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坑吹風行~上
2008/05/28 01:21:48瀏覽552|回應0|推薦2
兜風者也,漫無目的隨風而行。

清明前,大雨磅礡身心也跟著發霉。
清明後,雨歇,微風起,正是帶鬼吹風的好時刻。

徐徐微風,所以行不遠。


"三坑",位在大漢溪畔,"坑"在客家話指的是銷ˇ溪澗或水渠,"蔗蔀坑","火劫尾坑","鴨母坑"三條水渠流經此地。
曾是大溪與龍潭,楊梅,關西等聚落的水陸轉運站;市況繁榮有"龍潭第一街"的美名。不過那已是清代的歷史。
日據民國初年,修築"桃園大圳"後,大漢溪水位驟降,陸路運輸取代水運。
三坑一如年華老去的女星,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忘。
鐵馬道的開啟,又讓徐娘塗脂抹粉重新迎客。


老街迎門之處,有著昔日婦人洗衣處--黑白洗。


步入短短百米的老街,


可見永福宮,建於1791年,廟前空地也是居民活動廣場。




廟內最初祀奉"三山國王",後改"三官大帝",同時也有"開漳聖王",入門左方祀奉義民祠,右方祝生娘娘。
很幸運的,在廟門前看到了舞獅表演,頗納悶未何這時有民俗技藝表演。(待後話..)



往永福宮右側小路,可通往"青錢第"古厝。


"青錢第",建於1894年(清光緒20年),因祖先曾自發"青錢"賑災,民眾可憑青錢到銀莊兌換銀兩,受到皇帝旌表,稱為"青錢第"。

小路四週滿是綠肥。




偶見兒時的防風竹,女兒說他要當貓熊...


上小徑,前往鐵馬道,俯瞰一片綠海的紫色浪花


三坑鐵馬道,有著"賞桐花徑","蝴蝶花廊"。


賞桐花徑,桐花未開。


不過見到 大螳螂,與螺旋樹幹。




鐵馬道頗平坦寬闊,騎車、散步都很合適,兒子說等學會直排輪,要來這邊溜直排。


平坦而幽靜的鐵馬道,讓家裡的小鬼在路上撒野...



整個鐵馬道頗長,走了一小段到"蝴蝶花廊"。


拐彎繞小徑下山,




到"開庄伯公廟",其實就是土地公廟,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廟旁一棵老樹。

似乎很多的土地公都有古樹陪伴。

沿著小路前行,又繞回三坑老街.....(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chere7&aid=19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