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0集◎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課本(2012年9月)
2012.10.21 啟講於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夏蓮居老居士會經
淨空法師科判
黃念祖老居士 註解
本集經文
(P.1087 末1 故《阿彌陀經》中 至 P.1089 第5 修十善業)
故《阿彌陀經》中,十方如來稱讚釋尊於此娑婆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十方如來皆謂難說,正顯此法「亦難開示」。若此難遇難示之法,雖已遇已聞,但若不能深信,雖聞何益,終成辜負。幸能深信,實為萬劫千生希有難逢之一時,故應勤修堅持,常念不絕。但能信願持名,莫不疾捷得道。
「如來所行」以下,表正助二行。普賢十大願王之八為「常隨佛學」。是故菩薩應隨如來之所行而行也。夫極樂導師彌陀之所行:「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也。夫釋尊之所行:「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也。十方如來之所行,亦復同此真實。故同聲讚歎「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勸令眾生往生極樂也。今我輩學佛所行,首當依佛所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彌陀要解》曰:「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現在)非當(未來)。」蓋謂佛以大願作為眾生多善根之因,以佛之大行作為眾生多福德之緣。故能令信願持名之人,於念念之中,皆成就佛之大願大行之功德。如是功德皆是久已成就。不是今日初成,亦非當來再成。蓋佛果覺,久已圓成。今我念佛,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頓同果覺。蓋因「念佛善根福德同佛」,故云如是功德皆是已成也。如來乃善中之王,德中之尊。故我等首應隨行。但如來諸善齊修,萬德莊嚴,是故我等於世尊餘德亦應隨行,善知機宜,應緣修習,正助相資,速得圓滿。
「種修福善,」即修善種福。本經廣勸捨惡行善。《觀經》勸修三福。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淨空法師開示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三0集) 2014/2/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6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八十八頁,從第一行看起:
這是《阿彌陀經》上,十方諸佛讚歎本師釋迦牟尼佛,「於此娑婆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十方如來皆謂難說,正顯此法亦難開示」,很不容易講。為什麼?沒有人能接受,沒有人相信,理太深奧,事太稀奇,不是一般人常識能想像得到的。凡夫成佛怎麼這麼容易?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要無量劫才能修成,這是諸佛菩薩常常宣講的,怎麼可能有一個方法這麼容易讓人在一生就成就?所以這真正不可思議微妙法門,能說法的人也難開示,也不容易。「若此難遇難示之法」,我們這一生很幸運,為什麼?遇到了,也聽到了。下面這句話很重要,「但若不能深信」,聽到也不能在現前得利益,「終成辜負」。這樣的人多,佔絕大多數,大概遇到聽到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這樣的,現前的真實利益得不到。
「幸能深信」,這真難得,「實為萬劫千生希有難逢之一時」,這話是彭際清居士說的。真的,一點都不假,要多念幾遍,萬劫千生稀有難逢,絕不是輕易能遇得到的。那遇到怎麼樣?一定把它當作珍寶看待,這是寶。「故應勤修堅持,常念不絕」。因為這個緣故,萬劫千生很難遇到,果然遇到了,就應該要勤修堅持,勤是精進不懈怠,堅固的執著。佛是教我們萬緣放下,這個法門要執持名號,對於六字洪名要執著,你才能決定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要不要執著?我相信依然堅固執著。為什麼?一定到成佛才放下,到證得妙覺果位,放下,跟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習氣同時放下,他就契入常寂光。不是在這個情形之下,決定不放鬆,這是正確的,這個沒有問題。「但能信願持名」,就這四個字,淨宗修行的妙訣,你看多簡單,要真信、要真正發願,對這個世間完全放下,毫無留戀,持名,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不快速成就。「得道」就是成佛,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成就。真正難信,為什麼?比起一般修行證個須陀洹還容易。須陀洹難,我們這個世間修行的,誰證得?他要斷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五大類的見惑他統統放下,才能證須陀洹,真的沒有信願持名這麼容易。我們是真正幸運,不是三生有幸,三生做不到,我們是萬劫千生,幸運的遇到這一次的緣分,這一生當中就證果。末後這段經文是淨土宗的末後句,世尊講淨土講到頂點,上面沒有了,就是這八句經文,「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
