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漢醫:中醫自古即是藥食同源,如果不懂食物的十二經脈歸經性味,如果不知自己十二經脈氣血虛實,當然開口動手便是錯。
病人拿了某健康雜誌的內容詢問我,標題寫著「夏天更應該吃薑,祛寒健脾胃,達人教你挑好薑!不過該怎麼挑薑呢?老薑與嫩薑的挑選又有什麼不同?」
我回答『這是典型消費型經濟的毒瘤!』
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夏天解暑用白虎湯,並不會用薑!暑病胃火已經很大,用薑便是火上添油。如果逢感冒,必須加桂枝,也絕對不會加生薑,桂枝主要作用於膀胱經,而不是胃經;夏天用薑來發汗,會因發汗過度,傷到津液,接著便傷到心!
冬天食用白蘿蔔,虛寒過度傷到腸胃,便會腹瀉與脹氣,隔年腸胃亦是虛寒的。冬日飲食過度傷到腸胃,也是不能用寒涼的白蘿蔔,必須用厚朴,枳實來處理,絕對沒有白蘿蔔的份!
用藥用本草不能只靠猜想,每味藥材皆有嚴格的經脈條件。中醫自古就是藥食同源,如果不懂食物的十二經脈歸經性味,當然開口動手便是錯。上述的桂枝與薑便是典型的例子。
坊間流傳的各種驗方,都是中藥房放出來的藥單。上面一定幾味藥名甚是奇怪,一般人看不懂,只能到自家藥房配藥,缺德促銷。尤其是無知的記者常常害人害己,還以爲掌握了寶貴的中藥知識,其實都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
所以「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兩種吃法完全大錯,只是在促銷當季過剩的農產品。最近也流行「吃當季」「吃得時」,可是當季的農產品,也不是對當地的人皆是有益。早在二千多年前《內經》便告訴我們,多吃當地盛產的食物,易得特定的疾病,這是古代漢醫經典說的「久則增氣,物化之常,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切記蔥白,乾薑,生薑都是中藥,沒病不要亂吃!
白蘿蔔虛中,瀉脾胃,食後生痰,即使促銷當季過量生產的農產品,也不應該拿健康當提款機。或坊間愛說「寒性體質可吃薑,熱性體質吃白蘿蔔沒事」,正是這種濫用寒熱的觀念,讓中醫受到不科學的指責。請問寒是幾度C?熱是幾度C?其實都是37度C。
媒體到處充斥這些錯誤的訊息,記者也愛搜集人云亦云的中藥知識,難怪台灣慢性病患高達七百零七萬人。而這些錯誤的養生知識,臨床上我們的經脈血壓計就是能夠證實。
本文摘選自《科學漢醫的養生》,布克文化出版。 ✪ 2023年12月31日當天為會員優先 健康養生
經常吃肥肉的人,到底是長壽還是短命呢?研究告訴你真相 吳大爺今年78歲,小時候家里的生活條件困難,他吃不上什麽肉,所以在生活水平改善後就開始瘋狂吃肉。尤其是上了年紀後,他的牙齒沒有年輕時有嚼勁,開始吃燉得軟爛的紅燒肉、梅菜扣肉。 家人對吳大爺毫無節制地吃肥肉的情況,一直都很關心,怕他吃太多肥肉會高血脂,但吳大爺完全不為所動,甚至拿出了研究證明的文章,上面寫著科學家認為肥肉是十大健康食物之一。這下家人倒是開始半信半疑,難道肥肉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差勁,還是個健康食物嗎? 一、肥肉被英國評選為十大健康食物之一,可信嗎? 不少人的認知里,肥肉的脂肪含量極高,多吃不利於身體健康。但近年來卻有研究稱肥肉為健康食物,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英國B B C的確有發表過相關報道,報道稱肥肉是十大健康食物之一,因其內里有較高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礦物質成分,位居十大健康食物當中的第八位。 實際上,這篇報道是對《Plos One》雜志上一個研究論文的誤讀,該論文的作者是按照食物營養適應度來打分,指一種食物在所有組合里出現的頻次。由於肥肉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礦物素,與其他食物搭配組合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得分也高。但這並不是代表肥肉營養價值高,只能說明肥肉與其他食物搭配更能滿足膳食需求。 肥肉當中的確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的資料顯示,每100克的五花中,含有19.5g單不飽和脂肪酸,2.1g多不飽和脂肪酸,比牛肉和羊肉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要高出很多。 