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06 09:15:34瀏覽33|回應0|推薦0 | |
地藏經講記(7)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佛菩薩度眾生,「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此是佛菩薩圓滿智慧、高度技巧的表現。有許多教化措施,非我們凡夫觀念所能理解。凡事決定不能看眼前,眼前僅是手段,一定要看目的。如果目的是邪惡的,手段再善都是邪惡。如父母、老師教導子弟,有罵有打,希望子弟做一個好人,則打罵亦是善的。如一切隨順子弟,嬌生慣養,長大成人,作姦犯科,則慈愛亦是惡的。佛菩薩教化眾生方法很高明,如《華嚴經》中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所示現的方法,雖然是用貪、瞋、痴,其結果是得清涼自在,遠離貪、瞋、痴,證得自性圓滿功德。此就是一種高度藝術的善巧方便。 我們在經中看到,參與地藏法會的所有鬼神眾,都是菩薩化身,所以才能參加如是盛會。我們若能依佛教導,真正遵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學,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心,即是地藏菩薩!地獄表苦難。世間所有苦難眾生,尚未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願意留在世間永遠教化眾生,自己不成佛道,地藏精神慈悲至極。其實不成佛道僅是形式,地藏菩薩久遠劫前早已成佛,只是不居佛位,永遠以菩薩身分作眾生不請之友。 「菩薩白佛言」,白是下對上的敬稱。「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地藏菩薩在無量無邊世界,分身度化一切眾生,仰仗佛力加持。其實不仗佛力加持,菩薩也有此能力。地藏菩薩表演的是尊師重道,謙虛、恭敬,為我們後學做榜樣。如今,我們舉行法會,無論大小,要靠大眾的力量。大眾出財出力,乃至善意的讚揚,我們都應深深感激大眾的護持。有一個真誠感恩之心,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一切護持、讚歎、供養我們的人,對我們有恩德。一切毀謗、破壞、陷害我們的人,對我們也有恩德。我們都要心存感恩! 地獄眾生,罪業彌深,受苦極重。地藏菩薩以大慈悲願力,極其善巧之方便,教化地獄眾生。然而,若不得如來加持之力,「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 佛滅度之後,至彌勒菩薩成佛前,世尊將度化苦難眾生之重任,付託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化身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哪個世界沒有佛住世,而地藏菩薩就代表佛在那裡度化眾生。 地藏菩薩值得我們尊敬。地藏的弘願,諸佛如來不能不讚歎。何以故?地藏菩薩所度的眾生,根性未熟,依舊造作一切罪業,極難度脫。所以,對於《地藏經》我們一定要細讀、深思,深解義趣,方能了知本經乃一切經典之根本法。明白此理,確實能滅一切罪,能修一切善。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地藏菩薩安慰「世尊」,請佛不要顧慮,菩薩會將教化眾生的使命一肩承擔。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解」是對煩惱而言,「脫」是對生死、六道輪迴而言。「一切眾生未解脫者」,即指在六道未能斷除煩惱,脫離六道輪迴之眾生。「性識無定」,性是心性,識是分別、執著。「無定」,即常常改變,前念才滅,後念又生,千變萬化,故稱無定。佛將意業歸納為「善、惡、無記」三大類。善、惡是造業,無記是無明。 「惡習結業」,一個惡念要受一次惡報。人生在世幾十年中,我們造多少業,焉能不受報?果報隨著念頭的善惡,輕重、大小、偏圓而有不同。「善習結果」,果指善報,人天福報。 「為善為惡,逐境而生」,我們阿賴耶識裡儲藏的善惡業習種子,永遠不會消失,遇緣就起現行。遇到惡緣就把自己的惡習勾引出來;遇到善緣,善的種子就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原因是沒有定(不受誘惑)慧(觀察明瞭)。佛教導我們用純善之心,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看作是佛菩薩示現。看到善人、好事,是佛菩薩作正面示現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是佛菩薩作反面示現來警策我們。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大權示現。果能如是,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才能接受如來的真實教誨,一生圓成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做好的示現,令眾生覺悟回頭。 「為善為惡,逐境而生」。境界為緣,覺悟之人與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觀察境緣與運用境緣不同。覺悟的人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自己的道業;迷惑的人迷在境緣中造業。「未解脫者」,就是迷惑顛倒的眾生,「為善為惡」。