下面,『如來所行,亦應隨行』,這是表正助雙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八句「常隨佛學」,這就是如來所行,菩薩應該隨順如來之行而行,要隨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所行,這真正是常隨佛學。怎麼個行法?下面教給我們,「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完全跟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所修的一個樣子、一個模式,一心一意,便一其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用心專一。選擇所欲,我們今天選擇的欲望,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只有這一個欲望,其他的欲望全沒有。在這個世間再大的好事都是隨緣,沒有絲毫勉強,為什麼?勉強就生煩惱,就錯了。一切緣成就,我們應該要做,有絲毫的勉強,我們就不做。做是為苦難眾生,我們自己很辛苦,辛勞;不做,我們專一念佛,早一天往生淨土,功德圓滿成就。「住真實慧,勇猛精進」,勇猛精進是說一時一刻都不放鬆,做什麼?念佛。口裡沒有佛號沒關係,心上有就行,心上不能間斷,口念累了可以不念。年老的人,體力衰了,多半用金剛持,不累。金剛持是口動,南無阿彌陀佛,口動,沒有聲音;其實有聲音,他自己能聽見,外面人聽不見。「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用什麼莊嚴?信願持名,莊嚴極樂世界,不念佛,那就沒法子莊嚴。
我們在這個世界建一個大道場,造佛像來莊嚴道場,這個莊嚴有緣可以做,沒有緣不要勉強。為什麼?這個世間,佛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形相的建築統統是虛妄。為什麼?生滅法。我們看看天親菩薩的《百法明門論》,他將全宇宙萬事萬物歸納為一百類,叫百法。百法展開就是一切法,無量無邊之法,不出這一百類。這一百類裡頭有有為、有無為,有為,有生有滅,全是假的;無為,不生不滅,這說它為真的。無為法到最後只有一個真正的無為,真如無為,只有這一條。其餘還有五種無為法,那是有為法裡頭不能包括,像虛空,有為不能包,說它作無為。空是不是真有?不是真有,空能生有,它就不是真空,它會生有。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怎麼可以說它空?它遇到緣,它能生;不遇到緣,它就沒有。像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屏幕上你能說它沒有嗎?按一下頻道,它就出現,它就有;頻道關了,它就沒有。所以那個有是有生有滅,頻道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跟生滅融在一起,所以不可以說它有,也不可以說它沒有,這才是事實真相。於事實真相真正了解,把一切有為法放下。起心動念是有為法,是心法,是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也屬於有為法,從妄想生的,十一個色法是有為法。八個心王,五十一個心所,二十四個不相應,十一個色法,總共九十四法。九十四大類,全是有為法,有為是假的。
莊嚴妙土,假的不行,要用真的。什麼是真的?信願持名,是真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妙土是極樂世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真心,我們常說的真誠、清淨、恭敬心,菩提心具足了。菩提心的自受用是清淨平等覺,菩提心對一切眾生,對一切人事物,大慈大悲。什麼叫大慈大悲?願意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這叫大菩提心。眾生有苦與我不相干,我無動於心,這個人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只念這句阿彌陀佛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蕅益大師講得好,發心是往生淨土必須具備的條件,甚至於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信願是菩提心;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淺深所感的,不是念佛多少,是念佛功夫淺深。功夫從哪裡看?從定功看,從放下看,唯有放下才幫助你提升。當我們妄想起來、雜念起來,趕緊放下。淨宗用的方法非常巧妙,就是提起佛號、專注佛號,妄想、雜念自然沒有。這法子妙,養成習慣就變成功夫,它能提升往生淨土的品位。
