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居士著
淨空法師開示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九九集) 2011/9/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99
講義下載:四諦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八十八面,第二行:
「《維摩經嘉祥疏》云:云法眼淨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小乘法眼,即初果見四諦法,名法眼」,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小乘法眼,初果就得到了。他得到什麼?見四諦法。我們也知道四諦法,在大小乘經裡面講得很多,名相都很熟悉,一點都不陌生。那我們有沒有法眼?沒有。人家是證悟的,我們是解悟的,我們是記問之學,人家是親證的境界,這就不一樣了。前面我們說得很多,最重要的是放下。這些理事我們都清楚,可是就是放不下。大小乘經教佛講得很多,實在說凡夫成佛,一念之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為我們做試驗,從他一生行誼上去觀察,他十九歲捨棄王位,捨棄宮廷裡面富貴的生活,這是放下煩惱障。他為我們演出知識分子,好學多聞,十九歲出去參學到三十歲,十二年,印度的宗教學術他都曾經涉獵過。可是問題解決不了,為什麼?記問之學。聽得多,研究討論都是屬於知識的範圍,今天所說的。所以又給我們做一次表演,在菩提樹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統統放下,這叫放下所知障。這個障礙,成佛兩大類,兩種障礙:煩惱障、所知障。這一次把所知障放下了,結果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我們要記住,這個東西不是學來的,跟廣學多聞不相干。於是佛在教學過程當中,大小乘一切經論裡常常告訴我們,眾生所以為眾生,眾生回不了源,見不了性,問題就是三種障礙。《華嚴經》上稱它作妄想、分別、執著,一般大乘經教裡面稱它為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就這三種,這三種要是放下,你就成就了。
三種同時放下,釋迦牟尼佛表演是同時放下,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也是同時放下,這個叫上上根人,一聞千悟。我們要記住,惠能大師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現在人所謂是沒有文化的人,而且家境非常貧寒。父親早過世了,他跟他母親相依為命,每天上山砍柴,挑到城裡去賣,賣得的幾個錢去買點米、買點菜回家去供養老母親,生活苦不堪言,是屬於靠勞力生活的。賣柴現在沒有了,現在廚房用電、用瓦斯,不用柴火了,抗戰期間還燒柴火。一般城市,有相當規模的城市都沒有自來水,還是燒灶。我們生在抗戰期間,賣水的,挑水到城裡賣的,賣柴的,這是生活必需品。幾乎這種行業他有固定的主顧,他照顧幾家,柴火、水等於說他包了。現在這個行業沒有了,很辛苦的行業。他靠這個維生,年紀很輕,二十四歲。在賣柴偶然聽到,拿到錢出去,偶然聽到在房間裡面,他在門外聽到的,在窗戶外面聽到有人在念經,他就站了一下,聽了覺得很有味道,講得真好。等他念完了,他就進去向他請教,你念的是什麼?人家告訴他,我念的是《金剛經》。他就把他聽到的這幾句,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給這位居士分享。這位居士聽到感到非常驚訝,這是很深的經典,他能聽出意思。跟他一交談,了解他的環境。這位居士說,你的根性很利,你應該去親近五祖。他家境清寒,這一位居士非常慷慨,送他十兩銀子,給他做安家費,找了一些學佛的同修,幫助他照顧他老母親。你放心去參學,你的老母親我們大家照顧。這對他講,這是天大的喜事!
