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校園徵才 畢業生準備好了嗎?
2008/04/14 10:30:28瀏覽323|回應0|推薦1

我的經驗,真沒幾個人準備好了,特別是心理上的抗拒,所以能再上學的再上學,兵役是不得已,找不到好工作也是一個好藉口…

可是,新鮮人,你知道嗎?

企業缺人潮通常是在過年後的離職潮,而不是你們的畢業潮…但除了少部分企業會額外多請幾個人作儲訓,多數也只是收履歷表、打知名度的。

所以當有企業通知你面試時,就是有立即的人力需求。

勸你動快一點,不然,畢業生是多過需求的唷——


校園徵才 畢業生準備好了嗎?

6月畢業季即將到來,甫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急著尋覓工作,各大廠商也紛紛進駐校園希望奪得搶人戰的先機,因此從3月起,各大學都開始颳起校園徵才風,就業博覽會、企業說明會等大型活動在校園熱鬧上演,成為準新鮮人與廠商最期待的好戲。

科技金融業 大獵儲備幹部

104人力銀行校園事業部營運長黃明倫指出,求才企業走進校園,就是希望搶先一步尋找剛畢業、可塑性強的新鮮人,填補人才缺口,例如科技公司在校園尋找工程研發類人才、金融保險業透過校園徵才尋找願意接受栽培的儲備幹部,是校園徵才的最大宗。

求才企業透過校園徵才管道可收到大量的履歷,降低企業招募人才的成本,同時也可為公司達到行銷宣傳效果,因此吸引許多企業加入校園徵才行列,並以各種花招搶奪人才,例如台泥員工就曾穿上水泥袋,希望吸引人才的興趣,而今年連老字號國營事業台電都破天荒的走進校園,董事長陳貴明也親至現場為學生介紹工作內容,足見近年來廠商對校園徵才活動都趨之若鶩。

那人才端對於校園徵才的參與度又有多高?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七成受訪畢業生會參加自校或他校舉辦的校園徵才活動,算是不低的比率,且其中77.45%的學生已準備好第一份履歷表及自傳。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分析,由準備履歷的態度來看,約77%想在畢業後即投入職場的畢業生,已蓄勢待發找工作,也透露畢業生對校園徵才活動的強烈需求。

企業大會串 擺攤推介

準新鮮人透過校園徵才能獲得什麼資訊?一般來說,大型企業的人資部門會彙整人力需求表,轉給想合作的學校,再依照各校舉辦校園徵才的時間,訂出企業徵才說明會時程和安排校園徵才博覽會,透過說明會及擺設攤位的方式,向準新鮮人介紹公司文化及職缺狀況。

以企業說明會為例,各校都會集中在雙周或一個月內,安排各式企業徵才說明會,由各企業人事部或人資部人員主講,或是請任職於此公司的畢業校友現身說法,主要在說明該企業的文化及理念,介紹這次徵才需求職務的內容和人才培訓計畫等,讓準新鮮人也能在進一步與實體公司接觸的過程,清楚公司職缺內容,是一個能深度了解需求的媒合機會。

而在徵才博覽會當天,各家企業齊聚校園,透過擺設攤位的方式招攬求職者,各個攤位都會安排公司員工或是人資部門駐守,和求職者進行第一步接觸,除了為求職者解答困惑,有些人資也會在第一步接觸的過程,篩選履歷,物色人才,因此求職者若是「有備而來」,就有機會在與人資對話的過程,留下好印象;與透過網路投遞履歷相比,這種方式能增加求職者的能見度,較能獲得進一步面試的機會,也提高錄取的機率。

自己多充實 變搶手貨

除了安排企業到校徵才,有些學校也會安排一連串就業相關活動,如政大今年就邀請商周社長何飛鵬、奧美集團董事長白崇亮等,與新鮮人分享職場甘苦談、傳授面試技巧等;還有學校會舉辦生涯規劃或是面試、美容講座,期望多方面輔導新鮮人踏出職場的第一步。

