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片尾
2019/09/02 14:06:36瀏覽1241|回應0|推薦0

看電影的人都知道在本片結束時,過去的西洋電影就會出現“THE END”或日本片的“終”。電影的情節是結束了,但電影仍繼續播放,開始列出參與本片製作的所有演員、導演、製片、配樂、攝影、服裝,還有一些配角、跑龍套的小角色等,如果拍攝的過程接受過某一個人或機構的支援和贊助,影片就會打出這些人或組識的名稱及感謝。這些資訊對於觀眾來說都是陌生的,也較不重要,因此在電影院看時,院內的燈光就會逐漸亮起,觀眾開始紛紛離座,往出口走。 這些名字對觀眾而言,沒有意義,為何影片還要浪費膠片呢?

拍攝任何一部電影都可視為一個專案,而每一個專案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電影拍攝完成時,不知從何時開始凡是參與此片拍攝過程的人,不論他/她的角色是主要或次要,幕前或幕後,電影的製片和導演就會將這些人的名字加註在片尾,以表示由於這些人的協助和貢獻,才能完成這麼一部影片。因此借著片尾來記錄及感謝這些工作伙伴,讓功勞歸給所有參與的人,而非由導演、製片或主角等少數人專美於前。

我相信能有機會參與拍攝製作一部影片的人,不論他/她擔任是多麼微不足道的角色,例如扮演一個沒有台詞的路人甲或餐廳裡不知名的客人,也會很樂於向他人述說曾經在那一部影片上露臉。此外還有一群在幕後默默負責燈光、道具、或抬重物的人員,由於有這些人的貢獻,才能完成一部片子,所以在片尾顯示這些人的姓名。電影界有這樣美好的傳統,但是在其他領域裡,就少見到類似的行為。

凡是參與過這一個專案的人都可能會有一個經驗即是;如果此專案成功了,最後居首功的,往往是專案經理或他/她的上司,其次接受表揚的是少數有功人員。大多數曾經協助此專案的人往往是無名英雄。

他/她的努力或付出,不是被忽略就是被忘記。因此,下次若有機會被邀請或指派參與一個專案時,他/她的意願和熱忱就不會像第一次那麼高。

許多企業主管或居上位的人,常在各種場合高唱「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但獎勵的卻是少數聚光燈下的人。有些企業還實施強迫打考績(force ranking),要 去除表現不佳,占全體人數百分之五的員工。人人因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此團隊的成員都表現的很自私,因為要先求自保比較重要。這些只論懲罰,而不論功的作法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

專案經理或更上級的主管也許可學習拍電影的作法一樣,在電影專案結束時,要求專案經理詳細列出對此專案有大小貢獻的個人或團體,並以實質的行動或精神去感謝他們。就像電影的奧斯卡獎頒獎典禮時,每一位得獎人上台致詞時,就會拿出一張紙條,列出所有他/她要感謝的人,而被念名字的人也會對於他/她的得獎感到與有榮焉,並樂於分享得獎人的成就與喜悅。

電影片尾對於多數人是不重要的,但是對於那些列在片尾名單上面的人卻是永遠的記錄。一位專案經理若願意將功勞與眾人分享就越會得到眾人的尊敬 和推崇。誠如老子所說:「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專案經理若是不居功,未來領導一個新專案的成功機率就更高。問題是有多少專案經理會有此雅量,願意鉅細靡遺地列出每一個成員的貢獻,如同電影片尾一樣。

安瑟通訊2008年6月 69期

管理拾穗(NO.836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sercomtw&aid=12908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