到黃梅見了五祖,五祖就問他:你到這裡來想求什麼?他跟五祖說,「我想作佛。」大概五祖一生沒有遇到這樣一個人,一般人都是求升官發財而來的,或者是學習經教而來的,他是要來作佛的,你看目標不一樣。五祖也真了不起,你來作佛,我就幫助你成佛,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寺廟裡面,分配他一個工作,舂米破柴,還是幹他的本行。那時五祖寺廟非常興旺,每天吃飯一千多人,廚房裡面工作人員很辛苦,叫他去舂米破柴,八個月,他在那做苦工。寺院裡頭的講堂沒去過,一堂課沒聽過,禪堂一支香也沒坐過,五祖傳衣缽,衣缽居然給他。我們就曉得,五祖跟他兩個人當中很有默契,別人看不出來。讓他到寺院做八個月的苦工是什麼?修福!學佛的人不能沒有福報,沒有福報不能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大福報,讓他去修福。只最後這天晚上召見,半夜三更,我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他不認識字,不需要給他經本看,五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是《金剛經》三分之一,他就覺悟了,大徹大悟。
提出他的報告,這就像考博士一樣,那就是博士論文,他的博士論文五句話,很感嘆的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本不生滅」,沒有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不必再說了,也不要講了,衣缽給他,叫他趕快走,半夜三更送他走了。走了三天之後,他才向大眾宣布,衣缽已經給人了,這人已經走了。於是大眾才恍然大悟,不服氣!你想想看神秀跟他老人家多少年!每個人都以為衣缽一定是傳給神秀的,怎麼會給別人?大家分頭去找,把衣缽搶回來。這是什麼?嫉妒障礙。神秀畢竟很不錯,他還沒有這個心,他自己知道老和尚有智慧,絕不是隨便傳給人的,他對於惠能還相當的尊重,底下的人不服氣。所以那是證悟,沒有別的,就是放下了,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是一個動作、一個境界,這是同時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難!太難太難。
方東美先生告訴我,惠能大師之前沒看到一個,惠能大師以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看到一個,這樣的人真正是所謂上上根人。我們說達到這個境界的,有幾個月才達到的,有三年五載達到這個境界的,也有十年、八年,還有二十年、三十年能到這個境界的,到這個境界都是平等,沒有高下,但是那是慢慢斷。佛教我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先斷見思,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再斷塵沙,後斷無明;塵沙斷了,菩薩,無明斷了就成佛。不通過阿羅漢,不通過菩薩就成佛,這個太少太少了。能不能做得到?能,你肯放下就能,你放不下就不能,這是真正叫證悟。證悟跟解悟是兩碼事情,解悟你所得到的是常識,我們今天講知識,證悟的是智慧,本性裡頭,《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人人都有,就是這三種障礙障住了,你能放下,全現前了。一時頓捨,他就一時頓悟,釋迦跟惠能表演的是一時頓悟,沒有階級,沒有時間,就在當下。達到這個境界,你看惠能大師在他一生當中,他會下開悟的四十三個人,都達到他的境界,但不是一時的,剛才講了有幾個月的,有幾年的,有幾十年的,但是都能達到這個境界。
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禮請,回到中國來,那一年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現在接近兩千年了。這兩千年當中,諸位要知道,明心見性就成佛,這個佛天台大師稱他作分證即佛,不是究竟圓滿。分證即佛《華嚴經》上稱為法身菩薩,就是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想想他是不是平等的?起心動念都沒有,那當然平等了。為什麼平等當中還有階級?這階級怎麼分法?四十一個階級,初住菩薩就不起心不動念,把起心動念放下了,到等覺還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個裡頭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統統住實報莊嚴土,那是一真法界。為什麼稱他為佛?用心不一樣。十法界裡面統統算是凡夫,十法界六道上面有聲聞(阿羅漢)、有辟支佛、有菩薩、有佛,都算是凡夫,大乘叫外凡,六道之外的凡夫。這凡跟聖以什麼為標準?以心為標準,真心是聖人,妄心是凡夫。什麼是妄心?妄心是生滅心。你看我們的心,念頭,前念滅了,後念生了,生滅不停,而且生滅的速度非常大,這用妄心。真心不生不滅,惠能大師見到了,「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見性了。他見到了,他就用上了,他用的是不生滅的心,我們用的是生滅心。雖然經教學得多,時間長了,長時間薰修,可是沒用上,生活當中依舊用生滅心,這就是凡夫。如果用不生不滅的心,那就是佛,就是法身菩薩,標準在此地,這個標準太高了。
