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05 12:36:52瀏覽275|回應0|推薦2 | |
(法新社巴黎三日電) 根據一篇將於明天公布的報告指出,被許多歷史學家視為中國歷史全盛時期的唐代,因為季風循環的改變而趨於衰敗。 唐代因藝術文學興盛,以及與印度及中東商人交易促成繁榮而聞名,這個朝代橫跨將近三個世紀,自西元六一八年至九零七年,後來因為發生動亂而覆亡。 德國波茨坦地學研究中心學者郝格率領科學家,研究中國廣東省湛江湖的沉積物體核心。 他們相信,這些沉積物具有磁性,且內含鈦元素,可以作為顯示東亞季風系統冬季循環的指標。 他們發現,過去一萬五千年存在三個時期,其中冬季季風強勁,夏季季風微弱。 頭兩個時期發生在上一個冰河時期間的關鍵時刻,而最後一個時期則介於西元七百年至九百年左右。這每一個季風變遷發生時,正巧也會出現通常與這個循環期有關的異常寒冷氣候。 唐代自七五一年起國勢走衰,軍隊更遭到阿拉伯人擊潰。 但最後造成朝代滅亡的,是漫長的乾旱與夏雨不足,導致作物欠收,引發農民叛亂。最後,這些叛亂導致唐朝在西元九零七年滅亡。 郝格的研究團隊認為,這種熱帶降雨量的改變同時發生在太平洋的兩岸,不只存在於東亞沿海一帶。 他們相信,同樣的雨帶遷移也發生在中美洲,造成「馬雅文明」的精華時期幾乎與唐朝在同一時間結束。 研究人員針對廣東省湖光岩湖與委內瑞拉加里柯盆地兩地的鈦元素紀錄進行比較,發現驚人的相似性。 兩地的紀錄都顯示,在西元七百五十年左右,兩地均出現朝更乾燥氣候發展的普遍變遷現象,而在這些普遍均較為乾燥的時期中,出現一個降雨量非常稀少的三年循環期。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