善是世間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離三界;惡是決定墮三惡道。 「輪轉」是輪迴。「五道」,指除阿修羅之外其餘五道。「輪轉五道,暫無休息」,生死疲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止息,是故比喻作輪轉,苦不堪言。「動經塵劫」,指輪轉時間之長。 「迷惑障難」。迷惑是指見思煩惱;障即三障:「惑、業、苦」。迷惑、造業、受報。難是八難。由於無始以來,流轉生死,不能斷諸惡業,致使迷惑、造業、受苦,報生八難,經歷塵劫而難脫出。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魚」比喻六道眾生。「網」比喻三界六道。「長流」比喻造業,永遠不斷。「脫入」,比喻生死輪迴。此正是比喻六道眾生,性識無定,如魚游於大海,沒有一定的方向目標,常常游入羅網之中。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說明「情執」乃六道輪迴之根本原因。六道眾生,性識無定,情愛亦無定,不可當真,若錯認虛情假意以為真,則生死輪迴,苦痛無量!佛菩薩的「慈悲」是真情真愛,永恆不變,清淨平等。我們要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真正愛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捨己為人,利益一切眾生。此就是效法地藏菩薩。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所「憂念」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眾生,而我們憂念的是一己之身。然而,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諸佛菩薩之教誨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要認真學習,依教奉行。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往願」,無量劫前,地藏菩薩就曾多次發了廣度眾生的大願,生生世世實踐他的願望。世尊聽了地藏菩薩的切願,非常歡喜。菩薩既然「畢是往願」,佛復何憂、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自在王菩薩也是等覺菩薩,世尊在大會裡讚歎「地藏菩薩」,定自在王菩薩豈有不知之理!此是利樂有情問,為未來學習本經之人而問。因未參加地藏法會的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對菩薩的讚歎,總不免疑惑。地藏菩薩究竟有何願、有何德行,值得世尊如此讚歎?菩薩慈悲,為斷末世眾生之疑而明知故問。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此是世尊回答前對大眾的開示。「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方能解如來真實義。「諦」是真誠,離妄想、分別、執著,用真誠心聽就是「諦聽」。換言之,聽法時心中不許有一個妄念。「善思念之」,善思即是聽後而有悟處,悟後起修,念茲在茲。此八個字將信、願、行都包括了。此是我們聞法必須具備的心態。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此是說地藏菩薩往昔之事,讓我們了解,進而起信、發願、效仿。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修學的因緣事跡,無量無邊。此處是講地藏菩薩最初發心的一個例子,在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 一切智成就是佛之別號,一切智慧成就了。從「如來」往下是佛的十號,顯示了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佛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稱說不盡。佛將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歸納為十號。 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也,佛佛道同,故稱如來。此是從事上講。《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諸法與真如本性統統相應,即稱如來。此是從理上講。 「應供」。供是供養。佛是一切人中真實究竟圓滿的善人,是究竟圓滿的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一切世間人天的好老師,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正遍知」。知是無所不知,遍是普遍,佛不但遍知,而且正確的遍知,真的是全知全能。一般宗教徒讚美上帝是全知全能,名實不副。佛才是真正的全知全能,佛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全知全能。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性變現的,佛豈有不知、焉有不能!佛乃徹見本性,心性已完全顯露無遺,對於整個宇宙的過去、未來,確確實實是正遍知。是故,佛所講的一切經法是亙古長新,永恆不變之真理! 「明行足」,「明」代表智慧,「行」代表修學,「足」是圓滿,明與行皆圓滿。