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活佛恩師慈訓:修道辦道的真實意義
2016/11/07 09:59:47瀏覽10688|回應0|推薦0

活佛恩師慈訓:修道辦道的真實意義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恭錄自歷年法會活佛恩師慈訓摘錄:

◎徒啊!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道,只要我們不違背倫理,不違背正理,就有道。道可以推至極細微處很小,就好像是我們生活之中一點點的小動作;也可以很大,大到整個世界、整個空間。你要去求祂,祂在哪裡?祂就在你身上

◎尤其是身擔講師職責的人,更是要小心謹慎,不是你上了法王座、滔滔不絕的講道理就是在開示眾生,你的身心不檢點,台上台下不一,小心啊!有一天別人上了天堂,有可能留你獨自下地獄啊!所以當你每做一件事或說一句話時,要加以反省,才不會造下不可收拾的因果業報。哪一天你所造下的因緣,糾纏得讓你裡外不是人時,那並非上天不慈悲,而是你自己惹來的天理循環,怪誰?上天是鐵面無私的,有功則賞,有罪責罰,諸佛菩薩也不例外,更何況人間修辦的人。這事非同小可,希望徒兒能明白。

◎徒兒會生病,百脈不通,是因為你未發真誠之心來應萬事萬物。你不明下手處,就很危險。徒啊!我們寧可要求自己嚴格一點,多問問自己「我的所做所為,對萬事萬物的真誠夠不夠?」

◎外魔易制,但是心魔一起,任誰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能即時覺醒,你自己的覺醒,遠勝過他人的勸解、鼓勵,也唯有自己知道得什麼病,才知道要開什麼藥方,對不對?

◎「迴光返照」不是光用嘴巴講講就可以做得到,那是一種自他的教育,一種無言之教。請問你渡化眾生要拿什麼做為他人的標榜?用你一顆真實的心。

◎知道了恩的意思嗎?什麼是了恩呢?了恩就是了愿,也就是立命了命。唯有抱持著我們的初發心,永遠不變的初發心,直到最後一刻,這就是了恩。

◎希望你們在生生世世當中,都還有修道、辦道的因緣,咱們師徒都還能一起為眾生付出,讓這份悲心悲念,一直延續下去好嗎?這就是「了恩」的意思。

修道,就是知道平時該做什麼,以後要往哪裡去。

◎你今天能夠當前賢、講師都不是偶然,是你跟為師說好的,所以不要後悔,希望你也不要半途而廢,希望把這一場的戲幕扮演好,那將來才能在白陽的歷史上留下美名。

◎無論你是生、旦、淨、末、丑的哪個角色,希望你的演出,讓你修道舞台,人生戲劇都能多采多姿,雖然劇情曲折,但處處有驚奇,希望我的徒兒將來能夠在青史上留名,願你們好好照料自己。

◎徒兒啊!遇到挫折勇敢面對,堅持到底永不後悔,只認真理為依歸。即使委屈受沒人了解,依然堅持無怨悔,別害怕志不退,有師與你相依偎。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修道要謹言慎行,謹慎我們的言行,注意我們的說話,反省我們的行為,才能少過錯。身體要力行、知行合一,才能顯出道的尊貴。 

 

恭錄自劉芳村講師解說道德經課程摘錄: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同想就成愛,異見就成憎

    有沒有?真的是有。他若是都跟我相同的念頭,對他就特別觀照;若是他都跟我作對,氣不氣?又沒回應,養成習慣喔,只要後學一問都不回應,兩邊都不回答,不是剛講要承擔啊,有就有,有了就改過,勇於面對,那樣就可以促成自己進步,促成自己的光明面增加,黑暗面減少。各位的光明面多不多?(多),還不錯,還能夠說多,這蠻有自信。要了解,我們的本性都是善良,因為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才會變化,那我們要盡量排除,不被後天環境影響,要保持我們本來佛性的光明,這個很重要的。

    只要我們立定志向,要恢復佛性的光明,這個志向立的很堅定,我們就可以克服萬難,所有的難都可以克服,那都是小事,讓佛性恢復光明是不是最大的事?(是),我們一定要看重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祂沒有形相,因為沒有形相才不會生死,因為沒有形相才可貴。所以我們就在都沒有人看見那一種狀態之下,又保持光明的心地,那是最重要,這樣就是人格健全,只要我們人格都健全,人為三才之一(天地人),與天地齊肩,跟天地一樣大小的。可是我們現在敢不敢說我跟天地一樣大?(不敢),為什麼不敢?這蠻誠實的,就是沒以做到人格健全,所以不敢說跟天地齊肩一樣大。我們要自己勉勵自己,鞭策自己人格要健全。

    要了解人格健全,「以和為貴」,所以「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第五十五章老子有講,我們知道和,就可以走入真理,常就是常住不遷不會變化,知道常就是光明,我們一定要從「和」做起,要「和」就要降伏自己的妄想心,自己的妄想心一降伏了,我們表現出來就能夠「和」,所以「和」很重要。

