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CVC法則 找出Key-man
2012/10/23 01:32:02瀏覽173|回應1|推薦0

用CVC法則 找出Key-man

同樣的道理,在銷售上,只有找出Key-man,你才能快速找對說服對方和精準成交的關鍵字,達到銷售目的。(圖 :photos.com)

作者﹕張潛
2012-10-06 14:01:29
 
所謂的CVC法則,是SOCA內部人員依據經驗和統計,並承襲英國軍情單位的技巧和技術,針對組織犯罪者所進行的讀心和行為分析方法。

他們必須透過這些組織份子的Conduct(行為)、Vision Line(視線)、Conversation(交談)三種模式,設法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喬裝的嫌犯或真正的主使者。

甚至在偵破一樁案件,但主使者還未全數落網時,藉由其中較具權威但容易突破的「缺口」,找到這條漏網之魚。

SOCA之所以要這麼大費周章找線索,就是因為唯有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們才能進行有效說服和圍堵。

同樣的道理,在銷售上,只有找出Key-man,你才能快速找對說服對方和精準成交的關鍵字,達到銷售目的。

Conduct(行為)

有一次,SOCA成員出動包圍一棟商務大樓,目標是一件罪行重大的電腦詐騙案。

當SOCA人員踏進大樓時,一位快遞員和他們擦身而過,三個提著電腦包的商務人士,也跟在快遞員之後走出電梯。

突然間,那位快遞員被SOCA無預警地壓制在地上。

接著,就是快遞員驚恐地掙扎,被上銬、喊冤、押上車。

整個過程不到三十秒,快到讓其他發愣的圍觀者,沒有太多時間反應和思考。

接下來不到十五分鐘,成員們已經完成所有的偵察行動,然後撤退,大樓又恢復原來該有的樣子。

警車上,快遞員苦苦求饒,他說,他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遭受這種待遇,他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

「那麼,你可以解釋,為什麼你會知道我們將往左邊前進嗎?」

快遞員眼神閃爍了一下,開始沉默不語。

大家可先看圖1-1。


這張圖所表示的是,正常情況下,當大部分人發現門口有不速之客,卻不明白他們動機和動向為何時,在不影響彼此行進的路權下,一般會選擇較近的一條路離開。(圖 :智言館 提供)

這張圖所表示的是,正常情況下,當大部分人發現門口有不速之客,卻不明白他們動機和動向為何時,在不影響彼此行進的路權下,一般會選擇較近的一條路離開。

除了不想惹事,更多是因為這樣做,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排除心理上的被威脅感。

但是這位「快遞員」卻反其道而行,在情況還不明確下自動「讓路」,除非他能證明自己是先知,否則讓人想不起疑都難。

事後證明,這位快遞員正是這件電腦詐騙案的主要執行者之一,在透過架設於大樓外的攝影機,發現外界異常時,他快速地和剛好去送貨的快遞員交換制服,企圖魚目混珠逃過一劫,沒想到居然會栽在自己多此一舉的「禮讓」上。

如同童話故事裡,因為魔法變成公主的貓,一看到老鼠出現,就下意識不顧一切地撲上去一樣,人對於已知或已經習慣的事情,不管再如何假裝,仍會不自覺出現慣性的反應和動作。

我曾經在家具行裡遇過一對夫婦,男方看起來強勢、果斷,女方看起來友善、隨和,我相信,任何沒有瞎眼的銷售人員,都看得出這些差異。

然而,當他們把全部火力都集中用在男方時,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對夫婦從下車到進門參觀,即使兩人手牽著手,也都是女方走在前面,而且進門時,她還自己推開需要一些力氣才能推開的大扇玻璃門,甚至還頂住門等丈夫進入。

你可能會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他們的這些動作,已經透露出兩個重要線索:

1. 關係親密的兩個人一起行動時,走在前方的人,通常具有較大的決定權。

2. 決定自己推開厚重大門的女性,通常個性獨立,凡事有自己的見解和堅持。

也就是說,這位看起來沒有決定權的女方,在夫妻關係間極有可能是意見領導者,她才是那個有影響力,和最終決定權的Key-man。

大家要知道,有時候礙於社會觀感,女性在外時比較不會表達意見,以示對另一半的尊重。

然而,只要你能用心觀察,很多小動作是騙不了人的。

當我們在進行銷售時,如果你能掌握這些反應和動作,想判斷眼前顧客握有多少決定權?眼前的客戶是屬於強勢方或弱勢方?甚至想在一個團體中,精確而快速地找出Key-man,都不是難事。@

我發現許多人在看過有關肢體語言的書以後,常常會忘記「交談」本身,才是銷售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圖 :photos.com)

Vision Line(視線)

據說,SOCA在處理一件專門針對企業高層的勒索案時,所有嫌犯彷彿受過FBI訓練一般,不但面對測謊不為所動,在否認犯行時,態度更是異常堅定。

為了破解這道障礙,他們在進行訊問時,SOCA成員刻意安排同事緊急闖入,並附耳告訴他一些事,唯有一些關鍵字,如「塔克」、「除蟲」、「嚴哥」、「落網」等聲量說得恰到好處,剛好能被嫌犯聽到。