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行是修德,性修圓滿。明也可看作是解,行是修行,解行圓滿。 「善逝」,即無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方是善。凡夫住生死,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槃,墮無為坑,亦不善。佛與大菩薩,生死、涅槃兩邊不住,才真正是善逝。佛菩薩不住涅槃,所以能隨類化身,「應以何種身得度,即現何種身而度化之」。不住生死,雖然現種種身度一切眾生,一塵不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不但於事相上不執著,心上亦不落痕跡,方是不住生死。諸佛菩薩生死、涅槃兩邊不住,兩邊圓融,真正入大涅槃。 「世間解」,世間小至六道,大至十法界,乃至世出世間,盡虛空遍法界,佛無一不解,故稱世間解。 「無上士」,士即現代所謂知識分子,讀書明理,佛達到了登峰造極,故稱無上士。 「調御丈夫」,丈夫即大丈夫,與英雄之意相同。別人做不到,是人能做到,則稱之為大丈夫。佛是調御丈夫,此謂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調伏九法界眾生之心,能幫助眾生斷惡修善,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此名號是從佛教化眾生善巧方便的德能上建立的。 「天人師」,天人包括六道、十法界。師是師範,佛是六道、十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的表率、模範。「佛」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義。菩薩要在教化眾生中開智慧、斷煩惱,才能證得無上菩提。「世尊」,能為世出世間人所尊重,故稱世尊。 「其佛壽命六萬劫」。一切智成就佛的壽命有六萬劫,說明那個時代的人民壽命很長,所以佛才會示現長壽。像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古印度,所示現的壽命是七十九歲,與我們世間人壽命差不多。由此可知,一切智成就如來出現於世之時,眾生福報大、壽命長。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此是敘說一切智成就如來,久遠劫前因地之事。他「未出家時」,是一個「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二國王以何治國?用十善業道,教導全國人民斷十惡、修十善。國王念念希望人民的生活過得好,使人民真正得利益,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饒益」,饒是豐饒,益是利益;無論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上,都能達到滿足,方是饒益。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周邊鄰國的人民造作種種罪業,此兩位國王就想幫助其他國家地區的人民,挽救世運。古時候的國王,乃「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是君王,領導全國人民。親是要以父母愛護兒女一樣的心,對待全國人民,愛民如子。師是要做人民的老師、人民的表率、人民的楷模。如此,才是一個真正的好領導人,讓全國人民真正享福。從前帝王居住的處所稱為京師。「京」是大的意思,「師」是師範,模範的城市。全國城市以它做榜樣,所以稱之為「京師」。名稱多好,用意多善!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一王發願」,唯有成佛才能廣度眾生。若不成佛,雖然有願,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是無法廣度眾生,於是發心、求道、成佛。 「一王發願」,自未得度,先度眾生,方為發菩薩心。我們必須要了解此段經文的真實意義。現階段我們是否可以發願,不度自己,先度眾生?若真發一切為眾生、一切為佛法,確確實實沒有自己,我與我所俱斷了,發如是願則行。若還有人我、是非、得失,那就不能發如是願。因為有人我是非,就脫離不了六道。如果我們不能脫離六道,一定要懂得,無始劫至今,生生世世我們累積了多少罪業,焉有不墮惡道、不墮地獄之理!自己墮惡道了,何能度眾生?是故,自己一定要先證得阿羅漢以上,方可發先度眾生之願,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若自己未能脫離六道輪迴,就發先度眾生之願,而實無度生之力,所發的只是一個空願而已。我們千萬不要誤會! 我們業習深重,一品煩惱都沒有能力斷,最殊勝的方法就是發心求生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若自己有先度眾生之願心,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之加持,應身十方世界度化眾生。此時才有能力效法地藏菩薩,先度眾生,後成佛道。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地藏菩薩累劫以來時時發願,願心永遠不退,值得我們效仿。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是其他一切菩薩不能相比的。即使是觀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在願力上,亦不能與地藏菩薩相比。