我們接著看,「夫釋尊之所行」,我們細心觀察釋迦牟尼佛一生,他做的是什麼?「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釋迦牟尼佛一生,他就幹這麼一樁事情。這樁事情是一切諸佛之所行,諸佛如來起心動念就想這個,怎麼樣拯救這些在六道裡頭受苦的眾生。救拔一切眾生,幫助他們得到真實的利益,真實當中的真實,無過於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最真實的。我們就明白,最真實的就是講這部經,就是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最真實的法門。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度眾生成佛道一個都不漏,只要眾生有緣肯接受,真發願求生,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十方如來之所行,亦復同此真實」。釋迦牟尼佛如是,阿彌陀佛亦如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亦如是。這真實兩個字的意思深,真實到極處,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故同聲讚歎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修功有得,這叫功德,真正有功德。修功德的人,有沒有把功德放在心上?沒有。要是把功德放在心上,功德就沒有了,功德變質了,變什麼?變成福德。諸位要記住,福德的果報在三善道,沒有出六道輪迴。所以許許多多學佛的同學,一生所修的全是福德,不是功德,他做的哪些哪些好事都放在心上,而且常常掛在口上,唯恐別人不知道。
梁武帝當年在世是佛門第一大護法,他有國王的身分,護持佛教,為佛教建築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規模都很大;喜歡人出家,人家發心出家,他就護法,護持出家人,幾十萬人,不是少數。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梁武帝跟達摩見了面,自己感到驕傲,值得驕傲做這麼多好事,請教達摩祖師,我一生做的功德大不大?達摩說實話,沒有妄語,沒有欺騙他,老老實實告訴他:並無功德。一生所做的好事,並無功德,梁武帝一聽發脾氣,送客,把他送走,以後再沒見面。不但沒有智慧,也沒有福報,把一個真正有修有證的人,你看緣斷掉了。以後也後悔,但是顧了面子,面子下不來,不好意思再去看他。如果達摩祖師把功德這個名詞意思講清楚,梁武帝就會覺悟,他也不是個笨人。斷惡修善,不著相叫功德,著相就是福德。不著相,可以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著相,三善道的果報。功德福德在這裡分,事上完全相同,心上不一樣。做了,就了了,什麼牽掛也沒有,這是真實功德;做了之後,常常還念著,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福德,來世得大福報,有聰明智慧,有地位、有財富,得這個果報。這些果報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跟極樂世界相比,天淵之別,沒法子比。所以要學,學什麼?學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斷惡修善要真幹,斷惡幹了不放在心上,行善幹了也不放在心上。讚歎別人的功德,不要想自己的功德,自己功德可以保全;想自己的功德,自己的功德就變質,沒有了。梁武帝就是想自己的功德,貪著功德,貪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清淨平等覺,他的心不清淨、不平等,迷而不覺。
諸佛如來同聲讚歎,「勸令眾生往生極樂」。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我們要相信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句句話都是實話。所以今天我們學佛所行,「首當依佛所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淨宗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八個字。我常常勸勉同學,我們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為什麼?我們求生淨土,用妄心跟淨土不相應,要用真心。真心,不是說我念佛用真心,我不念佛的時候用妄心,那你那個真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沒有說一半真一半妄,沒這個道理。我們又害怕,用真心怕吃虧,現在這個世間人都用假的,沒有真的,我們怎麼辦?我們要是隨順眾生也用妄心,依舊搞六道輪迴,出不去,往生沒分。我們要用真心,不隨順眾生的妄心,不怕吃虧,不怕上當,真心對待眾生。這個眾生毀謗我、侮辱我、障礙我、陷害我,我還是用真心對他,為什麼?因為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對於這個眾生,我心裡很清楚,他本來是佛,為什麼幹這些壞事?一時糊塗,要原諒他,別跟他計較。我們不原諒,計較,我們被他拖下水去了,又搞六道輪迴,搞冤冤相報。所以我們歡歡喜喜接受,我們還把自己修持的功德迴向給他,這就對了。心裡面若無其事,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對了,這真正在行菩薩道,這真正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我們眼睛看得清楚,他走的道路是六道輪迴,我走的道路是極樂世界,兩條路,不同。如果聽到這些言行,我們就生氣、就動肝火,甚至於想報復,那就完了,你跟他走的是同一條道路,錯了。釋迦彌陀沒有罵過惡人,沒有責備過惡人,也沒有想報復惡人,沒有,總是希望幫助他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我們沒有能力幫助他轉迷為悟、轉惡為善,還去恨他,還去報復他,那就大錯特錯了。