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藏經講記(4)
2018/08/01 09:51:31瀏覽29|回應0|推薦1

地藏經講記(4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不」字念否。文殊師利菩薩乃菩薩眾中智慧第一,若智慧第一的菩薩都不知道,其他的就不必問了。「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是講正報。他們從何方而來?「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盡虛空、遍法界,此是依報。來自四面八方,即是來自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來了如此之多的人,文殊菩薩是否知道人數有多少?我們看文殊菩薩如何答覆。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度」是度量。文殊菩薩智慧第一,以他的能力,以千劫之長的時間來觀察、衡量,亦不能得知其數!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佛眼具足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猶不盡數」這是謙虛之辭。佛告訴文殊師利,我以佛眼觀察,也算之不盡,何況於汝!此是形容參與大會人眾之多,顯示了法會的殊勝莊嚴,以及這個法門的重要。參與法會的人如此眾多,這是說明佛法深廣、法門無盡。無量的法門皆以地藏法門為基礎,捨此基礎,任何法門皆不能成就。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已經得度、已經成就的是十方諸佛。「當度」、「當成就」的是一切菩薩。「未度」、「未成就」的與地藏菩薩已經有深厚的緣分。當度者包括天龍、鬼神,以及後世有緣學佛的一切人。我們屬於未度、未成就,如何能躋身到已度、已成就之列?要靠自己努力。若真肯幹,依教修行,當生即能成就。

  我們要記住「知恩報恩」。報父母之恩、報老師之恩、報諸佛之恩、報眾生之恩。世間人何以不知道報恩?不知道恩。能有報恩的心就是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做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是報恩。不斷惡修善,不改過自新,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即是不孝不敬。出家人若是不能作師、不能作範,就是不孝,是大不敬。「作師」,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做社會大眾的表率。若不如是便為不孝、不敬。我們做不到要找出原因,消除障緣,改過自新,才能從未度到已度,從未成就到已成就。要真幹!一定要覺悟,自己度自己,改毛病、改習氣、改心理,讀誦大乘,依教奉行,如此才能成就。

  若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難、毛病習氣,繼續因循苟且,此生充其量只能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結個善緣而已,當生不能成就。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行,乃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是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行門要依靠解門,解得愈深,行得就愈周圓。能說不能行,只是依文解義,並未深解義趣。若能深解義趣,能說決定能行。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文殊菩薩說,佛所講的他信得過。佛說參與法會的大眾,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者。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統統都來了。

  下面是文殊菩薩的發問: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智慧沒有開,功夫沒有成就,聽到佛如是說,免不了懷疑。地藏菩薩豈有如此大的神通道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他度的,我們能否相信?文殊菩薩相信。

  「地」是心地、真心、本性,地藏菩薩表心地法門。若認為地藏菩薩是九華山的金地藏,這只是地藏分身之一,地藏菩薩化身無量無邊。我們要懂得此真實事理,才不會懷疑,否則就會疑惑而毀謗佛法,如此罪過就重了。文殊菩薩提出疑問,其目的就是請求世尊,將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廣度眾生之事,詳細為大家宣說。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人天凡夫、二乘,乃至於權教菩薩,看到如此勝會難免會有疑惑。於是文殊菩薩大慈大悲啟請世尊,將地藏菩薩在因地如何修行,立何大願,而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勝事,詳細說明,以釋眾疑。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此段經文,是說地藏菩薩往昔度化眾生的因緣事蹟。「告文殊師利」就是告訴我們,文殊師利在此地做為我們大眾的代表。先比喻數量不可思議。聖一法師在講記中有說明,我們省略。此數字無法計算,即使電腦也算不出來。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此是講地藏菩薩從證初地到證十地果位時間之長。十地之前都不算,如果要算就更長了,無法用言語文字形容!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此是讚歎地藏菩薩的威德神通、弘誓都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的本願就是我們自性的本願,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決定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地藏法門是大乘佛法的入門課程、基礎課程、必修課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十法界依正莊嚴皆是自心變現的。我們的心還是現六道輪迴、現地獄的相,如何能證得圓滿菩提!因此,一定要發地藏菩薩那樣的大願。地獄眾生尚且要無條件地度脫,何況現前一些苦難眾生,焉能不伸出救援之手!

