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思小語492--意淨‧心誠 滿足之道克己、克勤、克儉、克難
2007/12/11 08:28:27瀏覽819|回應0|推薦0

意淨‧心誠

◎證嚴上人

凡夫心猿意馬 ——
心雜亂不定、無明染著,
煩惱纏縛了清淨本性,
猶如作繭自縛、不得自在,
身行偏差、一錯再錯,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守好心與意 ——
意要淨、心要誠,
解開無明、遠離煩惱,
走前腳、放後腳,
不比較、不計較,
心定在正向,
身心一致、行動一致,
才能脫纏離垢,超凡入聖。

靜思小語492

 滿足之道——克己、克勤、克儉、克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人類生活所需,只在食、衣、住、行;
如果把這四項複雜化——
一味追求「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
……
逐物迷己,心失去控制,將衍生病態。

生活簡單知足、心靈愉悅健康,
有和煦陽光、清新空氣與清澈河流,
就是最好的享受!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0七年十月) 

1.        平息心地沙塵
凡夫心地如荒漠,微風吹起,就揚起漫天沙塵。要時時用法水滋潤,平息心地沙塵。

2.        無憂也無懼

   心用於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然身心輕安,無憂無懼。

3.        莫讓覺性蒙塵

被虛華浮誇的文字、聲光引誘,迷失真心、脫離現實、忘失本分,人生難免紛紛擾擾。

4.        口吐蓮花,不吐毒蛇

「惡口」由瞋心驅使,「妄言」由貪心所致。好話是「法」,壞話即「是非」。

5.        說道、行道、心不離道

身在靜思道場、慈濟宗門,不能獨善其身,要時時「說」道、「行」道、「心」不離道。

6.        不執愛,不偏愛
用平等清淨之愛普視天下眾生,心胸愈益開闊;用偏執之愛灌注於特定人、事、物,心胸愈益狹窄。

7.        微因也會釀成心地狂風
時時自我調適,不讓微末因子與周邊的緣起效應,在心地掀起無明狂風。

8.        活出深度
生命的長度無人能規畫,但是生命的深度,可以自己開拓。

9.        增德,莫增業
時間,可累積德行、增長慧命,但是也會累積業力;增德或增業,端看是否把握正確方向。

10.   淨化心中之河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清淨河流;若沒有照顧好,被貪瞋癡污染,很快會變成黑濁髒臭之河。

11.   有「甘」則無「苦」
做得歡喜才有福,邊做邊起煩惱,則火燒功德林。

12.   莫生「氣」
人與人之間有「氣」,累積久了,加上外在氣壓影響,會在心地釀成風暴。

13.   帶動愛的細胞
隨著人體新陳代謝,細胞不斷生滅中。時時付出,才不會讓細胞白白老化。

14.   課堂學不到的事
為人群付出,要感恩對方為自己上一堂人生課,從中深思人生真諦。

15.   有「心」,取代有「我」
義」字下方有「我」,「志」字下方是「心」。義工,是有空、歡喜就來做;志工,是發心立志,當成生命志願付出。

16.   道場莫成是非場
說好話、做好事,人心和合,聚成「道場」;論人長短、搬弄是非,聚成「是非場」。

17.   發心莫如風中燭
發心要堅定,莫碰到一點點煩惱,就如風中之燭,輕輕一吹就熄滅。

18.   心火助燃,人禍起
消弭人與人之間盛怒之火,才不會引燃人禍,造成天地災變。

19.   要快,要和,要協力
有人做事快半拍,有人慢半拍,一步之差如何調整?心靈相互配合,就能互愛、協力。

20.   彎腰,募心募愛
街頭,是修行道場;勸募,募人人心中大愛。

21.   做得到、能運用,就是妙法

「聽明了、說對了、做到了」,使人「轉煩惱、得歡喜、能應用」,就是妙法。

慈濟月492

慈濟全球網電子月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44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