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思晨語5月播出 洗滌垢穢背捨煩惱
2007/06/03 10:55:48瀏覽800|回應0|推薦2

靜思晨語5月01日播出   五分法身

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五種法成佛身 謂之五分法身
亦名成五分

五分法身之一「戒法身」,
謂如來身口意三業,離一切過非之戒法。

五分法身之二,
如來之真心寂靜,離一切妄念,
謂之「定法身」。

五分法身之三,如來之真智圓明,
觀達法性,謂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

五分法身之四,如來之心身,
解脫一切繫縛,謂之「解脫法身」,
即涅槃之德也。

五分法身之五,解脫知見法身,
知已實解脫,即後得智也。

靜思晨語5月02日播出   六神通(一)

願承是懺悔六受等諸煩惱,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足六神通。

六神通~
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
宿命通,身如意通,漏盡通。

神通:
神名天心 通名慧性 天然之慧 徹照無礙。

六神通之一「天眼通」
謂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
及見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六神通之二「天耳通」
謂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
及世間種種音聲。

六神通之三「知他心通」
謂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

六神通之四「宿命通」
謂能知自身,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

六神通之五「身如意通」
謂身能飛行,山海無礙,於此界沒,
從彼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隨意變現。

六神通之六「漏盡通」
漏即三界見 思惑也 謂羅漢斷見
思惑盡,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

靜思晨語5月03日播出   六神通(二)

貫注精神聽法,開啟智慧仔細思考,
身體力行去受持,才是「神通」之意。

我們的人生,是否能知過去、現在不重要,
能為未來的人造福利,才是佛所說的宿命通。

靜思晨語5月04日播出   六妙門

孔雀雖以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別譯雜阿含經》。
外形雖有美儀容,未若斷漏功德尊,《別譯雜阿含經》。
今此比丘猶良馬,能善調御其心行,斷欲滅結離生死,受後邊身壞魔軍,《別譯雜阿含經》。

願承懺悔六受等諸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足六神通。

六妙門:
數息妙門 隨息妙門,止妙門
觀妙門,還妙門 淨妙門。

靜思晨語5月07日播出   洗滌垢穢背捨煩惱

願承是懺悔、七漏、八垢、
九結、十纏,等一切諸煩惱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
坐七淨華 洗八解水
具九斷智 成十地行

七淨華:
戒淨 心淨 見淨 度疑淨
分別道淨 知見淨 涅槃淨

八垢:八種悖逆情理的心理垢病
不敬佛 不敬法 不敬僧
不孝父母 不敬師長 不濟貧窮
不看病人 不憐畜生苦。

八解脫又名八背捨
即八種背棄捨除
三界煩惱繫縛的禪定

九結:愛結 恚結 慢結
無明結 見結 取結 疑結
嫉結 慳結

十地行:
歡喜地 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靜思晨語5月08日播出   菩蕯清淨法

願以懺悔十一遍使
及十二入 十八界等一切諸煩惱
所生功德 願十一空能解
常用栖心自在

十一遍使,即七見二疑二無明。
七見:邪見 我見 常見 斷見 戒盜見 果盜見 疑見。

十一遍使,即七見二疑二無明
二疑:疑事 疑理
二無明:根本無明 枝末無明

十一空:內空 外空 內外空 有為空
無為空 過去無始空 性空 無所有空
第一義空 空亦不立 大空
於此諸空 能真實解 故得栖心自在

菩薩四清淨法,持戒清淨,三昧清淨,智慧清淨 解脫知見清淨。

五分法身:戒法身 定法身 慧法身 解脫法身 解脫知見法身。

靜思晨語5月10日播出   三轉十二行法(一)

世間多苦,若能透徹苦的道理,
甘願接受,即使辛苦也是甘苦,
不甘願就會苦上加苦。

了解苦空之理,日常生活中圓融處事,
轉惡緣為善緣,心才能自在,
才能轉十二行法輪。

靜思晨語5月11日播出   三轉十二行法(二)

初轉四聖諦法輪 
苦諦:此是苦 逼迫性 
集諦:此是集 招感性 
滅諦:此是滅 可證性
道諦:此是道 可修性

次轉四聖諦法輪 
苦諦:此是苦 汝應知 
集諦:此是集 汝應斷 
滅諦:此是滅 汝應證 
道諦:此是道 汝應修

三轉四聖諦法輪 
苦諦:此是苦 我已知 
集諦:此是集 我已斷 
滅諦:此是滅 我已證 
道諦:此是道 我已修

靜思晨語5月14日播出   十八不共法(一)