我們明瞭所有一切菩薩的願心,皆是自性的智慧德能。然而,地藏菩薩幫助苦難眾生的願心特別強烈。是故,一切菩薩法裡,地藏法門最為殊勝。道理在此。 現前世界,眾生苦難無邊。彼等迷失自性,不知回頭,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造作種種重罪。縱然學佛,自私自利的習氣深重,經不起外界的誘惑,煩惱一起現行,就把佛法忘得一乾二淨。學佛人尚且如此,何況不學佛之人!現今學佛,一定要效法地藏菩薩,宣揚地藏法門,從本身做起,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念佛求生淨土。果真願心懇切,未生淨土之前,即得阿彌陀佛及諸佛如來加持,使我們消災滅罪,增長智慧,講經說法能令大眾生喜歡心,依教奉行。我們的智慧能力全靠佛力加持!既然得諸佛如來加持,龍天善神擁護,我們更應認真努力弘法,不能辜負諸佛菩薩之護念。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時間比前面說的更為久遠。 佛示現住世的壽命與眾生相等。佛的壽命長,顯示眾生壽命亦長。一切依正莊嚴是自己心性所變現的。心地善良變現的境界就殊勝。心性不善,造作惡業,依報環境就變壞。自作自受,豈能怪人!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像法」表示「清淨蓮華目如來」已經入般涅槃了。一切諸佛的法運皆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光目女在寺院佛像前設齋供佛。在像法時代,佛的形像就能教化一切眾生,所以造像功德很大。然而,若無善知識講經說法,一般人見到塔寺、佛菩薩的形像,只能種一點善根而已,這一生不能成就。若有善知識講經說法,見像聞名,能令眾生生起真實清淨之信心,發如佛之願行,一生就能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羅漢」就是善知識,住在寺院度化眾生。於是問光目,你今天來設齋供養,有何願求?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她母親過世了,設齋超薦,不知母親生在哪一道。孝女對於父母過世之後,常常掛在心上,念念不忘。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須要入定,方能突破空間維次。羅漢在定中突破時空的界限,他見到地獄了,看到光目女的母親在地獄裡「受極大苦」。佛法講法界,法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我們只能接觸到現前的人法界。畜生法界我們能見到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見不到,就更不要說其他維次空間的生物了。定是將散亂心暫時伏住,心得清淨。心清淨就能突破空間,定愈深突破的空間就愈大。現代科學家也肯定,可以突破時空維次,但他們找不到方法。佛法不僅有理論,而且有方法,禪定就是突破時空的方法。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問光目女,你母親在世做何事、造何罪業,今墮在地獄「受極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所習」是指習性,喜歡、愛好。「唯好食噉魚鱉之屬」,即現在講的海鮮。尤其是喜歡吃魚子,一盤之中有多少生命,殺業太重!被殺的眾生,怨恨多深!牠不是甘心情願給你吃,只是沒有反抗能力罷了。人有來生,畜生也有來生,機緣成熟了,焉有不報復之理!世間的戰爭是怎樣來的?從殺生食肉而來。正所謂「若要世上無刀兵,除非眾生不食肉」。眾生不食肉,世間的戰爭、災難就沒有了。「恣情食噉」,任意放縱,弱肉強食。「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她母親一生所殺的、所吃的,不計其數。當前,為什麼戰爭一次比一次殘酷?眾生累積的殺業太重了,比光目女的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尊者慈愍」,尊敬的羅漢,請你一定要慈悲哀愍,救拔我母親。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念佛塑像,就是哀救之法,但是關鍵要「志誠念」。在本經中我們看到,消極重罪業,度最苦罪報的方法,無過於念佛法門。為何不教她念阿彌陀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因為此是敘說無量劫前之事,當時出現於世的「清淨蓮華目如來」是羅漢的本師。羅漢當然勸她念本師佛,塑造本師佛的形像。「存亡獲報」,存是指光目女現世得福;亡是指她的母親亦得福報。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女依教奉行。「即捨所愛」,難捨能捨,捨棄財物用作畫像供佛。 一切菩薩眾當中,最殊勝的無過於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應化在我們世間的九華山,觀世音菩薩應化在普陀山,與我們中國人特別有緣分。 在現代,一般社會大眾都把佛法的教學看作宗教,致使我們學佛的同修迷失了方向,非常不幸。我們有機緣接觸到正法,就有責任將佛法的本來面目,向社會大眾解釋。讓大眾真正明瞭,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是什麼?是生活教育,是破迷開悟的教學,是離苦得樂的教學。大眾對佛法認識正確,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此段是敘說光目女接受羅漢的指教,回去依教奉行。