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5 20:07:58瀏覽681|回應0|推薦1 | |
重新整理了自己在噗浪上,一些關於陳嘉君與施明德在世界人權日當天,反制並破壞牆 內/外 WALL INSIDE/OUTSIDE的想法: ◆ 游先生的作品到底有沒有美化汪希苓呢?我覺得要把這種很抽象的作品架空來詮釋根本無解,這個作品會產生怎樣的解讀與詮釋,根本無法脫離包含汪希苓、仁愛樓裡的政治犯、軍法處看守所與白色恐怖歷史的這整個特定「場所」。當游先生被一個不願意反省自己威權迫害歷史的政府邀請來為一個讓人莫名其妙的「紀念人權劊子手」從事裝置藝術,當他口口聲聲沒有意識型態只有藝術的時候,陳嘉君與施明德作為相關受難者及關係人來面對這個作品,他們的反應過火嗎? ◆ 理解這個事件,不能不考慮馬政府上任後對過去自身國民黨威權歷史的許多扭曲與塗抹,包括前陣子馬政府文建會對原「台灣人權景美園區」的改名與粗暴規劃,再加上這次莫名其妙的「紀念汪希苓」。老實說,游先生的作品會被反制一點都不意外。 ◆ 講難聽點,一位公共藝術家要撩下去搞政治化作品,就不要與當事人互動失敗後在那裡哭叫自己「避免任何意識形態的立場」!更不要自己先漠視、無視你的創作應當面對的那些被威權機器輾壓的血淚生命史,卻傲慢地要求別人應該尊重自己的「藝術」。 ◆ 這個事件唯一會困擾我的,應該是如何與自己最重視的「創作自由」來調和,我沒有答案。但是,施明德夫婦畢竟不具備任何權力機器資源,如果他們公開反制且勇於負責,我一點都不認為不對,況且按照我的理解,一個擺在充斥高度政治爭議與歷史意義空間的裝置藝術作品,所謂的「創作自由」在作品完成後便必須與觀眾甚至相關當事人的反詰挑戰展開互動。當然,創作者絕對也有反嗆或反擊的權利,誰是誰非本來就是應該繼續深化討論下去。 ◆ 最後,提一下我在噗浪上反覆提到的感觸: 當我聽到文建會和游文富那樣子搞景美人權園區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樂生。我一直想到,以後哪一天在什麼都被拆光的樂生廢墟上,幾個凋零的院民和樂青正在拼組記憶的時候,北縣府卻將樂生廢墟改裝成「慶祝捷運新莊線通車展覽區」,還請藝術家來布置裝置藝術,然後那個藝術家還面對媒體講游文富講過的那些屁話...... ◆ 很暴走的結語:這個事件裡頭,馬英九政府的文建會讓我憤怒,而藝術家的無知傲慢,則讓我作嘔...... ★ 極力推薦底下這幾篇文章,我幾乎完全認同他們的看法,他們寫得非常棒: 葉虹靈:藝術家的眼淚 陶儀芬:生活在他方 孫窮理:那麼,我還是叫它「新店軍監」吧 林世煜:「牆外」,哪會安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