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一種想叫妄想 (濟群法師)
2014/06/08 06:48:21瀏覽72|回應0|推薦5

 

人們生存在這個世間,因欲望驅使,就會引發與之相應的種種想法。當我們感到寒冷時,就想找衣服穿;感到饑餓時,就想找東西吃;覺得孤獨寂寞,就想結婚成家;覺得閒來無聊,才會追求各種娛樂;覺得精神貧乏,才會追求藝術;覺得人生苦短,才會信仰宗教。總之,人類有什麼欲望,就會有什麼妄想。有什麼妄想,世界就會出現什麼現象。 

此外,執著也是妄想的重要助緣。就像孩子在乾柴上玩火,正好刮起一陣大風,火借風勢熊熊燃燒,不幸將家中房子也燒得一乾二凈。孩子點火有如無明,乾柴、房屋有如欲望,大風有如執著。欲望之火因無明而燃燒,因大風而猛烈。由欲望導致的妄想,也是隨執著而不斷增強。執著有多深,妄想就有多大。 

因為關注內容的不同,每個人的妄想又會出現不同傾向。比如女性關注服飾,就會留心社會上各種流行趨勢,比較自己穿些什麼才得體漂亮,還會設法賺錢購買時裝。因為對服飾的關注,就會使之在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因這些外在包裝而忽略生命的內在。也有些人關注家庭,終日為全家生計奔波,為兒女成長操心,更要調和家庭各個成員的意見分歧。難怪有許多信眾都反映說,打坐念佛無法專心。如果每天糾纏在這些事務中,帶著這些牽掛來到座上,又怎麼可能靜下心來呢? 

此外,關注科學的人,會有科學的妄想;關注藝術的人,就會有藝術的妄想;關注愛情的人,會有愛情的妄想;關注權力的人,會有權力的妄想;關注生命終極問題的人,會有哲學、宗教的妄想。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關注範圍,也有自己的妄想傾向。 

妄想,使我們生活在無明構造的世界中,無法透徹宇宙人生的真實。佛教的唯識宗,將世界分為三個不同層次:一是遍計執性,是主觀的錯覺狀態;二是依他起性,是因緣顯現的假相;三是圓成實性,是世界的如實相。凡夫由於無明,糾纏於遍計執,無法透徹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所以說,人類無法正確認識世界的關鍵,就在於認識本身。若以妄心觀察世界,就像我們帶著變色眼鏡,所見自然是妄境,不是世間真實。 

妄想,又使有情在生命旅途疲於奔命。在自然界,雞為一把米而奮鬥;蜜蜂為一巢蜜而奮鬥。在社會上,學生為升學而奮鬥;商人為經營而奮鬥;學者為職稱而奮鬥。每個人,都在為實現自身妄想而奮鬥。妄想越大,奮鬥得就越投入,越艱難。甚至在臨終時還不能放下,正所謂“天長地久有盡時,妄想綿綿無絕期”。 

妄想,也給人們帶來種種煩惱。有些人總是沉溺於回憶和期盼中,因而無法面對現實。有些人總是高估自身能力,因而常感懷才不遇。有些人整天想著經營算計,因而吃不香、睡不好。有些人嚮往奢華生活,卻可望而不可即,痛苦不堪。沉溺於妄想,還會使人精神渙散,無所事事。不必說妄想無法達成,即使現有的生活,也會受到極大干擾。 

由此可見,妄想將導致人生的各種過患。因此,《心經》告誡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當然,遠離並非易事。許多人開始打坐時,總感到妄想不絕如縷,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更讓人苦惱的是,越是克制,妄想越是活動頻繁,此起彼伏。怎麼辦呢?《心經》闡述的對治之道,就是從照見五蘊皆空,到認識一切諸法皆如夢幻泡影,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無智亦無得,心無掛礙,妄想自然無從生起。 

正像蒼雪禪師所說的那樣:“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凡人妄想紛飛,必須通過修觀、念佛、誦咒進行對治。而對於透徹諸法真相的禪者來說,世間並不存在使他們執著愛戀的境界,如是,妄想自然不生。

 

 

引用 : 文生心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ple38001&aid=1397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