這些關鍵字正是這個組織裡,已被掌握的幾個高階分子名單。

結束偵訊後,他們觀看錄影紀錄,發現其中一位嫌犯在聽到「除蟲」時,原本不在乎的視線明顯變得專注,並開始將視線不時轉移在他們身上(圖1-2),掌握到這個小動作,朋友開始用一些模糊的話術,讓嫌犯相信自己的直屬長官「除蟲」已經落網,並為求減刑供出許多共犯和內幕。


結束偵訊後,他們觀看錄影紀錄,發現其中一位嫌犯在聽到「除蟲」時,原本不在乎的視線明顯變得專注,並開始將視線不時轉移在他們身上(圖 :智言館 提供)


聽到這些暗示,嫌犯終於開始動搖。

目前這件延宕年餘的案子已經接近尾聲,這位嫌犯大概打死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個眼神,居然足以瓦解這個嚴密的犯罪組織。

視線判斷的運用,不只在瓦解犯罪心態上有效,在銷售上,如果你能「讀」出客戶的視線在說些什麼,從而進行攻心,白忙一場的比例肯定大減。

例如,我前面提到關於總經理和會計部的那個例子,如果不是注意到總經理的眼神,恐怕鎩羽而歸的機會也不小。

不過,也由於大家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所以真正的幕後黑手或Key-man,絕對也是隱藏視線的高手。

如果你不想被這些刻意喬裝的視線所誤導,就要加入一些重要行為或語言參數,否則單憑幾個對方顯露的訊息,極可能會造成我們誤判,讓我們用錯誤的銷售策略,來消耗自己的戰力。

關於這部分,我會在後面幾章用更多例子清楚說明,告訴你哪些類型的人,是擅長使用眼神及視線騙人的高手。

Conversation(交談)

我發現許多人在看過有關肢體語言的書以後,常常會忘記「交談」本身,才是銷售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雖然每個人都會說謊,但談話間還是會有一些邏輯上的矛盾,這些矛盾有時候比肢體語言更好捉摸。

可惜的是,當我們窮追著對方的眼神、動作時,多少會忽略一些最明顯的談話訊息,結果即使那些身經百戰的FBI探員,有時也會被「表象」所矇騙,讓這些明顯的訊息成為漏網之魚。

我那位在SOCA任職的朋友說,他在職期間最大的失誤,就屬剛任職不久,有一次在偵訊時,他專注在嫌犯互握絞緊的雙手,和焦慮不安的吐舌舔唇等動作,這些動作在他的解讀中,代表嫌犯正感到不安、愧疚,而且準備吐實。

接著他們有了以下這些對話:

「知道我們為什麼找你嗎?」

「不完全知道。」

「那你知道些什麼?」

「大概和大樓爆炸案有關……」

對啊,這起大樓爆炸案,一共死了六十多名無辜的民眾,包括近十個未成年的孩子。為什麼你要這樣做?」

「我根本沒有做什麼……」

「你可不可以提出你的不在場證明?」

「當然可以,我那天正在和家人吃晚餐,沒想到聽到『轟隆』一聲,我是看電視才知道那棟大樓被炸了……」

交談結束,朋友初步認定這位嫌犯的犯罪事實並不明顯,沒想到就在他呈報上司,隔天上司就將筆錄資料重重丟在他桌上,指出幾處嫌犯說法明顯與事實不符的地方,要他重新徹查。
他再重新翻閱資料,果然發現許多疑點。

例如在這宗大樓爆炸案發生當下,他們已經緊急封鎖消息,未透露任何可能和恐怖分子有關的訊息,所有媒體得到的爆炸因素都是「氣爆」,但嫌犯卻在最後一句說出「大樓被炸了」(The building was demolished),而不是「大樓爆炸了」(The building exploded),這絕對不是語辭上的使用錯誤,而是他根本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但我朋友當時卻不可思議地照單全收,很顯然地,這個嫌犯是個擅長且精通肢體語言影響力的高手,懂得藉由眼神和一些動作來操弄對方,使對方忽略話語間的矛盾,稍一不慎,再有經驗的專家都可能會被玩弄於股掌間。

或許你覺得我們在一般銷售的過程中,很少會碰到如此工於心計的客戶,但若對方是企業或大公司的採購,在進行價格或條件對戰時,難保對方不會運用這些肢體技巧,來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

相較之下,交談中必然會有的邏輯性應答,以及衝動性回應不自覺因子,才是讓你判定對方心態話中真假的「決定性證據」,千萬不要因為一些肢體動作,而輕忽這些交談內容。@


摘編自 《SOCA「英國重案調查局」不教你的讀心術:業務行銷保險人員「精準成交」必懂的「CVC法則」》智言館 提供

找到對的人 才有精準成交 10/2/12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6971921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B�C���B�v���B������A�ɱ��[��I
2012/10/29 05:46
�P�¤���
http://blog.xuite.net/llontgr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