十八不共法:
謂諸佛之智內充,無畏之德外顯,
一切功德智慧,超過物表,
不與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共有也。

十八不共法之一,謂佛從無量劫來,
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
此諸功德滿足,故一切煩惱俱盡,
是名「身無失」。

十八不共法之二,謂佛具無量智慧辯才,
所說之法,隨眾機宜,皆得證悟,
是名「口無失」。

十八不共法之三,謂佛修諸甚深禪定,
心不散亂,於諸法中,心無所著,
得第一安穩處,故名「念無失」。

十八不共法之四,謂佛於一切眾生,
平等普度,心無揀擇,是名「無異想」。

十八不共法之五,謂佛行住坐臥,
常不離甚深勝定,是名「無不定心」。

十八不共法之六,謂佛於一切法,
悉皆照知方捨,無有一法不了知,
而捨之者,是名「無不知已捨」。

十八不共法之七,謂佛具眾善,
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
是名「欲無減」。

靜思晨語5月15日播出   十八不共法(二)

十八不共法之八 謂佛身心精進滿足
常度一切眾生 無有休息
是名「精進無減」

十八不共法之九「念無減」
謂佛於三世諸佛之法
一切智慧相應滿足 無有退轉

十八不共法之十 謂佛具一切智慧
無邊無際不可盡 故隨慧而說
亦無有盡 是名「慧無減」

十八不共法之十一 謂佛遠離一切執著
具二種解脫「有為解脫」
謂無漏智慧相應解脫「無為解脫」
謂一切煩惱淨盡無餘 是名「解脫無減」

靜思晨語5月16日播出   十八不共法(三)

十八不共法之十二 謂佛於一切解脫中
知見明了、分別無礙
是名「解脫知見無減」

十八不共法之十三 謂佛現諸勝相
調伏眾生、稱智演說 一切諸法
令其各得解悟證入
是名「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十八不共法之十四
謂佛以微妙清淨之語隨智而轉
化導利益一切眾生
是名「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十八不共法之十五 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謂佛以清淨意業 隨智而轉
入眾生心而為說法 除滅無明癡暗之膜

比丘乞食入聚落 心意縱亂不暫定
見佛精進攝諸根 是故佛稱為善哉
《別譯雜阿含經》

靜思晨語5月17日播出   十八不共法(四)

十八不共法之十六 謂佛以智慧
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 若眾生法
若非眾生法 悉能遍知無礙
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十八不共法之十七 謂佛以智慧
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 若眾生法
若非眾生法 悉能遍知無礙
是名「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十八不共法之十八 謂佛以智慧
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 若眾生法
若非眾生法 悉能遍知無礙
是名「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十八不共法者。一者諸佛身無失。二者口無失。三者念無失。四者無異想。五者無不定心。六者無不知已捨。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無減。九者念無減。十者慧無減。十一者解脫無減。十二者解脫知見無減。十三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者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者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者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者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者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靜思晨語5月18日播出   懺悔者滅惡興善(一)

日常生活中
時時以戒慎虔誠之心
清淨身口意三業
才能化解惡念結善緣

無量功德一切圓滿
發願已皈命禮諸佛
禮諸佛已次復懺悔
夫論懺悔者
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

無瞋無害者
彼即是賢聖亦賢聖
弟子常應親近之 《別譯雜阿含經》

諸有瞋恚者 重障猶如山
若有瞋恚時 能少禁制者
是名為善業 《別譯雜阿含經》

人之居世 誰能無過
學人失念 尚起煩惱

靜思晨語5月21日播出   懺悔者滅惡興善(二)