《華嚴經》上四十一個位次,我們如何去理解它,前頭有例子,千萬不能疏忽。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斷見思煩惱就證阿羅漢果。如果見思煩惱習氣也斷了,那他就不是阿羅漢,他是辟支佛。你看習氣斷了。菩薩再升一級,當然菩薩斷什麼?斷塵沙煩惱,比辟支佛地位高,可是習氣沒斷。塵沙煩惱習氣要斷了,他就成佛了,十法界裡面的佛,這十法界最高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連習氣都斷了,但是無明煩惱沒斷。無明是起心動念,他不起心不動念,他就超越十法界,他明心見性,他大徹大悟,真正得到平等法,我們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他真得到了。平等裡面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我們就曉得,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那四十一個階級從哪來的?習氣厚薄不一樣,因為無明習氣沒辦法斷,不像見思,不像塵沙,那個有方法斷,這個沒有辦法斷。怎麼辦?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華嚴經》上講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無明習氣自然沒有了。所以我們就曉得,無始無明習氣厚薄不一樣,所以說它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說它有也行,說它沒有也行,我們要懂這個意思,因為這個境界是平等的境界,都沒有起心動念。無始無明習氣要斷乾淨了,就不是等覺,叫妙覺,《華嚴經》妙覺果位,就是究竟的佛果。妙覺不住實報土,他住哪裡?他住常寂光,就是他回到常寂光了。常寂光是自性,本無生滅,他回到那裡去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的時候給大眾說,他久遠劫就成佛,哪裡是現在成佛!你要是成佛了,你也可以告訴大家,我久遠久遠劫早就成佛了,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回到常寂光就是回到老家了,禪宗裡說,把你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到了。本來面目是佛,本來是佛,哪裡是現在成、將來成,沒有這個話,這都是叫分別執著。本來就是,真的一點不假。那現在呢?現在你是個迷惑顛倒佛,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這麼回事情。但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實報莊嚴土都是虛妄的。它是什麼東西變現的?無始無明的習氣變現出來的,有無始無明的習氣就有這個境界存在,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這個境界就不存在,就這麼個道理!那我們要知道,你有見思煩惱、見思習氣存在,你就有六道輪迴;見思煩惱要是斷了(習氣可以不談),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假的不是真的,像作夢一樣,你就醒過來了。
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四聖法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你就到淨土去了。淨土裡面見思煩惱沒有了,有見思煩惱習氣,斷掉是辟支佛,沒斷是阿羅漢。斷掉塵沙煩惱是菩薩,塵沙煩惱習氣斷掉了,成佛,十法界的佛。佛要是把起心動念放下,就是無明放下,他就真成佛了,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到實報土去了,又是一個夢醒,四聖法界還是一場夢。夢醒了,醒過來之後什麼境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這個裡頭無明沒有了,有無明習氣。無明習氣要是沒有了,這又是一場夢,最後的一場夢,醒過來了,回歸自性,常寂光,回到常寂光了。常寂光好比是個零點,我們迷了變成眾生,是從一念不覺而迷惑的,轉了這麼一個大圈,最後還回到常寂光,回到原點。原點裡頭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沒有,回到原點,究竟佛果,《華嚴》稱為妙覺。
這是一個最大的循環,讓我們回歸到原點,才知道本來是佛,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你什麼時候能回到原點,就在你能不能放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這能不放下嗎?我們沒有能力,就是業障太重,習氣太深,不能同時放下,每天都放一點,這是六十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天天要放,月月要放,年年要放,你才會有進步。你放下一點,煩惱就輕一點,煩惱輕一點,智慧就長一點,自性的智慧它向外透,它就會透一點,你能放幾分,它就能透幾分。千萬不能去增長煩惱,那就錯了。煩惱一定要天天減少,不可以天天添加,那就錯了。
所以一定要曉得事實真相,三界六道非常痛苦。初果就見到了,他就得受用。我們什麼時候見到?你得受用就見到了,你沒有得受用,你沒見到,會說不行。真正在生活上用上了,在工作上、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須陀洹就是這個境界,這是最低的,他用上了。他不執著身是自己,他沒有邊見,就是沒有對立,別人跟他對立,他不會跟別人對立。不對立肯定了一個什麼問題?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一體就沒有對立了。雖然形相不一樣,就像我們是人身,人身是一體,你說人身有多少汗毛?汗毛跟我是一體,這身體有多少細胞?細胞跟我是一體,你看細胞組成外面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六腑,統統都是細胞組成的,組成的器官不一樣,作用不一樣,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這個認識了不起,雖然沒有證得,你能夠承認、能夠肯定,不懷疑,你就認識路了,菩提道你找到了,你認清楚了,你朝這個方向去怎麼會不成佛!在這個方向走,積功累德,雖積功累德,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如果心裡覺得,我這個功德不錯了,我積了很多,做了好多好事,有功德了,給諸位說,那是福報。你看一起心動念,把功德變成福德,福德離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享受。功德可不得了,功德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的,阿彌陀佛加持是用這個加持我們,不是假的。