  出家人一定要在處事待人接物中,作師作範。「師」就是表率、模範。我們起心動念、行為舉止,是否能做世人的模範?一定要反躬內省,在飲食起居一切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檢點自己,方能配稱作師作範。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聞是菩薩名字」,「聞」乃聞思修三慧同時具足。我們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能解其義,能與自己心地寶藏相應,才是聞名。「讚歎」就是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宣講此法門,就是勉勵一切大眾向地藏菩薩學習。

  「瞻禮、稱名、供養」,這是修行的具體表現。瞻禮是瞻仰禮敬,著重表現為對父母、對師長。地藏菩薩的精神是「孝親尊師」。我們學習菩薩要將孝親尊師的心行擴大,孝敬一切眾生。若是輕慢一個眾生,就與地藏行不相應,瞻禮就不圓滿。所以,瞻禮並不僅是對地藏菩薩像恭敬禮拜,而是要將此心行擴展,恭敬一切,孝敬一切,方是真正的瞻禮!

  「稱名」,稱地藏菩薩名號。其功德有二:一是自利,提醒自己念念不離地藏法門(心地法門)。二是利他,念念喚醒有緣眾生,為緣淺者做遠益,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令根熟眾生,聞名覺悟,當生獲益。

  「供養」,諸供養中,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殊勝。若不能如教修行,一切供養皆不真實。下面是供養的擴大引申之義。無論是繪畫的、木雕的、石刻的菩薩像,都能使一切眾生,有緣見到菩薩的形像而普種善根。並能效仿菩薩之行,勸化一切眾生。如此的福德才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何以不墮惡道?一個真正修學菩薩行的人,念同菩薩、心同菩薩、言同菩薩、行同菩薩,斷除一切惡緣,是故當然不墮惡道。

  下面是講地藏菩薩往昔的因緣。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大長者子」,子是一種尊稱,即尊敬的大長者。「師子奮迅」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具足萬行」,是說菩薩修行功德圓滿,證得無上的佛果。

  在佛經中,凡是佛稱當機者的名字,意味著下面有非常重要的開示,提醒大眾注意。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於不可說不可說劫,如此長劫久遠前,身為大長者子。那時世間有一尊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此是我們的學處。長者子見到師子奮迅如來相好光明,心生歡喜,因此向佛請教,佛在因地發何願、修何行而得如此莊嚴之相。相好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如果在社會上沒有好的形象,就是滅法。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形象。是故,能令大眾最尊敬的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者子生起羡慕之心。

  我們學佛不出家無所謂,若是出家了,一定要具足菩薩的形象。否則就是造謗佛、謗法、謗僧之罪!《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不但要求出家人,在家學佛也同樣要做社會大眾最好的形象,做不到即非佛弟子,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果報在三途!所以,無論是在家、出家,一定要有好形象,為社會做好榜樣。

  我們既然學佛,心地一定要清淨、平等、正覺,要息滅貪、瞋、痴。若還與人爭利,就是用輪迴心,造輪迴業。佛心清淨,一塵不染,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內一念不生,外一塵不染。這樣才能過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即真、善、美、慧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就是如此。然而,我們內起心動念,外處處攀緣,過的是煩惱、業障的生活,過的是輪迴的生活,真實說是過惡道的生活。

  我們學佛的人形象一定要好,尤其是彌陀弟子。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如果我們心地起了一個不善之念,就對不起阿彌陀佛,做一件不善之事,就造了很重的罪業。是故,真正要做阿彌陀佛的好學生,一定要依教奉行。

  「千福莊嚴」,是修行六度萬行成就的福德相。千經萬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法門,不出「孝親尊師」四字。三學、六和、六度、十願,種種修行方法都是孝敬的落實,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方是真學佛。真學佛要改心行,若天天讀經,甚至於講經說法,而不改心,依然是用世俗心、輪迴心、貪瞋痴慢心,就不是真學佛。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此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的由來。現在建立的佛寺道場,已經失去了表法的義趣。正規的道場一進門是天王殿,天王殿正中間供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教我們「生平等心,成喜悅相」。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彌勒菩薩代表慈悲為本;四大天王代表方便為門。此是天王殿的表法義趣。

