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端午節香包中的藥草-艾草》有溫經散寒、安定神經的功效。
2013/06/12 06:16:30瀏覽882|回應0|推薦0
《端午節香包中的藥草-艾草》有溫經散寒、安定神經的功效。
能舒緩緊繃的情緒、減輕壓力,消除疲勞。亦能抑制及消毒、增加抵抗力。
相傳可「消災」、「辟邪」、「祈福」、「招財」。
【別 名】艾、艾絨、祈艾、五月艾、家蒿、香艾、甜艾、大艾葉、杜艾葉、萎蒿。
【特徵】葉羽狀深裂,上表皮深黃綠色,下表皮灰白色,具有特殊芳香。
本品為菊科植物Folium Artemisiae Argyi的乾燥葉,以湖北蘄州產者為佳,
英文名為Argy Wormwood Leaf,性苦、辛、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理氣血,逐寒濕的功效。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 60~120 公分,地下有根莖,莖直立,上部多分枝,
全株被灰白色絨毛。葉互生,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葉緣有粗齒,
表面有白色腺點,背面則密生白毛。
花期7~10月,頭狀花序,排列於枝頂或葉腋,花小,黃色或淡褐色,總苞卵圓形,緣花雌性,盤花兩性。瘦果長橢圓形、無冠毛。 
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
【性 味】味苦、辛,性溫。
【功 能】溫經,止血,散寒,除濕,鎮痛,健胃,抗真菌,安胎。
【主 治】胎動不安,月經過多,崩漏,虛寒出血,下腹痛,陰道出血,寒證腹痛,經痛,濕疹癬癩。可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於小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血膚瘙癢。製絨燒灸用於寒濕痹痛。近年又用艾葉油來止咳、袪痰、平喘、抗癌。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Ⅰ,8-桉葉精、α-側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腦、藏茴香酮、反式葦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藥理】(1)平喘,能鬆弛支氣管平滑肌。(2)抗菌、抗病毒。(3)止血。 
【用法用量】10~20公克/日;科學中藥:0.5~2.0公克/日。可依病症與體質酌量增減使用量。
外用: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重灸,搗敷,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禁忌】陰虛血熱者慎服。
藥用價值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對蘄艾頗有研究,著有《蘄艾傳》,說蘄艾‟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補。〞
中國藥典經典〈本草綱目〉,則以「治百病」形容艾草。舉凡暖氣血而降經脈,逐寒施止冷痛,
調經婦科病,都有療效。
在婦科方面,艾草能夠滋補子宮,特別是治療經期症狀,如艾附暖宮丸。
艾草有抗痙攣、鎮靜的效果,能治療經痛,舒緩全身。 
炭炒止血,臨床應用於衄血、吐血、便血、虛寒性月經過多、月經不調、宮冷不孕、腹痛、胎動不安與皮膚濕疹等。
用於虛寒出血、尤宜於崩漏,常配阿膠、地黃等同用,如膠艾湯。
治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配川斷、桑寄生等同用。
將艾葉曬乾搗碎如絨,稱"艾絨",製成艾柱,燃炙經穴,或染麻油引火點炙柱,滋潤炙瘡。
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至愈不痛。
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西方的藥草應用,以艾草搭配薑泡製茶飲,可消除經痛,治療婦科疾病。
在西方,艾草還是治療消化疾病,憂鬱症的良方。
現代應用
飲用 
● 艾草茶:可製成冷茶保存。可以恢復心臟機能、促進血液循環。
● 艾草酒:藥酒、艾草根酒
● 艾草清汁:促進食慾
● 艾草粉:好喝好用又方便
● 艾草精華:精華液
食用 去除澀味,保持野味。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草糕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沐浴 艾草入浴劑:改善雀斑、黑斑
睡眠 枕頭:讓艾草香氣包圍●坐墊、抱枕 
穿著 艾草染 :幫助安眠、美肌、保暖
薰香 乾艾草加熱水:薰香有殺菌、止血、促進血流作用 
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
塗抹 艾草精華用於塗抹療法●天然漱口劑●艾草護膚劑●艾草薑汁精華液●艾草軟膏●艾草面膜 
溫熱 艾草鹽袋●艾草漱口劑
燒灸 ●艾草燒炙:經皮膚吸收,更能發揮作用。●艾草溫和療法:加上枇杷藥效與指壓作用。
栽植  艾葉開花時,應剪掉花蕊;保留嫩枝,使其繼續成長。無需整株拔起,如此可ㄧ直收成。
其他功效
1、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迴圈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2、艾草加薑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3、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4、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5、艾葉能祛寒、除濕、通經絡。現代人普遍寒濕重,艾葉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幫手。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撕碎後放入泡腳桶裏,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溫水,一般連泡數次,也就是2-3天後,同時要多喝溫開水,不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這些因虛火、寒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都會明顯好轉或消失了。還可以在用艾葉水泡腳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去了寒又不瀉氣。
禁忌
艾性至熱,不可久服。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可用熟艾裝布袋中,兜著臍腹,便覺溫適。 長期使用艾草葉,如果揮發油(香味成分)使用過多,對神經會有抑制。
小編叮嚀:
本篇所介紹的附方為參考民間用法所轉載,由於個別體質不同,
在使用任何中藥前都應先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並按指示使用,以策安全,療效亦相得益彰。
切勿自己親自嘗試或介紹朋友使用《端午節香包中的藥草-艾草》
有溫經散寒、安定神經的功效。
能舒緩緊繃的情緒、減輕壓力,消除疲勞。
亦能抑制及消毒、增加抵抗力。
相傳可「消災」、「辟邪」、「祈福」、「招財」。

