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淨下空老和尚講述 念佛成佛——讀誦非常重要-第741集
2023/05/08 12:13:22瀏覽76|回應0|推薦3

老和尚講述

念佛成佛——讀誦非常重要-741

 

  「受持讀誦」,「受」是完全接受,佛所說的理論、所教給我們的方法統統接受過來。「持」是保持,盡形壽依教奉行這叫保持。

 

  「讀誦」,實在講就是親近佛菩薩,我每天讀誦,每天跟佛菩薩在一起。「讀」是對著本子叫讀,「誦」是背誦,念得很熟,不要經本也能念得一個字都不錯。讀誦是修行,你要是會用心,功德無量無邊。初學的人用讀誦的方法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清淨心。

 

  念經要老實念,這部經從頭到尾念得不要太快,不要趕時間,也不要太慢,念得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口裡面念出來,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讀經,讀經就是攝心,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我們用讀經的方法來都攝六根。

 

  讀的時候不要求解義,不要想經裡的意思,不要去研究它、不要去分別它,讀經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樣讀經就是修定;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修慧。

 

  這個慧是根本智,《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無知就是根本智,修這個東西。所以它是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果我們讀一個小時,恭恭敬敬念一個小時,就是一個小時修戒定慧,這叫真修行。

 

  不能把它當作世間那些書來讀,那就錯了,那你三學沒有。這是初學人一種讀法,讀到自己已經很熟可以背誦,這個心一定有相當程度的清淨。讀多了,天天讀,天天修清淨心,不要說時間多了,一天能修一個小時就非常難得,天天修,修個三年五載,他心、情緒都定了。

 

  到這個時候,我們的讀誦就進入到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讀的時候,跟前面這個讀不一樣,前面讀是修戒定慧,修根本智;根本智有了之後,我再讀誦,我讀誦是修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無所不知。

 

  怎麼修法?古大德教給我們,隨文入觀,要把經文裡面的境界,讓我們自己的身心跟這個境界完全相結合,完全融化到經中的境界,這個就高了,變成什麼?經就是自己,自己就變成《無量壽經》。諸位想想,這個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譬如我們舉一個例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本願,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現在念的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不是我們的願!念久了之後,從自心裡面也發出來,跟他發的完全同樣的願、同樣的解、同樣的行,讓我們的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換句話說,這個時候自己實實在在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這是第二種讀誦的方法。

 

  可是諸位要曉得,這是有次第的,一定是先求根本智,然後才能得到後得智;沒有根本智的基礎,心地不清淨、不真誠、不平等、不慈悲,是沒有辦法進入第二個階段。所以讀誦非常重要,讀誦就是修行。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85集)

 

  1984/12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恭敬節錄於澳洲淨宗學院網念佛成佛 (amtb-aus.org)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17810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