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常相往來,誤會才能化解;不相往來,都在那裡猜,猜測,愈猜愈訛,誤會就更深。化解衝突,妙訣沒有別的,就是常見面,問題就解決。不見面怎麼行,派代表不行,要親自見面。大的衝突,兩個國家的戰爭,美國跟伊拉克的戰爭,戰爭前三個月,我寫了一封信給小布希總統,勸他不要用戰爭的方法解決問題,勸他訪問伊朗,跟伊朗國家領導人見面多談談,問題真的可以化解。打仗容易,收尾難,一直到他下台都收不了尾。他有沒有後悔?有,我知道,來不及了。現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起的糾紛,引發戰爭,全是錯誤的。所以宗教要互相往來、要互相學習,彼此了解,知己知彼,誤會就沒有了。
我勸告斯里蘭卡的總統馬欣達,希望他們建一個全球的宗教大學,目的何在?團結宗教,把宗教帶回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深入的了解,以後宗教再不會有衝突。宗教可以團結成一家人,發揮宗教的力量,化解世間所有的衝突,帶給社會永續的和諧,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現在年歲老了,體力衰退,工作沒有辦法做,說說還可以,實際上是不能工作了。國際上許許多多的活動都來找我,我沒有辦法參加,參加一次損耗體力很大,有害於健康。所以我囑咐大家,好事要做。我在八十五歲以前還行,體力還行,現在跟八十五歲比差很遠。中國諺語有所謂,「老公公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是真的,不是假的,到我們這個年齡才真正體會到,以前念這兩句話體會不到,現在自己親身感受,知道了。不是我不願意參加,是體力不許可。別人來看我,我很感激,我希望年歲還輕,六十歲左右的,這個年齡好,有緣分多做好事,學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救苦救難。沒有這個緣,不攀緣,信願持名,將這個功德迴向化解災難,很好,有效果,真誠心幹事沒有不收到效果的。
人生到這個世間來,決定不可以空來一場,那就可惜了。為什麼?佛經上說人身難得,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捨人身很容易,得人身不容易,四緣具足,你才能得人身。第一個,自己,親因緣是自己斷惡修善、持戒行善的功德,這是因。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頭五常、五倫,這兩樣做到了,你到人道來投胎的因就具足。那緣呢?所緣緣,你想得人身,有這個條件;這個心念念相續不能間斷,叫無間緣,這是自己具備的。另外一個增上緣,父母,父母一定跟你有緣,沒有緣你不會到家裡來。有四種緣,這四種緣是增上緣,你沒有父母,你怎麼能到人間來?佛說父子四種緣,第一種,報恩的,父母在過去生中對你有恩惠,你感恩,你到他家來投胎,將來是孝子賢孫,報恩來的。第二種是報怨,是有仇恨的,過去生中你傷害他,他記在心上要報復,這下你在人間,他人間的緣成熟,來了,到你家來,這個人將來是什麼?敗家子,會把你這個家搞得家破人亡,到你家來了。第三種,討債,父母欠他的,他向父母討債的,債討完他就走了,欠得少的,二、三歲他走了,他討完了;欠得多的,可能一輩子。受他供養,年歲老了兒子供養,他雖然供養你,沒有孝順心,欠得多,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厚;要是欠得少,吃飽就可以,也沒有好的臉色給你看,這還債的。還債是你欠他的,欠得多,你這一生賺的錢都是供養父母,好像是個孝子;欠得少的,也就是你賺得很多,只照顧他生活就可以,多餘的不給。這四種緣,我們冷靜觀察現在這個世間,你全就都看到,都在眼前,隨時隨處你都能看到。佛說的一點都不錯,世法裡頭點點滴滴都不出因果的定律。我們想我們在人間能夠過一個幸福安穩平安的日子,要明白這個道理,跟我們周邊這些人的關係要清楚,哪些是報恩報怨的,哪些是討債還債的,我們心裡有數。這一生當中我們要把這些關係整理好,這四種緣要把它轉變成法緣,這就最好。這些恩恩怨怨都放下,都變成同參道友,這就是功德,這做了真正的功德。
用什麼方法能達到這個目標?用教學,諸佛如來全都用這個方法,也就是人是教得好的。壞人,自性裡頭沒有好壞,那是習性,習性完全跟教育有密切的關係。天天要接受佛菩薩的教育、聖賢的教育,怎麼會不變成好人?這肯定的。現在社會聖賢教育少,負面的太多,誰來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所發出的威力不可思議。這些東西,科學技術發達到今天,把人全教壞了。我們要知道,社會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地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與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關係,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我們決定不能怪別人,要怪自己,都是我自己沒有修好、沒有學好,我自己真修好、真學好了,給那些不善人做好榜樣,他也會受感動。古時候舜帝,舜在年輕時候處的那個環境非常惡劣,他的生母過世,父親娶了個繼母,繼母生了個兒子,他弟弟,繼母愛他的弟弟,糟蹋他,父親隨順繼母的意思,換句話說,一家都是冤親債主,都是要他命的。他在這樣的環境裡頭盡孝道,三年終於把他的父母(父親、繼母)都感化過來,所以中國講二十四孝,他在第一個。真誠心,真誠的孝順心,真能感動天地鬼神,惡人也能感動,他本性是善的。相信這個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所有不善都是學來的,後天學來的。所以人是教得好的,就看你怎麼教。對於頑劣的那種根性,劣根性,真誠待他,用至誠感動他,他就回頭,他那一回頭是真正的好人。佛陀用教學的方法,幫助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全靠教育。諸佛菩薩真正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無論解決什麼問題,統統用教育。所以諸佛菩薩都是世間第一流的教育家,他們教育的成功全靠真誠,念念為對方想,沒有為自己想,到最後對方感動,接受了。
