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縛身,於理何益?生來坐不臥,睡眠臥不坐,若坐禪圖作佛,似殺佛執,坐相非達其理;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2024/02/28 01:18:31瀏覽378|回應0|推薦0

禍福問誰?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80350963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縛身,於理何益?生來坐不臥,睡眠臥不坐,  https://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80176944  若坐禪圖作佛,似殺佛執,坐相非達其理;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790406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493853 

禍福問誰?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80350963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493853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790406 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世間之事,皆在於心!我知道誰掌管明天!  https://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80176944  

人生不止百年歲月;未來充滿無限生機!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493853 敬邀合作建立學校型養生,營生,行善"今生平安喜樂,來生豐盛吉祥"桃花源村.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790406重定與輕定〈無相頌〉錄自《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為六祖惠能大師教授韋刺史等人「居家修行」的方法。〈無相頌〉的內容主要說明持戒、參禪等修行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上。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80350963

禍福問誰?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世間之事,皆在於心!我知道誰掌管明天!  https://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80176944  人生不止百年歲月;未來充滿無限生機!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493853 敬邀合作建立學校型養生,營生,行善"今生平安喜樂,來生豐盛吉祥"桃花源村.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5790406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縛身,於理何益?生來坐不臥,睡眠臥不坐,若坐禪圖作佛,似殺佛執,坐相非達其理;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80350963

