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腦內的程式
2019/09/24 13:44:51瀏覽337|回應0|推薦0

人是會思考的動物,但是每一個人的思考都不一樣。因此台灣諺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不僅是外觀和長相不同,遇到各種情境時的思考反應也都不同。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每天我們都需要作許多的決策,而這些決策必須在極短的時間以及資訊不夠充分和明確的情況下就做出,因此,我們往往會應用直覺作判斷。例如,初次和一個人見面,我們就會從他的外表,臉部的表情,談吐和肢體的語言來判斷此人是否和善,待人是否真誠,做事是否精明能幹,或是與他/她交往是否可靠等。這種初次產生的印象,除非有機會藉由長期的觀察,作更深入的瞭解,否則是很難改變的,我們也許因此而錯估一個人,損失一個可能發展成為更好朋友的機會,也可能誤交一個損友。而這主要的都是因為一個人對人或事在初次接觸時而產生各種不同的看法、理解或判斷。

每天發生在生活周遭和工作上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其實是比我們所能理解的還複雜多了;一件事的發生是許多的「因」,才造成最後的「果」。但是一般人卻傾向於用簡單的直線式思考 (linear thinking)來解釋它。就如許多人從小就接受父母親和師長的教誨:「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或是唯有努力才會成功。」這樣的說法表面上說起來是正確的,因為不努力絕不會成功。可是現實上許多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不努力絕不會成功,但是努力也不保證一定會成功」。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個人或工作上,有許多直線式思考的例子:

  • 公司要獲利,首先要降低成本
  • 提高生產力,公司才可以賺錢
  • 所有機器設備的稼動率都要提高,產出才會加大
  • 加強檢驗,品質才會好
  • 加班及延長工作時間,才能把事情做好
  • 降低售價,才能提高銷售
  • 買到一套好的電腦系統,電腦化就成功了
  • 員工必須延長下班後的時間,才能把工作做好

這樣的思維往往是將兩個事件,其中有一個是「因」,另一個是「果」,用直線串聯起來。然而事實上必須再加上更多的要素,才算完整。就上述的例子而言,提高生產力並不確保公司賺錢,必須再加上「生產的產品要賣掉,公司才可以賺錢」。對於已做好的產品加強檢驗並不能提昇品質水準,如果能在源頭對品質加以管理和控制,或是改善制度,才能提高品質水準。

每一個人的頭腦裡有一個經年累月寫上去的程式,這個程式告訴我們「YES」或「NO」,「可行」或「不可行」,「是」或「非」,「應該這樣」或「應該那樣」,這些選擇往往是二者選一,非黑即白。事實上,一件事情往往有二個以上的選擇,就顏色而言,也有黑與白以外,無數種的顏色。碰到一個問題時,也有許多的解決方案。然而,我們卻往往困於腦內程式的選擇有限,而無法跳出思考的框架。

近幾年來,許多學者和專家提出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 或思考程序(Thinking Process)的說法,就是要人以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發生的種種現象和問題,而不是用直覺或片段的思考去面對問題。

腦內的程式一旦寫成,要修改就不易,因為一個刻版的想法或習慣一旦形成,若要更改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和勇氣才能改變。唯有透過不斷的學習和擴大自己的視野,才能改變它。於是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人與人的接觸、旅行到處走走看看增廣見聞、閱讀、看報和看電影等等,去瞭解別人是如何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以及如何去解決問題。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去改變頭腦內的程式,產生多樣的看法和見解。

人的身體是父母給予的,但頭腦內的程式卻是可以由自己來寫。一個人是否成功或失敗,快樂或不快樂,感覺幸福或不幸福,往往不受限制於外在的因素,而是決定於自己頭腦內的程式。

本文取材自安瑟通訊2004年10月 第54期

管理拾穗(NO.849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sercomtw&aid=12966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