這底下講,「《彌陀要解》曰: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的願就是希望像佛陀一樣,幫助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是大願。有這願得真幹,不是光口說,做出來給他看,做出來才真正感動他,給眾生做多福德的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今是現在,不是現在,不是當來,已經成就了。「蓋謂佛以大願作為眾生多善根之因,以佛之大行作為眾生多福德之緣」。釋迦牟尼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的願心,是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他所作所為就是這三個願心的落實,落實在自己生活上持戒修行,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待人接物,六和、六度他做到了。「故能令信願持名之人,於念念之中,皆成就佛之大願大行之功德」。領導人要這樣做才行,世出世法同一個道理,凡事起頭難,起頭一上軌道,往後一帆風順,起頭沒有上軌道,往後麻煩就多。當然這個裡面,總而言之,離不開緣。緣是什麼?因緣果報,這就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出來,這個要有智慧、要有學問、要有功夫。
處世,特別是現前的社會,真不容易。孔子、孟子生在亂世,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戰國,那時候社會動亂,比現在好多了。那個時候戰爭是打架,可以找個地方逃避躲藏起來;現在不行,現在戰爭是按鈕。隨著科學的進步,確確實實在這個地球上,你沒有辦法逃避,無論你在哪個角落都能找到你。佛門廣大,還是有方法,什麼方法?老實念佛,萬緣放下。老實念佛的人沒事,為什麼?跟任何人沒有利害衝突,就沒事;有利害衝突,就有麻煩,就有煩惱。把古聖先賢的這些教訓,現在人叫信息,傳播給大眾,當然現在最方便的就是網路。怎麼樣傳播?有同學來問我,我說最好做有聲書。現在網路太方便,在手機上,這上面看得到文字,聽得到聲音,沒有人像。如果有像在裡頭,人家又說你在宣傳自己,你在搞知名度。沒有人像,走到外頭人家看你不認識你,這個方法好,只有聲音沒有人像。盡量避免這些事情,名聞利養、財色名利,盡可能的迴避。你一無所有,過很簡單的生活,誰也瞧不起你,最平安,最穩當,在這個環境可以修清淨心,可以修平等覺,可以成就無上大道,這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釋迦牟尼佛在世做的那個榜樣,我們要記住,會的人確實可以在念念之中,成就佛的大願大行真實功德。
「如是功德皆是久已成就,不是今日初成,亦非當來再成」。為什麼?因為佛的果覺久已圓成,圓滿成就了。這個地方所說的釋迦、彌陀,以他們做例子,他們很久很久之前就成就了,現在示現成佛是給我們表演的。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現,以應化身出現給我們做榜樣。阿彌陀佛久遠劫已經成就,十劫之前在西方極樂世界出現。十劫在我們看起來時間很長,在覺悟的人看起來時間不長,很短,無量劫它才十劫,跟極樂世界壽命來比的話,它時間很短。往生到極樂世界壽命是無量壽,極樂世界成就到今天才十劫,你會感覺得很年輕,這新造的。
「蓋佛果覺,久已圓成,今我念佛,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頓同果覺」。這個七句話很重要,這是說明念佛法門為什麼這樣殊勝,道理在此地。理論的依據是佛的果覺久已圓成,本來圓成。為什麼?是自性,自性沒有生滅,自性沒有時空,它本來就圓滿的。惠能大師講了五句,那就是圓成,「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就是久已圓成。我們這個法門是用念佛,念佛就是念果覺。所以,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我因念佛而往生極樂世界,因往生極樂世界而成無上菩提。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這個心頓同果覺。為什麼我們同不了?好像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是我們沒有能把煩惱習氣放下,原因在此地。如果我們念佛的時候,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個念佛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沒有絲毫障礙,確實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妙不可言。「蓋因念佛善根福德同佛」,念佛的時候善根福德跟佛一樣,「故云如是功德皆是已成」,不是現在成,不是將來成,早已經成就了。