《涅槃經》上這段話,世尊說「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這是釋迦牟尼佛示現講的,提醒大家,「若能見四諦,則得斷生死」。什麼人當機?在六道裡頭苦吃夠了,不想再吃苦頭,這個人當機,聽到佛的話,他會有感動。如果對於六道還是迷惑顛倒,還是貪戀不捨,聽到佛的這個話,聽不進去,聽不懂。苦頭吃夠了,到哪裡才能吃夠?一定到地獄,到無間地獄苦頭吃足了。罪,罪業消得差不多了,聽到佛這句話就有感動。《止持會集音義》裡面說,這屬於戒律,止是禁止,像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那個叫「不」都是止,大概比丘戒是止持,菩薩戒是作持,菩薩戒是教你要做利益眾生的事情,「苦諦者,苦以痛惱為義」,這痛苦、煩惱,「一切有為心行」,有為是有生有滅,凡夫,有為的心,有為的行為,這就包括身口意,有為心是意業,行是口業、是身業,「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常常為無常,這兩個字用得很好,一切法都是無常的,包括佛法,佛法是因緣生,只要是因緣生法統統是無常的。真正的佛法是真常,真常的佛法在哪裡?就是你的自性。
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所以你要知道,佛跟我們多麼親切,我們不認識,佛跟我們是一體,真是世俗人講的心肝寶貝,一體,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只是六道眾生,連四聖法界的,都是對這樁事情迷而不覺,雖然接觸佛教的經典,佛菩薩常說,沒聽進去,總是把佛跟自己劃一個界限,他是他,我是我,我們不相干,就不知道是一體。佛經教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法從心想生,毘盧遮那佛從心想生,阿彌陀佛從心想生,離心想,哪來的阿彌陀佛?哪來的華藏世界?心想什麼,它就現什麼。所以佛在《華嚴》上說了兩句話,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怎麼回事情?「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自性,是自性,自性是能生能現,萬物是所生所現,雖現不起變化,為什麼那麼千變萬化?那是阿賴耶,阿賴耶是識,識讓它產生變化,心現識變。識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是妄想,有分別執著妄想就千變萬化,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十不是數字,十代表無量,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還源觀》上說得好,「出生無盡」,那是識變的,沒有識就不會變。實報莊嚴土就是不變的,為什麼?它沒有識,凡是生到實報土,統統都是轉識成智,它用真心,不用生滅心了。不用生滅心,所以那個地方就不生不滅,就沒有生滅。你看看菩薩在那邊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個壽命長,叫無量壽,把無始無明習氣淘汰乾淨,這麼長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他沒有變化,三大阿僧祇劫面目跟剛剛到那裡是一樣的,不起變化,他沒有生滅心。不但人沒有生滅,樹木花草也沒有生滅,樹木常青,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裡樹葉隨著四季在變化,極樂世界沒有,它永恆不變。為什麼?它沒有識,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還沒有起心動念,它怎麼會變化,所以叫一真。佛法講真假,它的定義,會變的就是假的,不會變就是真的,它不變。
佛給我們講的是事實,為什麼?人家證得了,人家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你要相信,你能夠放下,你跟他是一個境界,你就契入了。千萬可不要誤會,佛活在那個年代,幾千年前,哪能跟現在比,這科學發達,我們享受電燈光,比從前點油燈那是亮多了。殊不知,佛不需要電燈,本身放光,比你這個高明多了,你怎麼能跟人家比?我們現在出門要交通工具,有汽車、飛機、輪船,人家不要,人家有神足通,想到哪裡,身已經到了,你怎麼能跟他相比?佛有他心通,你起心動念他全知道;佛有宿命通,你過去生生世世他全曉得,這現在科學辦不到。藐視聖賢,藐視佛菩薩,這個過失有多重!他講的這個可以試驗,這就是科學精神,試試看,我們把執著放下,看看是不是阿羅漢的境界。每個人都可以做試驗的。
近代一些科學家,大概是最近不到三十年,最近的,他們已經發現了,就是意念,念頭,這個能量不可思議。就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大概最有貢獻的是德國的普朗克,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一生研究原子,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諺語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真的發現了。發現了他的結論是什麼?結論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什麼?物質的基礎是意念、是念頭,原來物質是從念頭生的。意念從哪裡來的?他不斷去研究,他的結論是無中生有。這個了不起!他說的我們完全懂,他說的這個現象,是佛經上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說過,八識,意識能量最大,它攀緣的境界是其他的心心所都做不到的。它對外能夠緣到整個宇宙,對內能緣到阿賴耶,就是它還是有範圍,它緣不到自性。為什麼?自性要放下才知道,你用第六意識,就是用思考、用思想,你只能達到這個境界。所以研究宏觀宇宙的物理學家告訴我們,他們所觀察的宇宙只能看到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不見了。這個話我們聽起來也懂,百分之九十不見了,到哪去?回歸常寂光了。常寂光你決定沒有法子發現它,為什麼?它沒有現象,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但是這三種現象都是它出生的,它自己三種都不是。不是物質現象,我們的五根,前五根眼耳鼻舌身緣不到;不是精神現象,我們第六意識緣不到;不是自然現象,連阿賴耶的業相也緣不到。放下你就見到(科學家沒放下),真正達到佛講的最高的境界。