捨所愛是斷貪,貪為根本煩惱,所有一切煩惱都是依它而生,斷貪就是斷一切惡。塑畫佛菩薩形像,「供養」、「瞻禮」是修一切善。瞻禮、供養、稱名,依教修行。修行是修正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切錯誤的行為。光目女如是去做,果然有感應。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 她在夢中得到感應。從經文上看,她是畫佛像,供養彩畫的清淨蓮華目如來佛像。恭敬供養,就感得佛在夢中出現,這是孝心懇切感動佛的加持。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 佛告訴她,「不久」,你的母親會脫離惡道又到人間來。因為光目女捨財、造像、供養,恭敬的功德,其母脫離地獄了。重罪消除,還有餘罪,所以不久會生在你的家裡。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光目女家裡的傭人生了一個小孩,就是她母親來投胎的,跟夢中佛講的完全相應。小孩生下來第三天,看到光目就給她「稽首」,稽首就是跟她點頭。表情很悲痛地說:「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 此是講光目女母死了雖然沒有多久,可是她在地獄裡所感受的是「久處暗冥」,受苦時間很長。這也說明時間是抽象概念,不是真實法。黃粱一夢,時間不過幾分鐘,夢中已經過了幾十年。我們人間百年,時間很長很長,兜率天人看只有六個小時。是故,在我們人間,雖然時日不久,可是她母親在地獄裡,已經過了幾個大劫了,其感受是真實的,確實是很長很長的時間。 「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此是說她蒙光目女造像、供養、修善之福,才脫離地獄,得生人間,為下賤人身,且又短命,十三歲之後還要墮惡道。你有沒有什麼辦法來救我?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光目聽言,確知是母無疑,且壽命只有十三歲,愈感可憐!繼而問她:既然是我母親再來,應當知道自己所造何罪而墮惡道?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其母說生前喜歡肉食,恣意殺生,所造的殺業罪。殺生、偷盜、淫欲、妄語是「性罪」,無論是否受戒,只要犯了都是極重的罪業。「毀罵」,一般是講,對於善人善事、佛法,不僅不相信、不接受,還要毀謗。譬如,對於《地藏經》所講的事理,有些人搖頭不信,說是騙人的,就是謗佛、謗法。光目的母親就是造作殺害、毀罵兩種罪業,而受地獄苦報。 「若非蒙福,救拔吾難」,若不是她女兒為她修福,絕對沒有辦法解脫。地獄罪報受滿了,還要墮餓鬼、畜生償債。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對所殺害的眾生都要償命債。 我們讀《安世高大師傳》了解到,安氏在中國兩次償還命債,兩次命債都是過去誤殺他人,他也兩次被人誤殺,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如果我們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過去生生世世,以及這一生與一切眾生所結的冤業,都要償還,如何得了!無論學佛不學佛,決定逃脫不了因果。 念佛求生淨土,是唯一能化解我們無量劫來的冤業,救自己、度眾生的方法。生到淨土之後,我們有能力上供諸佛,下化眾生,將所累積的一切功德,迴向給無始劫來的冤親債主,資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方能化解無始劫的冤業。除念佛求生淨土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此正是一切諸佛如來,何以同聲勸導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道理!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女問地獄罪報之事,「婢子答言,罪苦之事」,實在無法形容,縱於「百千歲中」,述說罪苦之事,恐亦難以窮盡。此是她母親在地獄的親身感受。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 此時光目女泣向空界,陳述母親之苦報,並為母發願,願母親永離惡道。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光目女是地藏菩薩的前生,她母親確確實實永脫惡道。何以故?若無母親墮地獄受苦,她怎麼會發心?因母親墮落地獄受大苦痛,激發孝女發大弘願。此希有的因緣是從她母親墮惡道而生,她母親乘此功德之力而永脫惡道。真的是存亡俱得大利,不可思議的利益。如果我們也能以地藏菩薩所發之願,做為自己的本願,那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功德亦不可思議。不僅自己過去的父母眷屬能永脫惡道,而且「一子成佛,九祖生天」,祖先皆能脫離惡道之苦。 光目女在佛像前發願:「從今而後百千萬億劫中」。此願力之強,不是一時一處,是「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在空間上盡虛空遍法界,有地獄及三惡道之處所,她都誓願救度。令地獄、餓鬼、畜生等所有苦難眾生悉皆成佛,自己然後方成佛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空了,餓鬼、畜生道當然也空了。 發誓願已。俱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此是孝感諸佛,而且感應非常明顯,顯感顯應。