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6年)一苗族老人拿出祖传印玺,称自己是朱允炆后代,专家:属实!--家谱解开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习近平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2022/05/04 04:24:08瀏覽42|回應0|推薦0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5-15 20:07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彰显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构成“千家万户”的一个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引用诗人孟郊的名篇《游子吟》,表露出深厚的家庭情结。他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6年12月12日,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身着各色服饰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代表们的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充满感情地“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总书记的切切嘱托仍在耳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
让习近平总书记至今难忘的是,小时候母亲背着他去书店买小人书《岳飞传》,买回来之后,母亲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
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9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砥砺拼搏,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就一定能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家庭创造的价值,就一定能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对领导干部而言,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从这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家属子女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考验。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要带头廉洁治家,带头反对特权。”
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是支撑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2018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妇联要围绕这个重大课题,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习爷爷来了!”2014年5月30日上午9时30分,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里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为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强调“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小兵张嘎》《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总书记列举孩子们熟悉的少年英雄的故事,希望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在父母的影响下、在家风的熏陶下,习近平对自己、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去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
什么样的干部可以“兴邦”?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深深印刻在习近平的心中。
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政治课上,老师读到这篇文章,读着读着便哽咽了,习近平和同学们听着听着也泪流满面。
“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习近平说。
习近平曾对焦裕禄之子焦国庆说:“你看了一场‘白戏’,你父亲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戏’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
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时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二女儿焦守云对总书记说:“我们一定传承好父亲的精神,保持家教家风”。总书记听后,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家风,好家风。”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家风建设定下了“明规矩”:
2016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得违规任职、兼职取酬”;
…………
相关政策条例密集出台,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
关于家风,总书记曾有形象的比喻:“大家仔细看一看‘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这就像家庭建设一样,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
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领导干部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要层层设防、处处设防。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要守住交往关,交往必须有原则、有规矩,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要守住生活关,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保持共产党人本色。要守住亲情关,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
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等,体现新时代家庭观的深厚内涵。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年来,对于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的道德模范,习近平总书记为他们鼓劲“点赞”,号召大家向道德模范学习。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讲话结束时,他把目光转向全国道德模范、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关爱道德模范,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一贯坚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村风与民风建设。时隔数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总书记对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视,始终如一。
“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要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约束村民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的行为,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各方面要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推动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家庭落地生根:
中央文明委已组织评选两届共781户全国文明家庭,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全国妇联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创建等活动,截至2021年底,共揭晓全国最美家庭6808户,推选出539.89万户各级各类最美家庭,累计表彰全国五好家庭9912户;
…………
“正家而天下定矣。”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广大家庭要把新时代家庭观作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们4亿多家庭、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来,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责编:郭晓鹏
--hoping from city to country side every family parents can teach their kids, must 重视公共道德, do not spoil kids and turn them into irresponsible and very selfish 乱丢东西熊孩子 but 可爱活泼不招人厌!
=====================================================
一苗族老人拿出祖传印玺,称自己是朱允炆后代,专家:属实! 2022-05-03 11:38
朱允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在其父亲朱标去世后,他就成为了皇长孙,后来继承皇位,为建文帝,但这位可怜的皇帝仅在位四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赶下了台。建文元年,朱棣就开始起兵造反,战争历时四年,史称靖难之役,朱允炆在战乱中下落不明、生死不定,对于朱允炆的下落有很多种说法,至今仍是一个谜,直到一个苗族老人的出现。

2006年,有一个苗族的老人拿出了一块祖传的印玺,称自己就是朱允炆的后代,据老人说,当时朱允炆和他的大儿子朱文奎并没有去世,而是逃到了贵州安顺一带,并且在这里定居,当时的朱文奎只有7岁,在他长大之后,便于苗族的姑娘结婚生子,自己也就是朱文奎的后代。

这九个字什么意思呢?“仃”代表的是流离失所的意思,而所谓的大仃国指的就是皇帝流离失所、逃亡,后面的王都行省是一种官员的名字,这种官员是专门护驾的,皇帝给他们这样的名分也是为了表彰他们的忠心。所以可以确定这块印玺的确是朱允炆留下的,但对于老人朱永斌的身份,专家却有所怀疑,毕竟这个印玺可以以任何方式得到,不能光靠一个姓氏就确定。