  我們每天經過山門,就是每天接受薰習,教我們回心轉意。方便不是方便我們自己,而是我行慈悲,方便一切眾生。我們的心是貪瞋痴,語是貪瞋痴,一切造作不離貪瞋痴。貪心感餓鬼道,瞋恚感地獄道,愚痴感畜生道。我們造的是三惡道的業。所以,一定要回心轉意發大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地藏菩薩有能力化身到三惡道度化眾生,我們雖無此能力,然要度造三惡道業因的眾生,令其不墮三惡道。有些人雖然大富大貴,卻是惡道眾生,因其心行與惡道相應。我們如何度化此類眾生?首先自己要捨棄貪瞋痴,過清淨自在的日子,讓其從我們的生活行為中反省覺悟。是故,自己先要樹立形象,樹立最好的榜樣,令人接觸到生歡喜心,就是度化眾生。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釋迦牟尼佛再次叫著「文殊師利」的名字說,「時長者子」聽了佛的開導,就覺悟、回頭,就發大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盡未來際劫,即是無限長的時間。「為是罪苦六道眾生」,一切眾生造作種種苦因,苦果現前時後悔莫及,為時已晚。長者子就是地藏菩薩發心,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如果我們也能發如是之心,學習《地藏經》就能得到真實受用。我們生活雖然苦一些,還有比我們更苦的。唯有不怕苦才能體會到一切眾生之苦,幫助苦難眾生的心才真切。

  佛教導弟子,「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過苦日子,時時警惕自己,將一切福報施予眾生。毘盧遮那佛建立華藏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為十方一切剎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法身菩薩修學之用。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提供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有所安身立命之處,有個好好修行的道場。祖師大德建立道場亦復如是,以平等心、清淨心,提供一切大眾修學的處所,是故稱為十方常住、十方道場。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在在處處,為我們做最好的榜樣。

  「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菩薩永遠示現在菩薩地,眾生不成佛,菩薩誓不成佛。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此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世尊將此段因緣說出,我們要能體會世尊的用意無限的深廣,教學是無盡的慈悲。我們能知,而後能行。知恩報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下面講第二個因緣。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是在大長者之後,世間有一尊佛。壽命是福報之一,從佛的壽命可以看到當時眾生福報很大。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佛的壽很長,然住世之緣已滿,即示現滅度。佛的法運有三個時期,即正法、像法、末法。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她的善根深厚,令大眾尊敬佩服,此是講形象的殊勝,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她的四威儀:「行住坐臥」,足以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連天神都尊敬她,是故才得到「諸天衛護」。當今社會造惡的人多,行善的人少,若有一、兩個行善的人,天神的衛護就特別之多。我們斷惡修善,不求菩薩、不求佛,也不求天神,諸佛自然護念,天神自然衛護!

  此地講的是信。真正信佛太難了,即使出家也未必是真正信佛!若是真正信佛,必定是心地清淨,於世間法絲毫攀緣之心都沒有,一心向道,一切的生活受用,自然會得龍天善神的護持。若是我們還攀緣放不下,護法神就不護持了。所以,我們出家人要真正信佛,才能令一般大眾信佛。我們對佛菩薩一定要有信心,真正信佛,一切所需自有護法龍天安排。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婆羅門女的母親煩惱習氣很重,不信正法,「常輕三寶」,其罪業就重了。

  她為什麼會輕慢三寶、毀謗三寶?原因是我們出家人的形象不好。佛在世時,佛的弟子在社會上受到國王、大臣,一切大眾的尊敬。今天我們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形象,不值得社會大眾尊敬。我們內有貪瞋痴慢,對外處處攀緣,所表現的真的是迷信,不能引導社會大眾生起正信正智,大眾憑什麼尊敬!造作罪業,無論是有意造、還是無意造,果報決定是有。是故婆羅門女的母親,墮在無間地獄。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婆羅門女的確是位孝女,她學佛明白道理,知道母親生前不相信因果報應,想想母親一生所造之業,一定會隨業流轉,必墮惡道。

  「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她為母親修福。「於先佛塔寺」,塔是供養佛舍利的處所。寺的本意是嗣續,即續佛慧命,教化眾生的場所。古代皇帝下面辦公的機關都用寺,意思是希望他的帝王基業,永遠繼續不斷傳下去。此意很好,佛教化眾生的事業,幫助一切眾生修行證果的事業,要永遠相續不斷,是故道場就稱之為寺。