她在佛像前發願是顯感,立刻得到佛之顯應。諸佛如來真正是大慈大悲,普度一切眾生。「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如是願心、大慈愍心,是因為母親墮落惡道的因緣而發的。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母親承光目孝女,念佛塑像發心之力,轉變了業報,十三歲的壽命終了,生為婆羅門教的修行之人,而且壽長百歲。「無憂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她在修道時,有殊勝的因緣聞到佛法,並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同阿彌陀佛,成佛之後,「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當時教導光目的羅漢,就是「無盡意菩薩」。此是將本經因緣說出來了,我們應當學習。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過去久遠劫中」,地藏菩薩生生世世遇到這些苦緣,激發他的悲願,生生世世發願。「發恆河沙願」,發願次數如是多,願心如是強,願力如是大,救度對象是盡虛空、遍法界苦難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未來世」,即指距佛三千年後的現在。「男子女人」,指一般男子、女人,眾生如果繼續造業不知回頭,必墮惡趣。人生在世,極其短暫,極容易造作惡業,轉眼之間苦報就要現前。若遇到善知識真誠、慈悲、親切地教誨,使我們明瞭因緣果報的道理及事實真相,乃至「一彈指間」,如此短暫的時間,「歸依地藏菩薩,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歸依地藏菩薩」,歸是回歸,依是依靠,地表心性,藏是自性無盡的智慧功德德相。若是對於事理不透徹了解,真正皈依的心發不起來。當然善知識很重要,善知識能將皈依的道理、事相、真實功德利益講清楚,方能令眾生依地藏菩薩的教誨修行,開發自性德能。地藏菩薩的教誨就在本經,若能時時「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是真皈依。念經可以增長阿賴耶識裡的善業種子,若不能改過自新、不能回頭,還是要受惡報,只不過惡報會輕一些,脫離惡道的時間會快一點。若讀誦又能解義,果然回頭依教奉行,遵照佛陀的教誨,每天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即得解脫三惡道報」。不會造三惡道的業,自然不會受三惡道果報。此是將緣轉變了。我們過去造作的業習種子永遠存在,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永遠不能相抵。但是,若想把善果提前,是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說,從「緣」上下手,斷一切惡緣,惡業的種子雖然在,沒有緣它不起現行。我們所造的善雖然少,從現在起加強善緣,令善業先開花、先結果,此合情、合法、合理。所以,我們從今而後,一定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一切惡就是將惡緣中止,若無惡緣,惡因不會結果。修一切善,令善緣增長,善果即先現前。此即轉變果報之理。 下面講聞名供養利益之事,敘說在過去久遠劫中,地藏菩薩如是的慈愍,累劫的發願,來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歸」是皈依,「敬」是禮敬。「志心」是真誠心,無絲毫虛妄,以真誠心依教奉行。對佛所講的修學方法,我們完全照做。對經上所說的境界要能契入,方是「志心歸敬」。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此是修學佛法入門的祕訣。 此是總說,下面是別說。 「及瞻禮讚歎」,如法供養、禮拜、稱名,即是讚歎。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稱地藏菩薩名號就是讚歎地藏菩薩。「香華衣服」,是供養具。「香」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花」表因行,供花是提醒道場大眾修因,因殊勝,果報一定殊勝。古人用金銀七寶之物做成花、果,以此供佛,表達自己的敬意。今人工作忙碌,無暇每日買鮮花供養,也可以買品質上好的假花供養。「衣服」,不是我們現在裁縫之衣,而是指整匹布。三千年前,印度人穿的衣是用一塊很大的布包在身上。如今供衣就是供袈裟,衣表忍辱。 「種種珍寶」,珍寶種類繁多,皆表自己的敬意。珍寶為世間人所喜愛,有了珍寶,生活就有了保障。佛法中,珍寶表法寶。世間之寶只能解決貧窮之苦,不能幫助眾生出離三界六道之苦。佛、法、僧三寶,則能幫助眾生出離六道,脫離輪迴苦海。此乃真寶,非世間之寶所能比擬。 「或復飲食」,飲食是世間一切人活命的物資,出家修道亦不例外。供養修道人以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為原則。我們出家修道的人要過最簡單的生活,一心向道,為世人做最好的榜樣,令一切見聞者效仿學習。四事供養具足,安心辦道,一日安一日辦道,不必想明天、後天。果真明天、後天無人供養,自有佛菩薩供養,不必操心。 《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虛老發心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經過三個春夏秋冬,哪有不生病的道理!