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三千年前的事情。依照我們中國古來祖師大德他們的說法,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釋迦牟尼佛屬老虎的,滅度是在周穆王,依照這個年代來算,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這個話是三千年前佛說的,跟普朗克發現的相應,等於說普朗克的發現證明釋迦牟尼佛講宇宙的源起,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阿賴耶出現了,阿賴耶不是真的,妄心,從真心裡面出現一個妄心,真心能現,妄心能變。阿賴耶的業相,今天科學家稱為能量;阿賴耶的轉相,科學家稱為信息;阿賴耶的境界相,科學家稱為物質。這個不可思議!我們對於阿賴耶的三細相很模糊,講不清楚,看古大德這些註解,年輕學的時候,聽老師講,聽得很模糊,看文字也看得很模糊,現在再看完全清楚了,不是文字上有問題,是我們的智慧沒開,看不出來,看到古人註解是半信半疑。這個才相信,外面境界沒錯,完全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無知,把它看錯了。佛菩薩、修行人這些大善知識,他們都有定功、都有智慧,他們所講的沒錯,我們聽錯了,我們看錯了,還責怪他沒講得清楚,你說我們造不造罪業。
我相信像我們有心無心造這種罪業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於是我很擔心,中國傳統文化能不能復興?正法能不能久住?我真擔心。為什麼?沒有那種真誠恭敬心的人來學習。縱然有善知識來教,找不到學生。學生找老師難,老師找學生更難,到哪裡去找。世出世間一切善法根本的根本,是淨業三福前面兩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的孝親尊師,這是世出世間善法的大根大本,現在沒有了。誰懂得孝親?誰懂得尊師?這個心態丟掉了,聖教雖然在世間,也等於滅亡了。為什麼?沒人識貨,不識貨的人來講這些東西、學這些東西,全都學偏了、學邪了,不是那麼回事情。佛說的話是真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能放下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就是佛,就這麼簡單。放下執著,你就成阿羅漢,就超越六道,六道就不見了;放下分別,你就成菩薩了;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真幹,不放下不行。
現在幾個人肯放下?對於這個身非常堅固的執著這是我,從我就生自私自利。教,談何容易。中國古人真了不起,古人教人從什麼時候教起?從懷孕的時候教起,現在到哪裡去找。中國的古禮,關於懷孕的時候這個禮,做母親的人一定要懂得,她起心動念影響胎兒,言語造作影響胎兒,所以懷孕十個月當中,行住坐臥都要端莊,都要有禮,沒有邪思、沒有邪念,這個小孩生下來端正,很好教。小孩一出生,他睜開眼睛他就會看,他耳朵就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習,開始模仿。所以在古禮,大人跟小孩見面一定要守禮,一切不善的思想行為不能夠接觸小孩、嬰兒,為什麼?怕影響他,這樣保護,母親是他的保護者,保護神。三年,一千天,根深蒂固,他的根紮下去了。所以古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三歲紮的這個根,八十歲不會變,聖人。聖人是教出來的,佛菩薩是教出來的,我們不能不知道。
現在的社會把聖人、佛菩薩統統丟掉了,批評他們是糟粕、是舊社會封建時代的東西,跟不上現在科學時代,都應該把他排斥,把他拋棄掉。這一拋棄,災難現前了。舊的東西不要了,新的東西解決不了現前的問題,這個時候大家著急了。我今天看到同學們把這些災難的標題送給我看,上一個星期好像有五十三起,這個星期五十起,半個月一百零三起,怎麼會這麼多?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災難怎麼來的?那是果,有果必有因。可是大家說那是宗教、是迷信,那不合科學。好,用科學方法去解決,科學解決不了,這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古人說的話有道理,災難現前找誰?找老祖宗才能解決。你要不肯回頭,不肯承認,不願意找老祖宗,那你就受吧!有得受的。
佛法常說「回頭是岸」。古人不傻,古人不愚痴,古人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人,這個不得了的。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它能解決問題,你不放下,你怎麼會知道。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對老祖宗沒有信心,對佛菩薩沒有信心,信心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最低的底限,這個底限破了就沒救了。中國遭這麼大的災難,過去胡秋原先生說得好,這是比我們長一輩,他大概大我二十多歲,是個很著名的學者。我拜訪他的時候,他告訴我,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如果說第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喪失了民族自信心,就是說中國災難的來源,這是第一個原因。我們把民族自信心喪失掉了,盲目的去學外國人。外國人的東西真比中國好嗎?外國的東西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東西沒看到,全都被毀滅掉了,到日本、到韓國還能看到一點點,不多,但是非常可貴。如果社會大眾再不重視,我看日本也維持不了多少年,也會消失掉了,那真可惜!
