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距今5600余年(虞朝黄帝-帝舜),却得不到西方学者认可--we have recording books and 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复原
2024/09/25 10:20:21瀏覽5|回應0|推薦0
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距今5600余年,却得不到西方学者认可 2020-03-13 07:35 来源: 诸史
谈及中国第一王朝,人们习惯性的认为是夏朝,如今通行的大中学校历史教科书都是以夏朝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夏商周秦汉”的朝代顺序深入人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史书上的第一王朝并非夏朝,而是虞朝,建立于约公元前36世纪初,距今已有5600余年,虞朝之后才是夏朝。
所谓“虞朝”,相传始于黄帝,帝舜(见下图)是虞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大禹治水立下大功,此后建立了夏朝。
近代辨伪思潮兴起之后,疑古派兴起,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的方法,由于找不到虞朝的考古遗迹,所以他们直接把夏朝以前的古史一股脑儿归于“神话传说时代”,认为虞朝根本不存在。然而,从春秋开始的诸多信史上却确凿地记载了虞朝。
《国语·郑语》: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吕氏春秋·审应览》:今虞、夏、殷、周无存者。
总之,先秦时代的典籍中频繁出现虞朝,认为虞朝是中国第一王朝,这在当时是时代共识。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记载,“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春秋时期姬姓仍为贵姓,因此《左传》说的明显是虞、夏、商三代帝王后裔,如今已经成了庶民。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优雅的政治礼遇,即“二王三恪”制度,优待之前王朝后人,让其不绝祭祀宗庙。
由于虞为朝代与夏商无别,所以西周建国之后还对其后人给予优待,《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陈与宋、杞合称“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礼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历史地位的铁证。
那么,这个史书上的中国第一王朝,到底传承了多少年呢?
《韩非子·显学》记载,“虞夏二千余年”。按照这一记载计算,夏朝存在450余年,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虞朝大约有1550年,始于公元前3600余年,距今有5600余年。
不过,虞朝存续1550余年过于惊人,既缺少史书详实记载,比如帝王世系,又缺少考古证据,只能将信将疑。目前,考古发现的山西陶寺遗址和浙江的良渚文明,都有学者认为是帝舜虞朝都城,但也只是猜测,毕竟没有确凿的物证。(下图,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模型,建筑水平惊人)
近年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挺身而出,虽然不能证实虞朝存在,但却让人看到了中国的确有5000年文明史,由此对夏朝之前产生诸多猜测,其中之一就是夏朝之前很可能存在虞朝,先秦史书并未骗人。比如,2002年学者王树民写下《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认为虞朝应该是存在的。
然而,连夏朝都不认可的西方学者,直接给出“不可能”三个字。
笔者认为,如果虞朝不存在,先秦诸多信史上为何虚构一个上古王朝?显然说不通!殷墟出土之前,西方学者同样否定过商朝存在;良渚文明之前,西方学者同样否定中国5000年文明史.......目前暂无考古实物也不代表虞朝并不存在,只能说,如今我们还没有找到证据罢了。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复原 2024-09-24 11:45:50 来源:新华社
距今约7000至5000年,仰韶先民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从事农耕、养殖、狩猎、制陶等工作……9月2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科技分析,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复原。
图为仰韶先民复原图。 受访者供图
“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仰韶先民长什么样子,大家都很好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李世伟说,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和仰韶文化研究,并促进相关成果的转化与传播,202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公安部鉴定中心等单位,对仰韶村遗址先民开展面貌复原工作。
李世伟介绍,技术团队在充分运用颅面复原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古DNA研究、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初步对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先民面貌进行了相对准确和科学的复原。其中,仰韶时期先民是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5600年;龙山时期先民是一名5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4000年。
图为仰韶先民和龙山先民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李世伟介绍,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仰韶先民的面貌无任何参考资料,为获取精细数据,团队采集仰韶先民头骨定位点超过401万个,再用遗传背景最为接近的人群为其贴上肌肉组织,通过基因分析来预测肤色和毛发,目前复原精准度在90%左右。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1921年该遗址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其重要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启动了第四次考古发掘。
图为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仰韶村遗址先民面貌的复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也是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李世伟说,目前团队还在进行古DNA研究,希望通过持续性研究,更加全面地揭示史前人群的历史动态。 (记者史林静)
-- i found 56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 有发尖脸宽一字嘴唇(i have very obviously 发尖 ), 龙山时期先民没有发尖但是脸较长一字嘴唇(me 脸较长嘴角向上) .

ps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4-5],“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 [6] [21-22]
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纪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又称帝舜、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姚姓,名重华,建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为五帝之一。帝舜是东夷集团继太昊、少昊、蚩尤之后的著名部落酋长。 [7]东夷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太昊、少昊、舜、皋陶、伯益等东夷族领袖都曾担任早期华夏族的领袖。舜是“东夷之士”,关于这一点,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表现出了一致性。 [13]在被司马迁列为中国正史开端的“五帝”时代,东夷集群已分化为许许多多不断重组的部落集团,如著名的蚩尤部、颛顼部、帝喾部、帝舜部、皋陶部、伯益部等,都源出于更早存在的太昊、少昊两大集团。

《元和姓纂》载:“姚,生于姚墟,一说出生于诸冯,子孙以姚为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舜后胡公妫满封于陈,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眭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徙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代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
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 [1]《姓解》记载:“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
《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虞有两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而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尚书》云:“德自舜明。”《尚书·尧典》记,舜“尧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
《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里说的舜和虞帝,史称虞舜,又称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是上古五帝之一。
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
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妫氏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
他在诸冯(因黄河淤积而消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二十八年后去世。舜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

外貌
《尸子》尧瘦舜黑
《孔丛子·居卫》: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舜身高八尺,外貌奇异,脸上没有毛)
《荀子·非相》:帝尧长,帝舜短(尧长的高,舜长的矮)
《庄子·天地》:帝舜秃而施髢(舜因秃头而戴假发)
《史记》:舜目重瞳(舜的每一只眼睛都有两个瞳孔,且互相重叠)
《太平御览》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龙的容貌,大囗、黑皮肤,身高六尺一寸)
《路史》:舜长九尺,大上圆首,龙颜,日衡。
家境
虞舜有虞氏为东夷族。《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在山东诸城,与孟子所说的舜为“东夷之人”颇为吻合,舜的出生地、虞舜族的发祥地在今诸城。 [15]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五帝时的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渔,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而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舜的德行不断感染他周围的人,于是凡是舜工作的地方都会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富庶且人民风气很好的地方
闻名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是姚、虞、陈、胡、田、袁、孙、陆、车、王等十多姓联宗的国际性宗亲联谊组织,自1982年起每年轮流在各地举行国际大会,前身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决定易名为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并接纳由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为联谊会制订的会徽、会旗和会歌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1982年在香港举行,盛况空前。之后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
1999年4月21至23日,世界舜裔联谊会第13届国际大会在河南长葛县隆重举行,这是该组织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如今已举办了10多届,影响很大。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rak&aid=18109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