「如來乃善中之王、德中之尊,故我等首應隨行」。隨喜功德,常隨佛學,這有道理的,第一就應該跟佛學。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在極樂世界是必修的課程。你看《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所以極樂世界是普賢十願的世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到極樂世界統統圓滿,這十願願願都融在四十八願裡頭,而四十八願也是願願都融入十大願王裡面,像光跟光互相融。《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點都不假。善中之王,德中之尊,這稱讚什麼?稱讚念佛人。諸佛如來念什麼?全念阿彌陀佛。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要隨行,這就是十願裡面的常隨佛學。
「但如來諸善齊修,萬德莊嚴,是故我等於世尊餘德亦應隨行」。諸佛如來的德說不盡,我們用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全都包括,一法都不漏。前面我們學過,這一句佛號裡面,圓滿統攝一切諸佛的名號,念這一句名號,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一個也不漏,統攝諸佛名號。第二個,統攝一切經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一句佛號,無量無邊法門全在裡頭,無量無邊的經論也在裡頭。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才知道,所謂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句話怎麼講,講了人家懷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不懷疑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諸佛修行證果度化眾生的總綱領,真正的根源,大根大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一句佛號,一切萬事萬物,無量法門全在其中。但如來諸善齊修,我們這一句佛號統攝萬德莊嚴,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遇到狀況,那就是餘德,是故我等於世尊的餘德也應隨行。念佛是主,遇到人有迷惑、有顛倒、有災難,沒遇到那就不說了,遇到一定要隨分隨力去幫助他。幫助一切眾生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用情執會產生副作用,用智慧一點副作用都沒有。用智慧是成就功德;要是用情執,世間人都用情執,會生煩惱,會有後遺症。智慧是什麼?智慧不著相,不放在心上是智慧。凡是著相,放在心上都叫情執,你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這是沒有證得清淨心之前要注意的地方,真正得清淨平等覺,沒事了。
「善知機宜」,知機是什麼?認識人。宜是什麼?緣分,應該怎麼做,像佛菩薩應該現什麼身,應該說什麼法。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普陀出發拜到山西五台,拜了三年多才到。當中在路上,那個路都是山野,走幾十里都沒有人家,在這個地方病倒了。三年當中兩次生病,都遇到一個乞丐幫助他、照顧他。這個乞丐是文殊菩薩化身,文殊菩薩看虛雲老和尚,應以什麼身得度?應以乞丐身,他就現乞丐身。現乞丐身,虛雲老和尚不會懷疑,討飯,到哪裡碰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遇到這個叫化子,這個叫化子很好、很善良,到外面討飯來餵他,生病找一些草藥給他治病,幫助他調養,十幾二十天病好了,他去朝山,他還去討他的飯。實際上他的病沒有真正好,休養的時間不夠,他著急要去朝山,過了一個多月又發病,又遇到這個要飯的。兩次照顧他,他很感恩,向他請教尊姓大名,家住在哪裡。他告訴他,他說我姓文,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我叫文吉,家住五台山,你要去的地方,那個地方的人都知道我,這個叫化子還挺著名的。老和尚拜到五台山,到處打聽,沒人知道,結果到廟裡面拜了文殊菩薩,請教大眾,同參道友,人家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他恍然大悟,真的,在那種荒野哪有人?菩薩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統統是順眾生,不是自己的意思;應該給他說什麼法,就教他什麼,這就叫應緣知機。「善知機宜,應緣修習,正助相資,速得圓滿。」念佛是正,正修;斷惡、行善積德是助修。正助相資,資是幫助,正幫助助,助幫助正。速得圓滿,很快就成就。所以「如來所行」,他是給我們做榜樣的,那個重要比經還要超過。