學者外「此法門中,坐禪元不看(原作「著」)心,亦不看淨,亦不言(不)動」(大正四八·三三八下)。

「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原作「真心」)坐不動,除妄無法心,即是一行三昧」(大正四八·三三八中)。
「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於一切境界上念不可(原作「去」)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何謂禪定?外離相禪,內不亂曰定」(大正四八‧三三九上)。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常直(原作「真真」)心是」(大正四八·三三八中)。
「如吾在一日,一時端,但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能(原作「然」)寂靜,即是大道」(大正四)八‧三四五上)。
前二則,是對看心,看淨,不動,長坐──東山門下所傳的一般禪法,批評,認為是障悟門的。 “坐禪”,或“禪定”,慧能不偏於坐(「直坐不動」)的,不偏於靜(「妄除不」)只要「於一切法上無執著」,大力主張「一切法上無礙」,行住坐臥都是禪。這原則,曹溪門下可以說是一致的,尤其是批評以坐為「明藏本『壇經』(大正四八‧三五八中)說:
「住心觀淨(作「靜」),是病非禪。長坐縛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臥,睡眠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洪州與石頭門下,對以坐為坐禪,都是同一意見,如《傳燈錄》(大正卷五一)說:
南嶽懷讓:「道一住傳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前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磚,於彼庵前石上」一曰:師作什麼?師曰;磨作鏡。一曰:磚豈得成鏡耶?師曰:磨禪坐豈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師曰:如人開車不行,搭計程車即是,打牛即是?一無對。師又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宜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大正五一‧二四〇下)。
大寂道一:「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禪;不修不坐,即是如來清淨禪」(大正五一‧四四〇中)。
石頭希遷:「吾之法門,先佛傳授,手持禪定精進」(大正五一‧三〇九中)。
荷澤神會,與『壇經』一樣,批判北宗,主要是普寂的「凝心入定,住心看淨,起心外照,攝心內證」。如(神會集)說:
「若教人凝心入定,住心看淨,起心外照,攝心內證者,此是障菩提。今言坐者,念不可為坐。今言禪者,見本性為禪。」故不教人坐身住心入定。若指彼教門為是者,維摩詰忌訶舍利弗宴坐」(二八七-二八八)。「大乘定者,不用心,不看心,不看淨,不觀空,不住心,不澄心,不遠看,不近看,無十方,不降伏,無驚畏,無分別,不沉空,不寂,一切妄想不生,是大乘禪定」(一五一)。
「若有出定入定境界,非論善惡,皆不離妄,有所得,並為有為,全不相應」(一三三)。
曹溪門下所傳的,是般若相應的禪,定慧不二的禪,無所取著的禪。依據為「禪」的定義(曹溪門下自己下的定義),所以對入定出定,內照外照,住心看淨等,採取否定的立場。神會是最極端的,如『祭壇』(神會集二二九)說:
「要藉有作戒,有作慧,顯無作(胡適校本,補「戒、無作」三字,是漏了)定則不然,若修有作定,即是人天因果,不與無上菩提相應」。
佛法,只是戒、定、慧學。曹溪門下,重「三學等」,圓般若所攝的三無漏學──無作戒,無作定,無作慧。有漏的,有為的,名有作戒,有作定,有作慧。神會以為:有作戒是必要的的,對無上菩提是有用的,如『壇語』(神會集二二九)說:
若求無上菩提,要先護持齋戒,乃可得入若不持齋戒,疥癩野乾之身尚自不得,豈獲如來功德法身?知識!學無上菩提,不淨三業,不持齋戒,言其得者,無有是處」。
有作慧,是有漏有為的聞思慧。神對「眾生本有無漏智性」,「無住之知」,「即心是佛」等有作慧,是許可的。所以要「學解”,要“讀大乘經”。神會“立言說”,“立知見”,功有作慧為無作慧方便的。但說有作定——有為有漏的定,卻採取徹底否定的態度,認為「不與無上菩提相應」。承認有作戒、有作慧,對無作慧的方便助成,而不許有作定,在教理上,是不容否認的錯誤。他在『壇語』引經來說明(神會集二四〇):
「涅槃經雲:佛告琉璃光菩薩:善男子!汝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令大眾鈍故。若入定一切,諸般若波羅蜜不知故」。
『涅槃經』勸人莫入甚深空定,依『般若經』說,是滅盡定,非一切定。因為學者的悲願不足,如入滅盡定,會墮入小乘的(『楞伽經’)俗稱「醉三昧酒」)。依一般說:「無漏大王,不居邊地」;入非想非非想定(世俗最深的定),是不能激發無疑問的,但不是下七地定。神會重齋戒,重知解,而不取一切有作定,不免偏失!神會自己應有深切的禪慧體悟,但只以戒、(有作)慧接引學人,怕學人難以深入吧!荷澤下的宗密,在《禪源諸佛集都序》卷上(大正四)八‧四〇一中)說:
「有禪師問曰……淨名已呵宴坐,荷澤每斥凝心,曹溪(六祖)見人結跏,曾自將杖打起。聞汝(宗密)每因教誡,即勸坐禪。禪庵羅列,遍於巖壑。乖宗越祖,我們竊疑焉」。
宗密與神會,相距雖七十年,雖自認為荷澤真理,而「勸坐禪」與「禪庵羅列」,與荷澤禪風數十不同了(雖然宗密自有一番解說)。受北宗的影響,也可以說是事實的需要。如不能專注於一,思慮紛擾,怎麼能「一念相應」,「頓息攀緣」呢!
曹溪門下的保唐宗,如《歷代法寶記》(大正五一‧一八七上此時左右)說:
「山中無住禪師,無法禮懺悔誦,閒坐」。
「山中常秘密,夜即坐禪,不使人知」。
「於一切時中自在,勿逐勿轉,不浮不沉,不流不注,不動不搖,不來不去,活鱍鱍,行坐常禪」。
無住沒有出山以前,一切不為,只是「閒坐」(別人看他是這樣的)。出山領眾後,常夜率眾坐禪。禪不只是坐的,一切時中總是禪(與『壇’經’說相合),但不否定坐禪。
洪州與石頭門下,重於本性如此(當地風光,不重功勳),重於「知見」的接觸。「戒定慧學」,也很少論列,甚至如藥山回答李翱說:「貧道遮裡無此閒家具」(大正五一‧三一二中)。從教義來說,禪原是不一定拘於跏趺坐的。有住有,順於世俗的用心,是不能契會法性的。但「非禪不智」,思慮紛擾,又怎麼能契入呢?這非念念於無所住著,無所依倚不可。此雖仍有為的,有作的,卻是順於勝義的。此「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黃檁答南泉語),念念如斯,雖說「有禪定精進」、「無此閒家具」,而還是「禪宗」、「禪師」、「禪院」、 「禪窟」,實際上是禪定的首發。洪州與石頭門下,坐禪、入定的活動記錄。在諸大師的開示中,明顯的表示出來。如說:
百丈懷海:「一切諸法,莫記憶,莫緣念,放捨身,令其自在。心如木石,無所辯別。……兀兀如愚,如聾相似,稍有親分。…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為陰界五欲八風之所漂溺」(大正五一·二五〇上-中)。
黃蘗希運:「學禪道者,皆著萬物聲色,何不與我心同虛空去,如去枯木去石頭,如寒灰死火,方有少分相應」(大正四八‧三八三中)。
「若無歧路心,一切取捨心,心如木石,始有學道分」(大正四八·三八五中)。
「但一切時中,行坐臥臥,但學無心,無分別,亦無依倚,亦無住著。終日任運騰騰,如癡人相似。……心如頑石,都無縫罅,一切法透汝心不入,兀然無著,如此始有少分相應」(大正四八·三八六下)。
仰山慧寂:「若祖宗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此根人不可得。其有根微智差,故古德(越州大珠)道:若不安禪靜慮,到遮裡總須茫茫」(大正五一‧二八三下)。
趙州從稔:「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道,截取老僧頭去」(大正五一‧四四六中)。
洞山良價:「直鬚心心不觸物,步步無處所,常無間斷,始得相應」(大正四七·五〇九下)。
「心如木石」、「兀兀」、「騰騰」、「如痴」、「如聾」、「枯木」、「死灰」、「心心」、「常無間斷」,以佛法固有的義說,這都屬於定(或方便,或正得)的。從『壇經』以來,斥「因定發慧」的定慧別體,與道不相應,所以盡量不叫定。其實,也還聞「心如木石」,「打成一片」,「不散亂」,「不動搖」,才能「一念相應」,聽到契會的。
南嶽懷讓與青原行思,無開法,專心於禪慧的體驗,門下也重於禪(不一定是坐的)。慧能門下,都承認上根的一聞頓入,如上仰山所說根微智劣的,就必須以安禪為方便,否則是不能契入的。

〈無相頌〉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諠。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無相頌〉錄自《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為六祖惠能大師教授韋刺史等人「居家修行」的方法。〈無相頌〉的內容主要說明持戒、參禪等修行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上。

年多來,我日走一萬步每週五次路線含逛基隆媽祖廟慶安宮,及基隆廟口夜市的奠濟宮,至今到慶安宮及奠濟宮參拜過2~300次.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80337588 讚!基隆市媽祖廟慶安宮內主神扁額有蔡英文總統題名!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9237029 我生日早台灣蔡英文總統一天, https://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08351176 盼大家惠以AI幫助被藏匿的我三兒女束縛解除!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9635241 使分離26年多,從未見過面的父子女四人再歡相聚,必記記圖報!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9307842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18035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