淡江大學英文系四年級的游同學說,「我現在還年輕,未來轉行的機會大,特別對於念語文的學生而言,在不同產業工作的可能性很大,可能當老師,可能從商,也可能當秘書或翻譯,參與校園徵才可以多接觸、了解各行各業的情況,更可以直接詢問公司提供的勞動條件,也可以比較同質性高的公司,在薪資與教育訓練方面的差異,為未來面臨的轉行問題提早做準備。」他也表示,只要時間允許,他都會跟同學到不同學校參加校園徵才,希望了解各產業的職場情況。

目前就讀交大電機與控制工程系四年級的楊同學,是交大今年企業校園徵才總召,他認為透過校園徵才可以近距離接觸知名度低、但前景十分看好的公司,了解其企業文化以及對於人才的要求,他強調:「了解企業所想要的是怎樣的人才,就可趁早把自己培養成就業市場的搶手貨!」

「和自行投遞履歷相比,校園徵才提供對話的機會!平常在網路上只看字面可能不知道該職缺要的是什麼人,但透過校園徵才就能問清楚。」黃明倫認為,新鮮人應把握這些機會,與企業的人事主管面對面接觸,但是他也指出,「要先有準備才有展開對話的可能,如果新鮮人不先做功課,就算到了徵才現場也很難挖寶。」

多做功課 較易冒出頭

企業進駐校園展開搶人戰,贈品、摸彩的噱頭都少不了,「不過,企業可不希望大學生參加校園徵才博覽會像逛電腦展一樣。」104人力銀行校園部營運長李明倫指出,願意花費成本到校園租攤位的企業,都希望能找到真正有潛力、認真的人才。

那麼大學生該怎麼在徵才博覽會的人潮中脫穎而出呢?李明倫強調,企業不會預設一定要從校園找到人,校園徵才只是企業用人的一種管道,因此畢業生並非透過校園徵才就一定能提高錄用機率,「有準備」才是致勝的關鍵。

他觀察近幾年校園徵才的情況,大多數學生都是帶著碰碰運氣的心態,到了當場才知道參與的廠商、開出的職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即使有機會和用人企業的人資對談,也因毫無概念無法延伸對話的深度,錯失良機。

「你與人資接觸的第一刻,就已是在面試。」李明倫強調。他舉例,如果事先知道某企業開出的職缺條件需要專業證照,那在徵才博覽會當日,就可以自信的走到該公司攤位遞出履歷,告訴人資:「你好,我看到貴公司正徵求某某職務,需要某某證照,我的條件與此職務吻合,不知道是否能幫我看一下履歷表?」

這樣的開場白會令人眼睛一亮,因為人資知道你的確是做過功課、了解此職務需求,也具備此職務需要的證照,有些人資即能當下安排簡單的面談,如果合意,便將面談紀錄帶回給公司用人主管,比起其他當場才填履歷的人,這樣的積極求職者更能搶得先機。

他建議,學校安排的企業說明會是很好的機會,因為用人企業的人資部門會親至現場介紹公司部門、文化、職缺、福利,能讓求職者有初步的概念;而在徵才博覽會當天,求職者應先知道當日擺攤的企業有那些,對於感興趣的企業事先上網調查更細部的資料,徵才博覽會當日就能鎖定目標進攻,才不會當天像個無頭蒼蠅四處亂鑽,更因天氣熱、人潮多,在慌亂留資料反而讓品質打了折扣。

而在徵才博覽會上填寫履歷時,也應記錄自己填寫過那些廠商資料。李明倫表示,記錄廠商資料,可以在博覽會後,再透過人力銀行的徵才網頁,主動向該公司投遞履歷,讓該公司主管感受到你的積極態度,並且加深印象;同時也可避免接到公司邀請面試的電話時,卻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投了該公司。

他也提醒,參加校園徵才博覽會填寫資料時,要確認該廠商是否真為主辦單位邀請的廠商,避免不法集團混入人群,假借徵才名義收集求職者資料,卻進行不正當的行為。

【2008/04/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deswu2&aid=178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