底下一句,『種修福善』,就是要種善根,要修福德,這屬於助修。前面如來所行裡面著重的是正修,正修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種修福善,即修善種福。本經廣勸捨惡行善」。專門教我們捨惡行善,從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有六品經文,說得非常詳細,這是經中廣勸。《觀無量壽經》裡頭勸修三福,我們講三福這段經文含著淨宗修學的三個根。「經云」,經上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可見得這很重要,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應當要修三福,三福可以幫助你將來順順利利的往生極樂世界,這當中沒有絲毫障礙。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裡頭四句怎麼落實?孝養父母,在中國有一部《孝經》,十三經裡頭的《孝經》,給我們說明孝的道理、孝的事相、孝的修學具體的方法,說得很清楚、很明白。現在人不念,現在人不講,看到這個孝字,他不曉得意思,沒人教他,他一生當中沒有看到榜樣。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文化要復興不能離開根,沒有根那個文化不長久,一定要根。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對師長要敬,對父母要孝,孝跟敬這兩個字,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中國傳統文化就從這來的,從這裡生,從這裡茁壯、開花、結果。現在我們把根丟掉,文化復興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一定從自己做起。古時候誰做?帝王做。帝王在中國傳統教育裡面,他是一國人的榜樣,所以他正,一國人都正;他要邪,大家都邪。他是做人的一個標杆,他的家是全國人民家的榜樣,他要帶頭,要做到三個字,君、親、師。君是什麼?領導人,你把人領導到哪裡去?領導就是帶頭人,要帶到哪裡去?必須要遵從祖宗之德,祖宗的教誨那就是你的路,你的道路,這個道路是倫理、是道德。你要不好好的學,你在這個位子上,你把一國人都帶壞了,將來這個因果責任怎麼辦?所以他要把孝跟敬做到家。堯傳給舜,就是因為聽說舜是大孝。有人把這個事情告訴堯王,堯王說真的嗎?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堯好像有九個兒子,跟他做朋友,細心觀察他,他是真的,還是假的,考察。結果一考察是真的,不是假的,於是堯就任命他為國家辦事,讓他來練習,最後把王位讓他來繼承。大聖大賢!堯王那麼多兒子,沒有傳給兒子,傳給女婿,他是堯王的女婿,傳給女婿。所謂是一人興邦,一人喪邦,做得好,國家興旺起來;一個人做得不好,國家完了,衰了。
孝敬都做到圓滿,對於任何一個人都要用孝敬兩個字來看待。我們學佛,把這兩句話落實在《弟子規》,真正能把《弟子規》裡面一千零八十個字,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都能做到,在日常生活當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落實了。這是教育的大根大本,有這個根後面就是一片繁榮,智慧光芒遍照。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感應篇》文字不長,不到兩千字,裡面講善惡報應,一共講了一百九十多條,不到兩百條,教導我們怎樣斷惡修善。後面,修十善業,佛教的《十善業道經》。所以我們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落實淨業三福第一福,第一福是根本福報,沒有第一就沒有第二。今天我們走了很多地方,看到我們佛門弟子,在家十善沒做到,出家《沙彌律儀》沒做到,什麼原因?根不夠深。比《十善業道》的根深就是慈心不殺,慈心不殺的根紮在孝親尊師,所以《弟子規》是深根。像做地基一樣,三層地基,這是最下面一層《弟子規》,第二層《感應篇》,第三層《十善業道》,從《十善業道》就可以起高樓大廈,根深。
我們從哪裡學?要從《弟子規》學起。為什麼不在戒律裡頭?老祖宗教我們的。佛法傳到中國來,早年確確實實是學小乘戒律,唐朝中葉的時候,祖師大德們才把小乘戒律放下,用什麼?用儒跟道代替。儒跟道所講的,儒是中國人做的,跟中國感情特別親切,而且心量開闊,儒道跟小乘比,儒道更容易入大乘,因為小乘很執著,他要不放下執著,大乘他進不去。中國儒跟道心量都打開,所以用儒道來代替,不學小乘了。小乘兩個宗唐朝時候有,俱舍宗、成實宗。唐朝末年到宋朝就沒有了,中國只剩下大乘八個宗,用儒跟道代替小乘。中國佛教很特殊,我們看到唐肅宗時代刻的碑,「混元三教九流圖贊」,就知道中國已經把這些各宗各派的學說統一了。一就興旺,一沒有爭論。為什麼外國宗教會有鬥爭,中國儒釋道沒有發生過鬥爭,沒打過架,什麼原因?他學。你說學儒的,他讀佛經,他讀老莊;學道的,他讀佛經,他讀四書五經;出家人哪一個沒有念過四書五經,哪一個沒有念過老莊,通的。不但通,有的時候把三教九流全部合而為一,多才多藝就這麼來的,這是正確的。所以中國在教學上,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流派,沒有發生過鬥爭。社會的動亂,那還是政治上的,領導人腐敗,引起別人起義來反對他。改朝換代,都是末代的君王失去統治的理念跟方法,這樣產生的。沒有宗教戰爭,沒有學術上派別的爭論,沒有,這都是我們應該要記住,要把它發揚光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宗學院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2012淨土大經科註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