无奈之下,老人只好拿出自己的家谱,这个家谱加上这个印玺足以证明老人的身份,而当年朱允炆的下落之谜也就此解开
--can 老人 point out where is his ancestor tomb?
======================================
太空最大相机!中国巡天望远镜将于明年发射
2022年05月13日 14:36 来源:齐鲁晚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太空最大相机!中国巡天望远镜来了
  将于明年发射的它能“巡”到啥,到底有多厉害?  记者 于梅君
  浩渺宇宙、无垠星空,探索的征程充满未知,而太空望远镜,则是人类望向深空的眼睛。中国人为了把星辰大海看得更广、更深、更清晰,计划明年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未来它将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打造中国的“深空之眼”,带来全景式宇宙高清图,成为太空中最大的相机。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空间站望远镜艺术构想图
  中国的“深空之眼”视力有多好?
  2021年12月25日,哈勃望远镜继任者、新一代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前往探索更遥远的宇宙深空。我国无数天文学家翘首以盼:何时我们也会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空间望远镜,用属于中国的深空之眼探视宇宙?这个日子很快就要到来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将于2022年完成,而在2023年,将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空间站望远镜科学工作联合中心主任刘继峰表示,中国空间站望远镜非常有气势,大小相当于一辆大客车,立起来有三层楼高,口径为两米,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口径相当,而视场比哈勃望远镜大350倍。
  中国空间站望远镜科学数据责任科学家李然介绍,哈勃望远镜相机的探测器有手掌般大小,而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巡天模块的主焦面是由三十块探测器拼起来的,每一块都比哈勃的探测器大,也具有更多的像素数,运行后,它将成为太空中最大的相机。
  “哈勃望远镜的视野大概是我们手伸直后一个指甲盖大小的1/100,它已观测宇宙30年,但它所有的数据只占夜空中很小的一部分。”李然说,“这就好比山上有一群羊,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其中一只羊,而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可以把成千上万只羊都拍下来,而且每一只都和哈勃望远镜看到的一样清楚。”
  “我们的望远镜非常适于巡天,可以比较快地完成大范围宇宙观测。”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巡天光学设施责任科学家詹虎介绍,这台望远镜最初是被设计放在中国空间站上,但这样观测会受到限制,最终采取的方案是与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它自身携带燃料,需要时可与空间站对接进行补给、维修和设备更新换代。它规划的任务寿命是10年,但通过维修,可以不断延长其寿命。
  将观测超10亿个星系,揭示宇宙演化奥秘
  作为我国最昂贵的空间天文设施,中国空间站望远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解答宇宙最基本的问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星系如何演化,以帮助人类理解宇宙。它会给超过40%的夜空区域拍照,相当于把宇宙的一块切回来放到地球上,这些图像会被数字化,产生非常大的数据量,全球科学家都可以用这些信息开展研究。
  “目前中国虽已是航天大国,但空间天文发展还相对滞后,这台望远镜对于中国科学家是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们希望它能带来激动人心的发现,实现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突破。”詹虎介绍,这台望远镜采用离轴光学系统,安装了5台第一代观测仪器,包括巡天模块、太赫兹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等,将帮助天文学家观测超过10亿个星系,确定这些星系的位置、形态、亮度,并绘制出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从目前全球规划看,在2025年至2035年间,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在其工作的近紫外至可见光波段内,可能是能力最强的太空巡天望远镜,其设计指标很多方面都是世界领先的。
  “我们已经知道宇宙是膨胀的,也可以测出当前的膨胀速率。但宇宙膨胀速率是不是变化的?到底是什么支撑宇宙的膨胀?这是当今物理学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天文学家将通过中国空间站望远镜研究宇宙中物质的演化,去测量宇宙的膨胀历史,这有望揭开新物理学边疆的面纱。”李然说,它能帮助天文学家绘制接近100亿光年的暗物质地图,以推测暗物质是什么,去解答宇宙的另一基本问题。
  “它还可以观察太阳系中的大行星。比如天王星还没有轨道探测器去观测过,它的轨道周期为80多年,哈勃望远镜已经监测了很多年,等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升空后,哈勃望远镜可能不再工作,所以人类要想知道天王星在一个完整轨道周期里是怎样的,中国可以贡献这部分知识。”李然表示。
  中国空间站望远镜还能做很多非常有趣的观测研究,比如它可以绘制出精确的银河系尘埃地图,观测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吞噬物质,通过高对比度直接成像,拍摄研究暗弱的系外行星,有可能发现新的特殊天体。
  也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天眼FAST吗?为啥还要发射巡天望远镜?据介绍,两种望远镜性质是不一样的,中国天眼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大锅”主要接收宇宙中的无线电波,从而研究宇宙当中的致密天体,如脉冲星以及无线电波段的天体,这些天体在可见光波段是看不见的。而巡天望远镜属于光学望远镜,它将帮助天文学家观测超过10亿个星系。
  为什么要把望远镜放到太空?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让人们第一次看清了地球附近的天体。自此人类的目光正式投向浩瀚星空。这种光学望远镜针对的是可见光频段。但是,地球的浓厚大气、电离层、臭氧层和地磁场等“联合”起来,阻挡了宇宙中绝大部分高能粒子和电磁波抵达地表,让人类“失明”“失聪”。
  很多人小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星星之所以会一闪一闪的,就是由于大气端流的遮挡。由于大气的存在,即使在地球上最优的观测点,望远镜在光学波段的分辨能力也很难持续超过0.7角秒。而宇宙中大多数星系只有几个角秒大小,很多遥远的星系在地面望远镜上根本分辨不出任何结构。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就是为了屏蔽大气污染、光污染等因素的干扰,进行更为清晰的观测。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人类第一台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送到距地面约6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自此,人类有了第一颗太空之眼。自升空以来,哈勃望远镜已拍摄了30000多个天体的照片,建立了50多万个影像档案,曾观测到星云、黑洞等多种宇宙奇观。
  2021年12月25日晚,历时25年研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升空,奔向离地球150万公里外的地方,它是史上第一款超级红外线太空望远镜,口径达到6.5米,太空观测能力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100倍,不仅为了仰望星空,更是为了探究神秘宇宙与人类文明的本质连接。
  我国的巡天望远镜升空后,将能精细观察成千上万的星系,“它会带来非常精美的宇宙图片,让普通人真切地感受、理解宇宙。”李然表示,按照计划,“巡天”望远镜工作前十年的大部分时间,将致力于通过对天空的广泛观察,来了解宇宙的历史和演化。未来,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望远镜,将成为旗舰级空间天文设施,为人类带来对宇宙的革命性认知。 【编辑:苑菁菁】
--very expect to see ...

