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崇隆的信
2007/11/01 02:35:47瀏覽1377|回應1|推薦4

邀請蘇建和來中正大學和我座談,其實我也知道多少會引起爭議,就好像我做了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以後,有關傳播倫理的疑問總是會出現在影片的討論過程一樣。

先說主要的動機,就是希望學生直接面對新聞當事人,透過現場觀察及提問去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不是透過老師,也不需透過影片、文章的中介。我認為這對中正傳播系學生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貴經驗,既然蘇建和時間可以配合,我就設法促成(他出獄四年以來,我從未主動邀約過他,因為不想打擾他的平靜生活)。

有人會覺得他是司法案件的被告,單獨邀請他來似乎不太妥當,是否也應邀請司法人員出席比較「平衡」?我必須提醒,這不是一場辯論會,也不是法庭公審,不須為了平衡而平衡,而且如果不是邀請真正審過這個案子的司法人員前來,那種平衡也是虛假的。當然,如果他們願意前來中正與蘇建和座談,我也絕對歡迎,但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種邀約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不會浪費力氣做這件事。

還有人說,即使這樣,主持人還是應該做適當的引導,因為大學生自己不會做出良好的判斷。對我來說,身為主持人兼與談人的我,所能做出的最好「引導」,就是一開始便提醒同學,我的紀錄片是主觀的,而我的主觀來自於我的調查依據,並非無的放矢。同時我的立場是認為蘇建和在法律上無法定罪(因為沒有犯罪證據),而不是聲稱他在事實上無辜(因為我不是全知上帝,不能做此宣告)。蘇建和自己也表示,聽講的同學不一定要相信他說的,我則強調,想對蘇案有更多的了解,自己必須再去尋找資訊。聽講者是否相信他無罪,甚至想做聲援此案的志工,都必須自己去做思考判斷,不須因為我身兼任課教師而有任何壓力。

不過我聽說有的同學接受了紀錄片對司法的質疑,也有的同學聽過蘇建和的說法後相當同情他,所以又有人認為這樣形同洗腦,應該不要請他來就好了。我覺得持此論調者,是不相信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相信別人有。作為傳播科系的學生,你未來不會直接接觸到爭議事件的當事人嗎?在學階段不開始培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難道畢業以後就會突然擁有嗎?我相信中正的師生有這種能力,也希望中正的師生對自己有信心。

其實令我覺得最遺憾的,有人認為不應對蘇案表態的原因是:萬一多年後蘇建和等人承認有作案,那聲援此案的人要怎麼辦?我要反問一個問題,萬一多年後科學證明蘇建和等人的確沒作案,對此案採取冷漠態度的人要怎麼辦?用自己當下的能力去了解此案而形成自己的立場,不管相信他們有罪或無罪,至少都努力過了。那種不願付出心力了解,又要質疑別人立場的人,我覺得是一種不沾鍋式的假客觀,也是一種鄉愿冷血的假中立。

台灣新聞媒體的亂象至此,是因為我們記者太主觀嗎?我相信不是,是因為採主觀姿態者普遍提不出論據服人,採客觀姿態者又是前述那種自以為是的假客觀。自以為是的假客觀往往比嚴格自律的真主觀帶來更大的傷害,這是我在媒體實務界觀察多年的心得,謹提供給有志進入媒體或從事紀錄片工作的同學參考。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333&aid=1339547

 回應文章

鄭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p隨時歡迎
2007/12/31 17:30
感謝看得起我,連絡電話0937-91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