  供佛,一定要用自己的財物,不能用別人的。她沒有財力,便把自己的家宅賣掉,廣求香華,及諸供具,到佛寺修供養。這種供養是形式,形式的供養有沒有效果?要看用心,表裡相不相應。表裡相應有功德,表裡不相應沒有功德。還有人到佛菩薩面前大修供養,在佛菩薩面前許願,我要是升了官、發了財,再來還願。跟佛菩薩談條件,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而且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時婆羅門女」見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端嚴畢備」的形象,內心生起真誠之心,顯示表裡一如。供養物品,以表敬意。她供佛是為母親修福,所以心更真誠、更懇切。誠就能感,佛就能應,所謂感應道交。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念自己福報不足,未能與佛同世,而生在佛的像法時期,佛已經不在世。佛有大智慧、大神通,如果佛還在世,我向佛請教,母親落在哪一道,佛一定告訴我。可惜佛不在世。心中有此意念,顯示出她的孝心,想幫助母親脫離苦難。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此是形容婆羅門女見到佛之後的情形,那種殷勤至誠懇切的願望,從句子中可以體會到。她真誠、殷切的期望,感動佛來指引她。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念。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她得到佛的感應非常感激。但只聞其聲,未見其人,所以仰空而問,「是何神德」?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此是說能感之因。婆羅門女是真正的孝女,至誠感佛。中國人講孝感天地,她感動了佛來指示她,滿了她的心願。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得佛感應後,感動至深,五體投地,禮拜下去時,肢節都受傷了。昏了過去,很久才醒過來。醒來之後立刻求佛,希望佛說出她母親所生之處。「將死不久」,是形容悲痛至極。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佛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教她方法,只要照此方法去做,就一定會知道。什麼方法?念佛的方法。回家之後,一心執持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端坐思惟」。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思惟就是憶念。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她禮佛供養完畢就回家了,依教奉行,以真誠心一心稱念,「經一日一夜」,時間並不長。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 

  此是定中所見的境界。佛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她,而是教她方法,讓她自己去見?若是直接告訴她,則救不了她母親。唯有自己修功德,她母親才能得度。她至誠專精,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彌陀經》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她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證「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有淺深不同,下品念佛三昧是功夫成片,中品是事一心不亂,上品是理一心不亂,她是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成菩薩了,她母親當然得度。她何以一日就能證得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緣。她母親如果不墮惡道,她不會如此精進。所以,是她母親幫助她,讓她如此用功,立刻就證到菩薩的果位,她母親就是憑此功德而生天的。

  由此可知,超度的人如果心不懇切,不能將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修行證果,被超度的人受益就很有限。婆羅門女成了菩薩,她母親是菩薩之母,而且她母親又有很大的貢獻,當然能從地獄生天。

  佛法講的超度是有道理的。世間一般人,以為請幾位法師念經、消災、超度就可以了,只能說做比不做好。真正的孝子要為自己過世的父母或者家親眷屬超度,一定要明白道理。請法師誦經超度自己一定要參與,自己雖不熟悉儀規,跟著法師一起念。誰超度?自己超度,法師只是做助緣,自己要真心懺悔,要契入境界,親人就真的得度、真的得福。若是只請幾位法師超度,自己若無其事,則一點感應都沒有。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夜叉」是地獄裡的餓鬼,奇形怪狀。「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牙齒鋒利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地獄的惡獸很多,夜叉趕著罪人去餵惡獸。「搏攫」是鞭打,拽著摔。「頭足相就」,令罪人頭足縮在一起,再扯拽變長變大,「其形萬類」,反覆如是,則不忍心看。婆羅門女親自見到,世間造作惡業的人,墮在地獄受苦的情形。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她看到地獄的這些現象,仗念佛三昧之力,所以沒有恐懼。但是心生憐憫,不忍心看到極其悲慘的狀況。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稽首」是禮拜。「善哉」是稱讚之詞。婆羅門女初得念佛三昧,因憶母故,境界即得現前。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大鐵圍山」,即圍繞一個單位世界之大鐵圍山。佛經上講的須彌山、鹹水海,不是我們凡夫境界所能見到的。有沒有?決定有。何以我們見不到?我們沒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若有定功,能見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這些事實真相就會現前。此地講的「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是婆羅門女在定中見到的,她在定中突破了空間維次,所以見到了。