湯恩比所說的,能拯救現在的社會,能拯救這個世界的災難,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但是什麼?我們不相信。英國人相不相信?他們半信半疑。我訪問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我向他們討教過。我說湯恩比說的你們相不相信?他們對著我笑,不回答我。我反問一句,那湯恩比說錯了嗎?他們很會笑,不說話。最後逼著我不能不開口,我告訴大家,湯恩比沒有說錯,可能是我們對他的話解讀錯誤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孔孟學說是什麼?我接觸的這三個學校是漢學系,這漢學系是歐洲,就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心,非常有名,他們的北京話說得很好,能夠讀古文,我們很佩服。他問題在哪裡?沒有中國古人那種誠敬的心。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學習的人沒有那種真誠恭敬,就缺這麼一點,而這點比什麼都重要。你能不能真正成就,真正能了解古聖先賢的真實義,都在誠敬。接受他們的東西要虛心,心地要打掃乾淨,不能有一點髒東西,乾乾淨淨接受它,那個利益無邊。如果帶著成見,帶著自己的想法看法,那問題就難了,看到東西還得要批判它,你怎麼能懂得它的真實義。經上這篇東西都是說的現在人心,學佛的障礙。
「大論云」,大論是《大智度論》,「無量眾生有三種身苦」,身有三種苦,「老、病、死」。很多年輕人,他還沒老,還沒病、沒死,他不知道這三個苦。到他老了、病了,要死了,他才知道,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還有「三種心苦」,這個心苦他不覺得,「貪、瞋、痴」,這個是要有智慧的人才知道,要知道這三樣東西是苦,他還會幹這個事情嗎?他不知道,聖賢人知道,佛菩薩知道。還有「三種後世苦」,後世苦那是什麼?果報,有「地獄、餓鬼、畜生」,貪心餓鬼,瞋恚地獄,愚痴畜生。你跟他講,他不相信,這是宗教,這是迷信,這是鬼話。所以他對聖賢典籍他怎麼能看得進去,他要不一把火把它燒掉就算不錯了,他很有善根了,沒有善根的人,統統把你毀掉。「總而言之,有三苦八苦等,皆三界生死之患。諦審生死實是苦者,故名苦諦」。諦是認真,去審查、去思考、去觀察,生死真苦!生死代表什麼?六道輪迴,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真的是苦諦。「三苦,謂苦苦、壞苦、行苦」。「八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而我們細心去反省、去觀察,我們自己現前所受的。
「集諦者,集以招聚為義。若心與結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為集」。集是造作,現在所幹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業就是事,造作的時候叫事,你在做什麼事,事情做完之後叫業。業感得來世的果報,善業得福報,惡業那就是惡報,明白這個道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不造惡業了。但是佛告訴我們,善業也不是真正善,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統苦。欲界三種苦都有,苦苦、壞苦、行苦;色界天沒有欲,沒有苦苦,它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天,這是高級凡夫,連身都不要了,所以他沒有苦苦、沒有壞苦,但是有行苦。行苦是什麼?他沒有辦法永久保留,時間雖然長,總有一天到頭,到頭來的時候,還要往下墮落,苦就來了,所以他不是根本解決。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三界是整個六道輪迴。佛看得清楚,他知道,我們在六道裡面的人看不出來,以為有樂,錯了。
下面講滅諦,「盡諦」,盡就是滅,「滅即寂滅,滅以滅無為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為滅」。滅,果上不能滅,要從因上滅,我不造惡因,我就不受惡報,我連善的因都不作,那三界善的果報我也不受,你才能超越。這個話要聽清楚,不能產生誤會,誤會你還是在造業,你造的全是不善的業。佛教我們斷惡修善,後面有一句三輪體空,這叫修淨業,果報不在六道裡頭。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遠保持自己的心清淨平等覺,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去斷惡修善就對了。這個斷惡修善對自己來講,消自己無始劫來業障習氣,這自利。對他來說,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一般人看到你斷惡修善,真正明白人看到你,你在行菩薩道,你在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住世八十年,教學講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不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嗎?八相成道是表演,不是真的。本來是佛,這一悟就是本來是佛,一悟就是無量劫無量劫前我早就成佛了,每個人都如是。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的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滅要曉得滅什麼?滅心裡面那些骯髒的東西,雜亂的東西,因為你的心本來是清淨的,一塵不染。現在這個心裡頭為什麼有這麼多垃圾?自己有的就夠多了,還要把別人的骯髒東西全放在心上,可能別人的東西要超過自己的東西,變成一個大垃圾筒,這能算聰明嗎?真正聰明人,把它清除乾淨,除到乾淨的時候,給諸位說,連佛法都不要了。《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這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你把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些法都放在心上,也錯了,這些法是個善法,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