   假如我們不和,都很喜歡跟人家爭鬥,不管是言語上、身體上的,都喜歡跟人家打賭,各位有沒有時常說:「不然我們來打賭看看」?(沒有),因為那也是我們的習性(習慣性),要拼一個高低出來。要了解,佛性都是平等,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都是平等的,所以不要有那種要拼出你高我下的心態,要和,和有時候就是要委屈自己。所以孔德之容,很大的德就是你要能夠容,能夠容了以後就很「和」,我們一「和」了以後就走入常道,就是已經常住不遷

    我們之前有講,釋迦牟尼佛跟舍利佛對答「千年暗室,一燈能破」,一燈就能夠破千年的暗室,那我們一智(一個智慧)就可以破萬年的愚痴(萬年的愚痴只要有智慧就可以破掉了)。所以在這種觀念之下,釋迦牟尼佛就問舍利佛,「千年暗室的暗,已經住了千年不願意離去」,可不可以不離去?舍利佛說「只要你燈一點了,它不得不離去」。所以只要我們有智慧出來,愚癡不得不離開。這種現象之下,佛又問舍利佛「黑暗去哪裡」,不錯,還記得「去無去處」,一燈「來無來處」。既然沒有來沒有去,就是常住不遷,那常住不遷是什麼?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常住不遷,沒有變化,祂永遠在,只是我們不認識祂而已。

   現在我們研究就是要認識祂,既然祂是常住不遷,那我怎麼都不認識祂呢?對自己佛性沒有信心嘛?(有),對,要像這個樣子,很肯定的有,這麼清清楚楚的存在、這麼實實在在怎麼會沒有,有,可是不知道祂常住不遷,就是不知道啊,知道的話信心都有。不知道問了就不敢回應,不知道是不是。所以要培養對佛性的認識,我們要認識我們佛性常住不遷,記得住嘛?若記不住,就記得「沒來沒去」,「沒來沒去就沒代誌(台語)」,我們佛性就是這樣「沒來沒去就沒代誌(台語)」,既然都沒事情,我們要惹事情嘛?(不要),要不要「和」?(要),就是要和,然後我們惹事情就當罪人,要不要當罪人?(不要),當罪人要進入三惡道,所以不要當罪人,就一定不要惹事,一定要符合真理,行為符合真理、講話符合真理。

      所以為什麼後學一直強調常住不遷,就是我們不認識佛性。當我們認識不生不滅佛性以後,我們會注重,我們注重我們的佛性就叫覺,我們時時刻刻都覺,知道自己的佛性在,因為不覺也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沒有佛性的話那個不覺沒有用,它不會有功效出來,會有功效也是我們佛性在支撐它。可是不知不覺啦,我們在生活之中的不知不覺,可以說大部分的時間都這樣,都是不知不覺,我們要不要做一個先知先覺,不然後後知後覺也沒關係,不要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則我們六道輪迴就不會斷,就一定要六道輪迴。雖然我們一求了道,地府抽丁天榜掛號,可是要修,要不要修?(要),要修才會成就。

    假如我們都沒有反道敗德,又沒有修的話,我們是下一個元會的種子,下一個元會開天闢地寅會人要降生,誰要來?就是現在有求道,他不修的人要來了。老母把仙衣仙鞋收回去,下去凡塵投胎轉世。要不要來?他不得不來,為什麼?自己沒有自主的能力,自己沒辦法作主,一定又被氣數催促到凡塵來,一來以後,哇~這下子又要經過六萬年的輪迴,六萬年經過以後,上天又大開普渡了,我們經過幾次的大開普渡?才一次而已喔?已經七次了喔?跟南極老仙翁一樣!

   南極老仙翁已經看七次了,我們大概一次都沒看到。要了解,大有大的輪迴,我們小有小的輪迴,我們一定就是要修證,修證以後我們就可以主宰,我不要進入現象界,就跟南極老仙翁一樣,看整個大地大的輪迴,大的元會輪迴。所以我們在凡塵的時間可以說都是不夠用,活佛老師才會說「隨時檢點身心事,哪有功夫說他人」,我們現在都是站著給人家說,坐著來說別人,對不對?說出來的話就落入是非,就是有是非了,就沒完沒了,都是這樣在過生活,自己以為說這樣過的很有意思。有沒有意思?這個不知道怎麼回答。

 

 

仙佛慈訓集錦摘錄:修道、辦道的精神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連結網址:

http://blog.udn.com/angel95168620/81918264

 

恭錄自歷年法會慈訓摘錄:

濟公活佛、月慧菩薩合批慈訓序文:

一勸、前人    以德服人

二勸、點傳    見道成道

三勸、三才    慎己自重

四勸、壇主    渡眾培德

五勸、講師    代天化迷

六勸、講員    以仁為願

七勸、乾道    澹泊明志

八勸、坤道    當立懿範

九勸、舊道    立己樹人

十勸、新進    實心修練

 活佛恩師慈訓:和合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 .httiteps://ss.google.com/site/clcsfe/

連結網址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2)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8087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