  當年,智者大師讀《法華經》入定,在定中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講《法華經》。這就是說他在定中超越了時空。只要有定功,就能突破時空。何況婆羅門女真誠懇切、勇猛精進,她得的是念佛三昧,所以她見到了地獄境界。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婆羅門女雖然常常讀經、聽經,對佛所說的也相信,但是依舊有疑問。若無疑惑,又何必去問鬼王!由此可知,信心建立之難,是故說「信為道元功德母」。菩薩修行證道的根源在信心,信心真正建立不動搖,修行證果何須三大阿僧祇劫!我們凡夫的信心,是所謂露水道心,小小風一吹信心就喪失了。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婆羅門女問無毒鬼王:「我何以至此?」自己也感到很奇怪。地獄的境界只有兩種人能見到:一是業力,受業力支配,到地獄去受罪;二是菩薩到地獄度化眾生。除此之外,其他人見不到。朱鏡宙老居士曾講過,他的老岳丈章太炎先生,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章太炎是學佛人,知道地獄的刑罰很殘酷,有一天他向東嶽大帝建議,能不能把地獄的炮烙(炮烙就是令受罪的人去抱燒紅的鐵柱子)之刑廢除?東嶽大帝便派了兩個小鬼,帶章太炎先生到刑場去觀察。兩個小鬼帶著章太炎走了很遠之後,小鬼說刑場到了。章先生看不到,這才恍然大悟。佛法講此是自己業力變現的境界,不是閻羅王設立的,閻羅王當然無法廢除。方知佛經所講的道理千真萬確。

  地獄種種的境界、刑具、夜叉、餓鬼,都是自己造作惡業變現出來的形象,猶如作夢。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所見的千差萬別,皆是自己妄想變現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三惡道也是從心想生,心有惡念就現三惡道的境界。若要遠離三惡道,就要將心中的惡念,乃至身口之業,悉皆斷除。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此是說初到海邊所見到的境界。「何緣」是疑問詞。疑問有三:一、為什麼水涌沸?二、水中有如此眾多的罪人是何緣故?三、為什麼海水中有這樣多的惡獸?《楞嚴經》中有詳細的說明。經云:「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水之涌沸,由於慢習,發於相恃,馳流不息,故有騰逸奔波,積波為水。」十習因就是十惡業,造上品十惡,就感地獄六交果報。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 

  婆羅門女在海邊所見到的境界,是閻浮提造作罪業的眾生,即「新死之者。」

  「造惡眾生」,說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正如經中所說,「無不是罪」。現在天天造、念念造,不間斷地造。一口氣不來時,將如何辦?這正是佛法說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有警覺心,眾生愚昧,果報未現前時無所畏懼,果報現前,則悔之晚矣。所以,佛教我們斷惡修善。何謂善?《觀經》說的淨業三福,就是善,違背淨業三福就是惡。我們在一生之中,所作所為與善相應,福報在人天;與惡交感,果報在三途地獄。

  「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人死了以後還沒有到其他道去投胎,此時是中陰身。中陰身七天為一個變易生死,所以每隔七天,後人要為其培福超度,減少亡者的痛苦。若無後人為之培福,「生時又無善因」,未做過什麼好事,「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由此可知,地獄不是人設計的,也不是閻羅王設計的,是自自然然業力所感的境界。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 

  愈往裡面去罪業愈重,所受的苦又復增加很多倍。前面講的是第一重海,是造作惡業輕的。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此就是佛經上講的「業海」,業海是苦海。「三業惡因」,即身、語、意所造作的不善業,而感得的果報。地獄如是,十法界亦如是。《華嚴經》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沒有識,沒有識就是無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阿賴耶,執著是末那,分別是第六意識,若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就是唯心所現。唯心所現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如果落在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唯識所變。隨著我們的業力,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十法界。