试验圆满完成!C919迎来3个首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5-14 11:35
记者从中国商飞公司了解到,今天6时52分,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于9时54分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在3小时2分钟的飞行中,试飞员与试飞工程师协调配合,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飞机状态及性能良好。目前,C919大飞机试飞取证和交付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徐静 陶嘉树 摄影 徐炳南) 责编:刘倩
--maybe can replace Boeing 737, 748...? china masde would be much safe and if any bad happens also would very quickly find out then improve. i am still waiting for usa slove 2 black boxes from china airplane wierd crashed case.
====================================
重庆双胞胎大熊猫宝宝看牙医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 13: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重庆动物园为幼年大熊猫“星星”和“辰辰” 开展牙根管治疗,并取得很好效果。
  据了解, 双胞胎大熊猫“星星”和“辰辰” 由于调皮好动不慎弄断犬齿导致牙根发炎。重庆动物园组织兽医与牙医共同为这两只熊猫宝宝治疗牙病。(贾楠 廖辉 视频来源 重庆动物园)责任编辑:【吉翔】
--haaa haaaa i watched 3 times.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以绿为底筑屏障 2022年05月10日 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以绿为底筑屏障
图为无人机航拍德令哈市巴音河畔一角。(资料图) 乌席勒 摄
  中新网西宁5月10日电 题:柴达木盆地德令哈:以绿为底筑屏障
  作者 孙睿 德琴措 布音 李丰康
  近日,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的青海省德令哈市诗城大道西侧的工地上,施工机械轰鸣着整地挖坑,工人们正忙着将一棵棵树苗栽种起来,现场一派植树造林的热闹景象。
  “虽然我们这里自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我们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保护生态的决心不会动摇。”植树现场,植树工人靳占才对记者说。
  “黄沙飞,林木稀,一口沙子一口泥。”过去生活在德令哈的人对此深有体会。十多年来,各界干部群众、驻军部队、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厂矿企业持之以恒,见缝插针,植树种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昔日垃圾成堆的巴音河两岸,已变成居民休闲娱乐靓丽的景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我们小的时候德令哈,春末夏初黄沙漫天,现在通过植树造林、环境治理,城市里的树、花多了,城市温馨了。人们茶余饭后到巴音河散散步、下下象棋、唱歌跳舞,感觉我们德令哈特别温馨。”德令哈市民李光云说。
  “野旷生绿野,城中宜人居。”近年来,德令哈市多措并举,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严把“整地、苗木、栽植”三道关口,明确苗木假植、复检、整地、栽植等技术标准,委派技术人员常驻造林现场指挥督导,建立领导联点包片工作机制,高质量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公益林造林等林草项目,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图为德令哈市巴音河两岸绿树掩映。 乌席勒 摄
图为德令哈市巴音河两岸绿树掩映。 乌席勒 摄
  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办主任、林业高级工程师陈小军说,“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30多年,见证了德令哈市的生态环境变化。德令哈由过去的黄沙肆虐到如今绿树成荫,改善了我们广大市民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林业为德令哈市的生态环境改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无论置身于巴音河岸边,还是市区街道、公园或高速沿线,德令哈市内外都被层层绿植包围着,郁郁葱葱、绿树掩映。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德令哈市有林地678.3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6.33%;森林覆盖率为10.05%。
  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阿日贡娜表示,今年,德令哈市将继续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高标准实施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公益林造林项目,确保年内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3.8个百分点,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新生态,成为德令哈城市的新形态、人民生活的新常态。(完)【编辑:程春雨
--hope in china every where beca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clean, fresh air, fish in the river, lakes, ponds even creeks...

北京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5-12 09:29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贺勇)5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向好趋势。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公报显示,2021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为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从数据上看,PM2.5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北京市自1998年大规模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
与此同时,北京潮白河、永定河等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2021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市控考核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2021年,北京市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点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监测到浮游植物116种,浮游动物195种,底栖动物207种,鱼类41种,包括黑鳍鳈和马口鱼等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土壤方面,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未利用地强化巡查保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和人居土壤环境安全。
责编:黎晓珊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rak&aid=1739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