法要捨,《無量壽經》,淨宗法門好,教你什麼?統統放下,心裡不放一個東西不行,總得要有個東西,你才能把別的東西放下。淨土宗教你,你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佛法是例外,全放下,就是一尊阿彌陀佛。目的何在?我就要到極樂世界去,我就這一念,除這一念,別無二念。到極樂世界去,你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就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從哪來的?是你自性變的,一切法不離自性,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不是自性變的,全是的。你就都明白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與法是一不是二,這個問題才真正解決了,徹底覺悟了,不再有念頭了,有念就錯了。我們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要念阿彌陀佛,到這個境界,阿彌陀佛也沒有了,這一定要知道。沒有到妙覺果位,阿彌陀佛抓緊,我就這一法,他陪我證得究竟佛果。一切法當中無與倫比,究竟圓滿,這部經就是講這個問題,就是講這樁事情。結業既盡,煩惱習氣統統斷盡了,無生死之患累。生死是根本,生死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十法界裡沒有離開生死),這叫做滅。
「以諸煩惱結使滅故,三界業亦滅」,三界的善業惡業,善惡業都沒有了。「若三界業煩惱滅者,即是滅諦有餘涅槃」。三界的業是因,因滅了,果呢?身體還在,這叫有餘涅槃,還有一個身。雖有一個身,沒有念頭了,《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四相沒有了,四見沒有了,《金剛經》末後說,「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四見也沒有了,就是念頭沒有了,一念不生,身體在,身體在是有餘。我身體不要了呢?叫無餘依涅槃,這下面有,「因滅故果滅,捨此報身時,後世苦果永不相續」,這個身滅了之後,永遠不會再搞這些輪迴,這叫「入無餘涅槃」。所以涅槃什麼時候證得?是活著證得的。很多人誤會,以為涅槃是死,錯了,涅槃不能翻作死,涅槃翻作滅,滅什麼?煩惱習氣、業因果報統統沒有了,這叫滅。不能說死就是涅槃,那要死是涅槃,這不要修行了,哪個不死,死的時候不都是入涅槃了嗎?這講不通。所以涅槃是活著證得的。所以它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也就是說他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清淨寂滅了。所以這決定不能誤會,可是今天誤會的人真多,認為出家人死了都叫圓寂,都叫涅槃,意思全搞錯了。
「道諦者,道以能通為義」,通達沒有障礙,道是道路,成佛的這條道路,了生死的這條道路。道路,道有「正道、助道」,一般正是智慧,助是禪定,正是看破,助是放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沒看破。看破是什麼?徹底明白,事實真相完全了解。像普朗克說的這個,他把物質現象真搞清楚了,原來物質現象是意念累積的幻相,我們看錯了,以為物質是真有。物質有固體、有液體、有氣體,這什麼原因?頻率不一樣,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快一點就變成液體,再快的就變成氣體,比氣體更快的就變成光、變成電,就是電流。頻率不一樣,全都是波動的現象,而且波動是非常快速。這個現象普朗克看到,但是彌勒菩薩說的,把數字都說出來了。快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我們一秒鐘,我相信有彈得很快的,年輕有力氣的,身體強壯的,一秒鐘彈五次應該沒有問題。如果說五次,以五次來說,一秒鐘當中有一千六百兆頻率,它波動的次數,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產生的幻相我們以為是真的,了解這個現象,念念不可得。就像我們看電影,我這裡有一個電影的底片,底片是幻燈片,這個放映在銀幕上,一秒鐘幾張?二十四張。鏡頭打開,這一張現在銀幕上,鏡頭關起來再開,換第二張,它換的速度太快,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就被電影銀幕欺騙了,以為它是真的。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多少張?就是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二十四張就騙了你,你就沒有辦法辨別了,現在告訴你真相,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每個念頭都不相同,所以《還源觀》上講「出生無盡」,我們完全是搞錯了、看錯了、聽錯了,以為是真實的,不了解事實真相。只有佛菩薩他們的心清淨,清淨心就是禪定,甚深禪定裡面看到了。