脂肪酸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三類,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可起到降血糖、降膽固醇以及調節血脂的作用。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通過多吃肥肉補充不飽和脂肪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表示,豬肉內除了有單不飽和脂肪酸外,還有37%左右的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飽和脂肪酸,容易增加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其實,評價一個食物的營養高低不能單靠其中的一個成分,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的食物也沒有絕對壞的食物。想要讓食物變好,合理的搭配才是關鍵。 二、長期吃肉和吃素的人,到底誰更長壽? 長期以來,吃肉好還是吃素好都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肉食主義者認為,人類天生就是雜食動物,長期吃素不僅違反了人類的基本需求,而且容易出現營養不了,尤其是小孩,需要獲取更多營養物質,這些是吃素不能獲取的;素食主義者則認為吃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長期吃肉和吃素到底哪個更好? 的確有研究證明,吃素對心血管疾病有好處。醫學《Stroke》雜志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1993~1997年對5.5萬余名年齡50~64歲的受試者進行了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受試者的飲食習慣進行評估。結果發現,堅持植物性飲食與腦中風風險、死亡風險下降相關。 但這不意味著長期吃素就更長壽,2015年,英國一項超6萬人的研究指出,盡管少吃肉和某些特定疾病導致的風險下降相關,但長期吃素並不能降低早期死亡風險。另外,2017年,一項針對24萬澳大利亞人的研究也指出,吃素和不吃素的人,死亡風險並沒有差異。 相反,2018年發表的一項涉及11個國家的研究指出,蛋白質攝入充足的老年人,壽命會更長。研究將平均年齡68歲的2281名心力衰竭患分為四組,結果發現,每天吃低於40g以下蛋白質的中老年人,死亡率為31%,而每天吃超過70g以上的中老年人,死亡率則為18%,由此可見,中老年人適當多吃肉,反而有利於長壽。 但肉類對健康的影響也分種類和食用多少,尤其是加工肉,最好要少吃。 著名的PURE研究以中等收入國家為主,納入了13萬名受試者進行了9年的隨訪,結果發現加工肉類攝入與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明顯相關性。相較於不吃加工肉的人群,每周攝入5份加工肉會導致死亡率增加51%、心血管發病率增加46%。日常要盡量少吃腌制肉、培根、火腿、涮肉、午餐肉、香腸等加工肉制品。 三、做到這4點,葷素搭配吃得更健康 吃素和吃肉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最主要的是要適量,保持葷素搭配才能讓身體攝入的營養更豐富,吃得健康又放心,日常飲食要注意這幾點。 1、少吃紅肉,多吃白肉 豬牛羊肉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但這類紅肉的脂肪含量普遍偏高,攝入過量對健康不利。日常可適當減少紅肉的攝入量,多吃一些魚蝦、禽肉等白肉,白肉內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對心血管健康有利。 2、主食要增加粗糧雜糧 現代人的主食多以精細米面為主,這樣的模式其實並不健康。生活中主食要注意保持粗細搭配,如蒸米飯的時候適當加入糙米、雜糧等。 3、肉類要搭配蔬菜菌菇 吃肉的同時要適當多吃些蔬菜、菌菇類食物,這些食物內的膳食纖維含量豐富,可幫助抑制脂肪吸收,還能增強飽腹感控制食欲。 4、烹調方式要盡量低溫 在烹飪方式的選擇上,要盡量少用煎炸烤等高溫的模式,這些烹飪方式容易產生苯並芘、雜環胺等有害物質,且會破壞食物的營養,建議以蒸煮等低溫的方式為主。 肉內的營養對健康而言很重要,但吃肉也要注意適量即可,凡事過尤而不及,健康的飲食應該要葷素、粗細搭配! #養生 #健康 #疾病 #健康HELLO #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