  「十」是表無盡,每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每個人變現的法界也不相同,是故法界亦無量無邊。如果落在貪、瞋、痴、慢所變現的境界中就是業海,此是婆羅門女親自見到的。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聖女又問無毒鬼王」,地獄在何處?無毒鬼王回答說,妳今天看到的業海,地獄就在其中。有大地獄,還有小地獄。我們常講十八層地獄,這是大地獄。經中講八寒、八熱,亦是大地獄。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聖女又告訴無毒鬼王,我的母親死後不久,不知現在她的「魂神」(俗稱靈魂)在哪一道?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鬼王問聖女,妳的母親在世之時從事什麼行業?從行業便可知曉她生前所造之業善與不善,即可判斷其死後之去處。她母親邪見,「譏毀三寶」。真實而言,六道凡夫都是邪見,若知見端正,何以會輪迴六道!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

  邪、正有標準,阿羅漢的知見才算是正知正見。因此,我們若以為自己的知見是正確的,問題就出來了。何以阿羅漢才算是正知正見?阿羅漢已將見思煩惱斷盡,無我了。六道凡夫起心動念有我,有我就有成見、有主觀觀念,對於一切事理自然會看錯。所以,斷了見思煩惱才是正知見。正邪的標準在此。那麼,我們未斷見思煩惱,如何才有正知正見?唯一的辦法是依靠佛,隨順佛陀的教誨!

  「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我們細心觀察這個世間,再反省自己,可能都有觸犯。我們的信心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經不起考驗,遇到小小風浪,道心就會失掉,信心就沒有了。「敬」更不容易,敬從信生,無信焉有敬?我們對佛菩薩、對父母尚且不恭敬,何以能敬人、敬事、敬物!我們要特別認真思考,將這些警句作為座右銘,以此警惕自己。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無毒鬼王又問,菩薩之母是何姓名?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印度自古以來,四姓階級很嚴,最尊貴的是婆羅門。而她的父母雖然都是貴族出身,但是名實不相符。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 

  「啟」,即很恭敬的說。無毒聽了之後,很恭敬的向婆羅門女報告,請聖女返回,不必憂念。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她母親確實曾在這裡受苦,但已生忉利天三天了。她有個孝順的女兒,為她修福,供佛布施,真誠的孝心,感動天地鬼神。孝養父母,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世間人常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能出類拔萃。這是父母之志。可是世間有很多的父母邪知邪見,以為得到世間的功名富貴,才是出類拔萃。此是觀念錯誤。超凡入聖,成佛、成菩薩,才是真正出類拔萃,世間所有一切成就都不能與之相比。父母未學佛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學佛了,就要認真去做好事善事,父母就會得大善利。

  婆羅門女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形像,感動佛教她修行的方法,她回去之後勇猛精進依教奉行,即是修福、布施。修福布施給誰?給她的亡母。她修的布施是法布施,供養之中,依教修行供養為最,這個福太大了!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不但是她的母親離開地獄,脫離苦海,同時在地獄受刑的人都沾她的福報一起生天。婆羅門女依教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鬼王報告完畢,恭敬而退。此時婆羅門女從定中起,已全然了知事情的經過。於是,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發大誓願。盡未來際劫,以種種方便,廣度罪苦眾生。此是地藏菩薩在因地第一次發願。地藏菩薩在此地教我們發願,其願就是「四弘誓願」。

  「願我盡未來劫」,在時間上沒有終止。「應有罪苦眾生」,幫助眾生,不揀怨親,凡是受苦受難的眾生,就「廣設方便,使令解脫」。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都是廣設方便。若是自己不斷煩惱,不學法門,用什麼方法廣度眾生?由此可知,菩薩斷煩惱、斷習氣、學法門,乃至於成佛道,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罪苦眾生。我們看到芸芸眾生都在造極重的罪業,我們絲毫懈怠之心都不可有。為什麼?要救度這些苦難眾生,一定要認真、勇猛精進。

  我們自己修行成就了,是否就能廣度眾生?婆羅門女自己修行成就,不但她母親得度,跟她母親一起受苦的眾生統統生天。我們還有什麼疑惑?一個人成就,就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是故,我們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做出好的形象,讓大眾有所感悟,就是廣度眾生。得度的人必然是逐漸增多。一個人覺悟,他會勸導周邊的人,親屬朋友、鄰里鄉黨,影響力很大。是故,一個人認真修行即可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本品經文的重點就是地藏菩薩做出榜樣教導我們發心。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藏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過去無量劫前的無毒鬼王,現在是「財首菩薩」,「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此是講無量劫前地藏菩薩因地的故事。

>>>續載中…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27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aid=11374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