路上生病,在荒山野外,人跡罕至。誰去救助?文殊菩薩救他。文殊菩薩化身乞丐,一路照顧他,虛老每次遇到困難,都會碰到這個乞丐,為他熬薑湯、煮稀飯、配醫藥,精心照顧。是故,「志心歸敬,一心向道」,佛菩薩豈有不照顧的道理!遇到急難,佛菩薩自然化身來幫助。 「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如是供養佛菩薩,再擴展到供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令一切眾生覺悟回頭,就能得如是之福報。這不僅是福德,已經從福德轉成功德。因為念念利益眾生,念念為眾生,就變成了功德。如是之果報是常在諸天,受勝妙樂,享天福。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天福享盡了,還有餘福,到人間作帝王。帝王是人間福報最大者。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此句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憶宿命因果本末,一享福就糊塗了,享糊塗福報,沒有不造業的。造作罪業,後果不堪設想!若能知宿命,明瞭因果本末,雖然享福還能繼續修福。此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的功德。地藏菩薩代表自性智慧德能,歸敬地藏菩薩就是歸敬心地本具的德能。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修行才能證無上菩提。世出世間一切法,皆依心地法門而建立。能順性德,則成就一切善果;違背性德,就變六道三途,變惡境界。是故,善惡境界皆自性所變,視一念與性德順逆之不同,所現之果報亦迥然不同。 知宿命因果本末,是佛菩薩威神的加持,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心地真誠、清淨能與佛菩薩相感;若心不誠、不淨,甚至心有邪思,造十惡業,就與惡鬼、惡神相感。造惡與惡人相感,修善與善人相應。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的心善,就與佛菩薩、善神在一起;心惡,就與惡鬼惡神在一起。此乃感應道交之理。 定自在王。如是地薩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將滅度後,教化眾生之事,付託「地藏菩薩」,參與此次法會的菩薩很多,佛借此機會要求與會的諸大菩薩,共同協助地藏菩薩,「廣利眾生」。佛法講隨喜功德,以清淨、平等心隨喜,所得的功德是圓滿的。我們果真用清淨、平等心隨喜,地藏菩薩無量劫所修的功德,我們就圓滿得到了!何以故?因為我們與地藏菩薩同心同德同願同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僅地藏菩薩所修的功德,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修的功德,都圓滿得到了!問題是自己敢不敢承當?真正通達明白,一切諸佛是自性諸佛,一切菩薩是自性菩薩,一切佛土是自性淨土。「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哪一尊菩薩不是自性所現?自性現、自性修、自性成就,皆歸自性。見了自性,全部得到,義理如是。我們真正明瞭之後,純善之心就會現前。「志性無定者」,皆是不了解事實真相,自信心無法建立起來。佛經上一再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善知識重要,得善知識開導,明瞭了事實真相,自信心就能建立。 是故,佛囑咐大菩薩,做一切眾生的善知識,「當記是經,廣宣流布」。世尊在忉利天宮的囑咐,我們深深相信,與會的菩薩必定是依教奉行。與會的菩薩都是法身大士,豈有不弘揚宣講《地藏經》之理!本經可以令一切造作極重罪業的眾生回頭是岸,不墮三途,此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功德利益。淨土經典是度根熟眾生,令其脫離三界,往生作佛。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對於佛的付囑,定自在王菩薩直下承當,願佛不必掛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菩薩是指三賢位的菩薩,摩訶薩是十聖位的菩薩,三賢十聖皆是大菩薩。 定自在王菩薩代表與會無量的菩薩大眾,在世尊前接受囑咐。「必能承佛威神」,此話很重要,是表菩薩謙虛,我們不能輕易看過。菩薩雖然有能力講經說法,廣度苦難眾生,仍然表現得謙虛、禮敬,為我們做榜樣。「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何以偏重在閻浮提?因為,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閻浮提,說閻浮提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對閻浮提眾生的關懷、愛護,即是對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一切眾生之關懷愛護。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定自在王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請教,至此圓滿結束。 >>>續載中…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