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公成為佛教的伽藍菩薩之來由(陳果齊)
2014/07/20 08:58:56瀏覽337|回應0|推薦6

 

在中國歷史中有關關公(關羽)成為佛教的護法神,是在唐朝以後,(若依年份計算應為隋朝時代)。


又依(佛祖統紀)有這故事傳說:於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十二月間,(三國之漢蜀為公元221-263年,正式立國於公元223年。約相距370年後,即公元592年的隋文帝時期,隋朝為公元581-617年) 時有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到荊州,欲於泉山建精舍。

一日,他正趺坐入定時,忽然天地晦冥,風雨怒吼,於定中聽到:『還我頭來!還我頭來!』的悽厲叫聲,原來正是關公被東吳敵軍斬下其頭,後更將其頭顱轉送去到了曹操處,因而憤恨不平,遂率領其鬼神眷屬到處找尋自己的人頭時所呈現的恐怖景象,由以擾亂了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是一位得道之高僧,深知其怨氣不息,故以佛理導化而反問曰:『關將軍,你過去曾砍下他人的頭顱無數,你今日怎麼不去還給別人的頭呢?』作出如是開導後並即時向其講說佛法與因果之理。

因關帝是一位深明大義的人,聞法後立即明白而心生覺悟及慚愧,並向大師求授五戒,正式皈依成為佛法的弟子,誓願以其精忠之心去成為護持佛教正法的護法。

從此以後,這位千多年來備受中國人共所敬重的忠義英雄人物,便成為了佛教的伽藍菩薩,與韋陀菩薩並稱為佛教護院的兩大護法神。

在佛教寺院每日的早晚課中,都會唸誦伽藍讚:『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以此感謝伽藍菩薩與護法等之殊勝功德。

關公(關羽)的詳細資料:

中國民間對關羽在死後被超升為神聖的傳說,流誦經年,關羽可說是第一位,亦是唯一的一位能被佛、道、儒等三家皆共所崇拜及敬仰的神聖。佛教把他尊之為護法菩薩;道家與儒家則把他尊之為『關聖帝君』,既是一位神聖,亦是『忠義英勇』的象徵。

流傳至今不論在兩岸三地,及至在海外的華人社區,當中亦設有不少『關帝廟』,更普及至部份的政府機關與商舖或住戶,常年香火不絕的供奉。由此可見關帝在民間心目中的重要性。

相傳關帝是一位英武魁梧,身長九尺並蓄得一束美鬚,臥蠶眉,丹鳳眼,面如紅棗,唇若塗脂,神威凜凜。且天生威武神勇,身上更帶有一股天地浩然之正氣,天生一副威武神相。

因時數所限,關羽兵走麥城時被敵軍所設之陷阱殺害,結果被斬了頭顱並轉送到曹操處。從此便成了無頭的孤魂並且常留連飄泊於荒野之間。又因為關羽認是含冤而死,故其陰魂不息、不願離去,並於夜間四處出沒,一心希望能找回被斬去的頭顱,因而漫無目的地尋尋覓覓,轉眼便過了近四百年之久。

到了隋朝時,才遇到了上文所述的智者大師向他說法及皈依才得以安自解脫。而關帝在皈依佛法後更有感佛恩的功德浩大,才能有機會脫離困苦之鬼道而往生天界,繼而發了大宏誓願,要永久護持佛法,遂成為了護持伽藍園地之護法菩薩,此於上文亦已述及。

又相傳關帝被超渡而初到忉利天(即三十三天──玉皇大帝的天宮) 時,玉帝非常賞識及敬重其忠義德行與浩然正氣,故玉帝即時封了關羽為『南天帝君』,且與玉帝並肩而坐。故此在天界的眾神便稱關羽為『左玉皇』。

世間佛教徒會稱關羽為『伽藍尊者或伽藍菩薩』(伽藍是為佛寺院的通稱);一般民間大眾則稱為『關聖帝君』,而一般未認識者亦尊為「關公」和「關帝」等之稱號。

在我們可以見到之寺院或佛教徒家中,若供奉有佛菩薩時,亦常會在左右兩旁供奉伽藍護法菩薩(關帝)及韋陀護法菩薩。
 
而在西藏佛教密宗方面,亦有關公的密法儀軌及密咒流傳,藏傳佛教的密宗弟子信眾們,當然將關帝視作正信的大護法菩薩去敬奉。

在藏傳佛教中對關帝有如下的傳說和看法:一有說認關帝其實是一尊古佛的再來者;亦有說是馬頭明王本尊的眷屬之一所化現等。

而藏密的大成就者如:當代的大寶法王、阿秋仁波切、清朝的國師章嘉大師與民國時代著名的諾那呼圖活佛….等各大法王與活佛上師,均亦認同關帝為佛教的大護法。

更於二零零五年的大年初三,噶瑪巴(即大寶法王)親手撰著了『關公修持儀軌』並示諭各信眾修持關公祭儀之法事。由此可知關帝是佛教中正信的一尊大護法菩薩,為漢藏兩地的佛法樹立起無比的大法幢!

這法的緣起是於第五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受明成祖永樂皇帝迎請至南京傳法時,(永樂即公元1405-1423年,至今六百年)從此之後便將漢地的護法『伽藍尊者』即關帝,帶回西藏楚布寺供奉,而當時大眾便將此護法神稱之為『噶瑪漢神』,此即是關公初入藏地的因緣。

關帝在中國民間信仰者極為普及,大眾若感到居家有邪廆精靈鬼魅等作祟,只要誠心敬禮供奉及祈求關帝,深信必能得到關帝的威靈護佑,故關帝亦被稱為『伏魔大帝』是此來由也。

 

 

引用 : 文生心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ple38001&aid=1523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