所以諸佛菩薩是現量境界,科學家還是比量,不是現量。科學家藉著數學來推理,有這個可能,然後用精密儀器去觀察,發現了,他告訴我們,這個意念速度非常之快,沒有說出數字,非常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就是一彈指裡頭多少個物質現象?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物質現象,它累積在那裡,你看到好像是物質。而且物質現象,每一個物質現象都有識,識是什麼?受想行識。那個物質現象是色,合起來佛經上常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彈指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現在我們要算秒,以五次彈指是一秒鐘,那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一個念頭存在的時間,就是一個五蘊。觀世音菩薩看見了,五蘊皆空,用什麼看到的?智慧。你看《心經》上講的,「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是什麼?我們現在明白了,就是普朗克發現的這個現象。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在一個畫面上,他看到是這個。所以它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現在在科學裡面稱它作前衛科學,因為科學這三百多年來,統統都是搞物理,精神現象沒有涉及,全是物理。現在曉得這個東西,物質從哪裡來?是意念變現的。
所以現在有不少年輕新的科學家研究念頭,研究意念,我們相信有二、三十年之後,被社會大眾普遍承認了。有什麼好處?了不起的好處,第一個,你可以長生不老了,長生不老不敢講,你可以長生長命,你可以把衰老減緩了,不至於老化得那麼快。什麼原因?你完全是善念,完全是清淨的念頭,你不會生病。一切法從心想生!老是我這裡痛、那裡痛,這有問題、那有問題,問題真出來了。因為問題從心想生,這個意念能夠讓我們的細胞產生變化,正常的細胞,我們想它怎麼會有問題,它真出了問題。問題怎麼出來的?你想出來的。這就是意念指揮物質。所以不善的念頭統統變成災難了,善的念頭就變成天堂、變成極樂世界。地球今天這些災難能不能化解?能。如果我們貪心沒有了,把貪心放下,水災就沒有了;瞋恚放下,火災沒有了,地球溫度就不會這麼高了,一切都恢復正常;愚痴沒有了,風災沒有了;傲慢沒有了,地震沒有了;懷疑沒有了,信心建立了,山崩地陷的事情不會發生,能解決!
美國布萊登博士,你看去年他在悉尼,科學家開會他參加了。他們第二天的會議完全討論怎麼樣應對明年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他說得好,他說只要地球上的居民,在這個階段當中真正能夠覺悟,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而且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你看說這個話。這個科學家也是從物理轉到心理,都去研究這個念力,發現意念的能量太大太大了。我們的念頭為什麼不能產生?我們念頭散漫,太雜了、太亂了,就像光。你看光,光芒四射,我們看不出它的能量。如果把這個光收集起來,讓它從一個方向射出來,就變成激光,激光能穿透鋼板。現在這個光一張紙它都不能穿透,隔一張紙就能夠遮住它。所以這個光要是集中在一點,那還得了!科學家發現,我們的意念要集中在一點,那個能量不得了。佛在經上早就說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還有一句話跟這相同的,「止心一處」,是靜止的止,「止心一處,無事不辦」。制是控制,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能夠制心一處,我們身體什麼毛病都可以恢復,就是念頭太亂太雜了,根本的原因是什麼?不相信自己。這是真的,信心喪失頭一個喪失自信心,不相信自己,自信心最強的,給諸位說就是佛菩薩,他們有絕對堅定的信心,所以他們無事不辦。
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明天這個經大概可以,頂多兩次,明天可能講完,講不完再一次就講圓滿了。圓滿之後,我們從頭再講,講第二遍,雖然新的本子沒有印出來,舊的這個經本可以用,我們還是用黃念老的註解。他的註解是集註,你看註解裡頭引用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著作一百零一種,總共一百九十三種,集經、論、祖師大德對這部經註解之大乘,這個不可思議。老人謙虛,老人也知道,他自己註解的,人未必相信,這樣一做,大家沒話說了,不能不相信了,以經註經,以祖師大德的註解為依據。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居士著 二0一一年七月修訂版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淨土大經解演義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本集經文
「法眼淨」者,《維摩經嘉祥疏》云:「云法眼淨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小乘法眼即初果,見四諦法名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