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6 14:52:43瀏覽399|回應0|推薦3 | |
談及「香」, 從文獻得知古人似乎比今人更嗜好並懂得香, 今人的芳香療法及精油香氛是時尚的, 的確也是昂貴的生活享受, 然而古人香氣充溢、彌漫於街柳巷陌之間。古人運用香無所不在, 室內薰香、薰衣薰被、袪穢致潔、養生醫療等, 而文人講究「香氣養性」, 重於精神的禪意與靈性。宋人用香是日常生活的習性之一, 而文人間的吟詩作賦、撫琴品茗、參禪論道有香案作陪, 南宋臨安城的酒肆街坊間, 有備著香爐由「香婆」不時地為客人供香, 饒富興致。而宋之「寶馬」配「香車」常出現於詩詞之中,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云「寶馬雕車香滿路」、李清照〈永遇樂.日落熔金〉「香車寶馬」,意即上層社會、富貴人家或文人雅士的車轎常置有香球,車馳過,香氛四溢。
除了焚香, 佩香囊、插香草, 可推至先秦老祖宗的生活習慣, 《離騷》曰:「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讓我想起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中的詞句「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栽」。賞花與焚香亦能聯想,據《香乘》記載,五代韓熙載有「五宜說」,謂「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宜龍腦、酴醾宜沈水、蘭宜四絕、含笑宜麝,薝蔔宜檀」。古之賞花,本是上至王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從事的雅性,而焚香與賞花皆能激起文人的風雅韻致,而兩者相襯總相宜。今人焚香總與宗教、信仰或一種儀式聯想,而古人信手拈來就有香為伴,香品更是琳琅滿目,取之於自然,而性靈亦隨香氳薰銷而上。一盞茶,一團香,配上一本書,愜意至性。李清照的「瑞腦銷金獸」所營造的意境,再加上詞人重陽思人的濃雲愁霧心境,迷惘而銷魂。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