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典故事】看恆河的心
2015/09/28 08:54:13瀏覽374|回應0|推薦0

【佛典故事】看恆河的心

印度有一位信樂佛法的國王,名叫波斯匿王。
有一天,他聽佛陀開示:

「人的生滅心當中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性, 如果能見到不生不滅的『性』,那我們的生命就無窮無盡了。」
波斯匿王搔著頭,
想了很久,還是不明白箇中道理。
於是,請示佛陀其中的含意?

佛陀就問:「大王,你現在多大歲數?」
王回答:「六十二歲了!」
佛又問:「大王,那你從出生到現在,總共看過幾次恆河呢?」
王回答:「第一次是在三歲的時候,以後還看過很多次。」

佛又問:「請問大王,你從三歲時到六十二歲,身體老了,皮膚皺了,但是能看恆河水這念能知能覺的心有變老,有變皺嗎?」
波斯匿王沈思了一會兒,說:「沒有!能看恆河的這念心,沒有變老,也沒有變皺。」
佛說:「會變老變皺的就是生滅的有為法。不會變皺變老不就是不生滅嗎?」
波斯匿王一聽恍然大悟,便說:「對啊!這個心就是不生不滅,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呢!」

改寫自《楞嚴經》卷二


省思


人的生命有生老病死,
可是能知能覺的這念心,
有老有少,有生有滅嗎?

傳諗
為什麼過去和現在看水的心是一樣的呢?
為什麼我們身會老、心不會老?
這不生不滅的心是什麼?
為什麼達到不生不滅就可以讓生命無窮盡?

滕六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問君買點何心。」

洪裕貞
請問師父,
是用眼睛看恆河,還是用心看恆河?
還是用自性在看恆河呢 

中台世界的回覆
洪居士,您好:
您問的是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這也是很多人不明白心性的關鍵。
這篇故事的出處是楞嚴經。
在楞嚴經中佛陀為了要令阿難明白「眼睛只是一個助緣,真正能看、能知的是我們這一念心」,因而用了許多的譬喻,其中有一個譬喻很明白地解答這個問題。
當時佛陀問阿難:
「盲人看到眼前的黑,和一般人在暗室中所看到的黑,有沒有不一樣?
阿難說:「沒有。」
佛陀又問:「如果盲人忽然有了完好的眼睛而可以看見,叫做『眼見』的話,那麼,在暗室的人,忽然有了燈光而可以看見,就應該叫做『燈見』,可是燈如果能見,又與您有何關係呢?
所以佛就告訴阿難:「眼只是能夠顯出色相,真正能見的是心非眼。」
另外佛陀也說了一段話,佛說:
「就好比你在房子中從門看出去,能看的是你,不是門,如果真正是眼在看的話,就等於門也可能看見東西。」
「又如果眼睛能看見的話,人死了眼睛還在,為什麼眼睛就又不能看了?」
這念能看的心若不生分別,就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真正的自心。這念心不生不滅地存在著,找到了它,就找到人生的意義,這也是禪宗心法所要闡明的真理。相信有智慧的你,一定很快就能契悟此理!

中台世界


感謝師父慈悲開示,那如果眼睛與燈光都算是一種助緣,那麼是否作用的'這一念心性'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靈魂''呢?
也就印證了'眼睛是靈魂之窗' 這句話?
可否再請求師父開示佛法所說之"真如不動之自性" 與科學上所說之"靈魂"有何定義上之差別?
三歲時看恆河之靈魂與 三十歲時看恆河之靈魂有變老嗎?

中台世界的回覆
居士,您好:
這是很多人都想要明白的問題。就一般不了解心性的人,就會稱有靈魂。而佛法講空性,講「諸法無我」。

事實上,因為眾生不了解空性,所以執著有一個我存在,把沒有當成有,我愛的、我想要的,拚命去求,就造了業,所以生生世世輪迴受苦。

如果真正了解了沒有我的存在,就破了我執,証到我空。一般人認為的靈魂,就是執著有一個我,還沒有破我執,所以好像有一個靈魂在輪迴,事實上,靈魂是生滅心,只是眾生在迷不知而已。

若破了我執,更進一步知道人人有本具的心性,也就是知道有「真如不動之自性」,這念心性是本性本空,是不生不滅,是不動不搖,這時我們不稱它為靈魂,而稱為佛性。

所有萬法都是從這念心性造作來的,前面所說的我空,還是離不開這念真心,這念真心就是人人能聽能說的這個覺性,吃飯、睡覺都是它在作用,這念自性超越了尚有我執的靈魂,事實上,靈魂也是這念真心所起的作用,只不過是染污的作用,真正不生滅的心是清淨的作用,當心達到百分之百清淨,沒有執著時,就是成佛,就是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了。

三歲或是三十歲的靈魂是生滅的,一個念頭過了,下一念頭又生起來了,心不斷在生滅,所以是生滅的。而真心是不生不滅的,這就是真正不動的真如自性。

中台世界


感謝師父慈悲開示,師父的這段答覆,我要好好思考,太微妙了!

【中台世界】佛典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3158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