修行是要改掉習氣
不只是大錯誤要反省
即使小小的習氣也要很注意

提起一念虔誠好好懺悔
才能將內在的過錯徹底清楚改過

禮諸佛已次復懺悔

夫論懺悔者
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

人之居世 誰能無過
學人失念 尚起煩惱

爾時長老難陀
著鮮淨衣執持好缽
意氣憍慢陵蔑餘人
自貢高言我是佛弟姨母之子
《別譯雜阿含經》

我當云何見難陀樂苦行
《別譯雜阿含經》

如彼阿練若塚間坐乞食
山林閑靜處捨欲而入定
《別譯雜阿含經》

靜思晨語5月22日播出   長積習氣曉悟無期

人之居世 誰能無過學人失念
尚起煩惱羅漢結習
動身口業豈況凡夫 而當無過

但智者先覺 便能改悔愚者覆藏 遂使滋蔓

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所以長夜積習曉悟無期

智者:先自覺悟便能改其前愆悔不復作

愚者:不肯直心吐露紆曲覆藏以覆藏故 罪惡日深
靜思晨語5月23日播出   發露懺悔功德無量

若能慚愧發露懺悔者
豈唯止是滅罪亦 復增長無量功德
豎立如來涅槃妙果

人若能心懷慚愧
口自吐露 懺己前愆
悔不復作者 只此懺悔一事

面對錯誤 起懺悔心
甘願受罰 未來就不會再犯
罪滅則善生 能增長無量功德
豎立無上菩提的覺道

靜思晨語5月24日播出   放下迷思 懇切至誠

若欲行此法者 先當外肅形儀
瞻奉尊像 內起敬意 緣於想法
懇切至禱 生二種心

懺悔之法者 必先將自己之
身形容儀端肅 瞻尊佛像是為外恭

爐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萻薩摩訶薩

現前介爾一念之心
放下迷思不起亂想
懇切至誠 是名內敬

以此內敬外恭 緣想聖境之法
如此懇切至禱 生出二種心來

生忉利天勝妙善處
此新生天有三事勝
一色貌勝 二名稱勝 三壽命勝
《別譯雜阿含經》

若於三寶生淨信 其心堅固不動轉
持所受戒不毀犯 當知此人不名貧
名為智慧壽命人 以敬無上三寶故
得生天上受勝樂 是故應當作斯學
《別譯雜阿含經》

靜思晨語5月25日播出   敬意至誠 天心則靈

內起敬意 緣於想法 懇切至禱

敬意至誠天心則靈
待人懇切無事不成
舉頭三寸信有神祇
懇誠至禱上達佛聽

一者 自念我此形命難可常保
一朝散壞 不知此身何時可復

念念不停 難可常保
如其一朝散壞 四大分散
不知此身何時可復

即使能復此身 又恐不值諸佛賢聖
倘然忽逢惡友 仍復造作眾罪
依舊墮落 地獄深坑惡道險處

靜思晨語5月28日播出   無怨尤 淨煩惱

身持戒無犯錯,行好事施盡力,
口無過說好話,結好緣導正向,
心念純尊佛法,無怨尤淨煩惱。

一者,自念我此形命難可常保,
一朝散壞,不知此身何時可復。

二者,自念我此生中,
難得值遇如來正法,
不為佛法紹繼聖種,
淨身口意,善法自居。

謂我今此身難得出家,
幸值如來正法住世,
自愧有聞無解,有修無證。

未能於佛法中紹隆佛化,
又不能清淨三業,常以善法自居。

修身行道,早晚勤修課業,
豈非枉為僧徒,上孤法化也。

而今我等 私自作惡
而復覆藏 言他不知
謂彼不見 隱慝在心
傲然無愧 此實天下愚惑之甚

謂我今雖受具戒,陽奉陰違,
不能依戒修持,往往私自作惡,
不肯對眾首罪,是為覆藏不露。

謂他不知彼不見,
隱慝在心,內濁外清。

而自傲然無愧,豈非愚之甚也。

靜思晨語5月29日播出   自心有恥 心眼開明

學佛者要時時,
自心有恥、心眼開明,
才能分辨是非,
往正確的道路精進,造福人群。

即今現有十方諸佛,
諸大菩薩 諸天神仙,
何曾不以清淨天眼,
見於我等所作罪惡。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 神目如電。

又復幽顯靈祇,注記罪福纖毫無差。

夫論作罪之人,命終之後,
牛頭獄卒錄其精神,在閻羅王所。

靜思晨語5月30日播出   善惡分明 分分己獲(一)

起心動念無不是業,
舉手動舌莫謂人不知,
心理、天理昭昭不昧。

辯覈是非,當爾之時,
一切怨懟皆來證據,
各言汝先屠戮我身。

我於今日始得汝便,
於時現前證據,何得敢諱,
惟應甘心分受宿殃。

靜思晨語5月31日播出   善惡分明 分分己獲(二)

如經所明 地獄之中不枉治人
若其平素所作眾罪
心自忘失者 常常提高警覺

臨命終時 造惡之處
一切諸相 皆現在前
各言汝昔 在於我邊

作如是罪 今何得諱
是時作罪之人 無藏隱處

經文 於是閻羅王 切齒訶責
將付地獄 歷無量劫 求出莫由

大愛一台網路電視直播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0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