【別 名】艾、艾絨、祈艾、五月艾、家蒿、香艾、甜艾、大艾葉、杜艾葉、萎蒿。

【特徵】葉羽狀深裂,上表皮深黃綠色,下表皮灰白色,具有特殊芳香。

本品為菊科植物Folium Artemisiae Argyi的乾燥葉,以湖北蘄州產者為佳,

英文名為Argy Wormwood Leaf,

性苦、辛、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理氣血,逐寒濕的功效。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 60~120 公分,地下有根莖,莖直立,上部多分枝,
全株被灰白色絨毛。
葉互生,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葉緣有粗齒,
表面有白色腺點,背面則密生白毛。

花期7~10月,頭狀花序,排列於枝頂或葉腋,
花小,黃色或淡褐色,總苞卵圓形,緣花雌性,盤花兩性。
瘦果長橢圓形、無冠毛。 

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
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


【性 味】味苦、辛,性溫。

【功 能】溫經,止血,散寒,除濕,鎮痛,健胃,抗真菌,安胎。

【主 治】胎動不安,月經過多,崩漏,虛寒出血,下腹痛,陰道出血,寒證腹痛,經痛,濕疹癬癩。可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於小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血膚瘙癢。製絨燒灸用於寒濕痹痛。近年又用艾葉油來止咳、袪痰、平喘、抗癌。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Ⅰ,8-桉葉精、α-側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腦、藏茴香酮、反式葦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藥理】(1)平喘,能鬆弛支氣管平滑肌。(2)抗菌、抗病毒。(3)止血。   

【用法用量】10~20公克/日;科學中藥:0.5~2.0公克/日。可依病症與體質酌量增減使用量。

外用: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重灸,搗敷,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

【禁忌】陰虛血熱者慎服。

藥用價值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
對蘄艾頗有研究,著有《蘄艾傳》,
說蘄艾‟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補。〞

中國藥典經典〈本草綱目〉,
則以「治百病」形容艾草。
舉凡暖氣血而降經脈,逐寒施止冷痛,
調經婦科病,都有療效。
在婦科方面,艾草能夠滋補子宮,
特別是治療經期症狀,如艾附暖宮丸。
艾草有抗痙攣、鎮靜的效果,能治療經痛,舒緩全身。 
炭炒止血,臨床應用於
衄血、吐血、便血、虛寒性月經過多、
月經不調、宮冷不孕、腹痛、胎動不安與皮膚濕疹等。
用於虛寒出血、尤宜於崩漏,
常配阿膠、地黃等同用,如膠艾湯。
治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配川斷、桑寄生等同用。
將艾葉曬乾搗碎如絨,稱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8%97%A5%E7%94%A8%E6%A4%8D%E7%89%A9%E8%88%87%E7%94%9F%E6%B4%BB%E4%BF%9D%E5%81%A5/234348543253080?hc_location=stream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77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