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做過冷製皂的人都知道,打皂會遇到的突發狀況很多,有時候明明每個步驟都照著教學做了,成品卻出現預料之外的結果,例如脫模太軟、鬆糕、白粉…等等。當我們還是新手、缺乏經驗時,看到這些現象往往會不知所措,當下最害怕的通常都是「剛打好的這鍋皂,該不會不能用了吧?」
本篇文章,將會列出初學者在打皂的時候,常會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想問的問題、補救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失敗的小訣竅。
首先,在列出各種手工皂的異常現象之前,我們要先釐清一個觀念:
並不是出現異常現象,就代表這鍋皂失敗了。有些現象影響的只是外觀,只要皂體不過鹼,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那麼,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手工皂製作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異常現象。
過鹼
過鹼的意思,就是皂液中含有過量的鹼(氫氧化鈉),多餘的鹼漂浮在皂液中,沒有與油脂產生皂化反應,並殘留在皂體中,導致完成的肥皂酸鹼值過高。雖然過鹼的皂依然有清潔的效果,但因為它的 pH 值過高,如果接觸到肌膚,很可能會刺激皮膚,造成紅腫的情形。
如何判斷做出來的皂是否過鹼?
過鹼的手工皂,通常摸起來乾燥、看起來有鬆散的感覺,若在晾皂後,使用 pH 試紙測試酸鹼值,發現 pH 值依然停留在 pH9 以上(深藍色或深紫色),那這塊皂就是過鹼了。通常冷製皂在經過晾皂後,正常的 pH值應該在 pH9 以下。
如何補救
皂化反應是不可逆的,油脂跟鹼水已經變成了肥皂,沒辦法再恢復成原本的樣子。但可別急著把失敗的皂丟掉,雖然過鹼的皂不能當作沐浴皂,但它的清潔力還在,可以當作家事皂使用。將過鹼的皂先切成小塊或刨成皂絲,加水溶解後就變成了液體皂,可以拿來使用在洗碗或是洗衣服等家事用途上。
皂體太軟,無法正常脫模
手工皂太軟無法脫模的原因很多種,其中較常發生的情況是鹼量太少。因為計算配方或是秤量的步驟出錯,導致鹼量少於實際配方中的添加量。這會導致皂化反應不完全,鍋中殘留沒有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油脂。
另一種情況,是配方中的硬油(椰子油、棕櫚油、可可脂)比例太低,配方中只有軟油的皂(例如馬賽皂),入模後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脫模。
另外,水加太多有時也會導致皂體太軟不好脫模。
如何補救
如果是配方的中水量太多,導致成皂太軟不好脫模,可以將肥皂連同皂模一起放入冰箱冷凍,24 小時後趁皂體還是硬的時後脫模,脫模後放置幾天,觀察皂體是否有變硬,如果還是一壓就凹陷,可以使用熱製法,將軟皂中的多餘的水分煮掉,做成重製皂。
若您知道剛做好的手工皂太軟的原因是鹼量不足,可以使用熱製法,補足缺少的鹼量,把失敗的皂做成再製皂。
作法:
- 將軟皂刨成絲或切碎
- 將缺少的鹼量,刪減一些,加入要融解皂絲的水中
- 加入皂絲,加熱攪拌均勻直到皂絲全部融解
- 持續攪拌直到攪不動為止
- 入模
如何避免
首先,仔細的秤量油脂、氫氧化鈉與水量,只要油脂與所需鹼量正確,確保皂液能夠完全皂化;再來,要避免手工皂成皂後太軟,或是入模後等待脫模的時間過長,配方中要至少含有一定比例的硬油(如:椰子油、棕櫚油)。
龜裂、火山爆發
打皂時的溫度太高(60度以上),會導致trace後的皂液在入模、凝固後,皂體表面裂開的現象;除了出現裂痕之外,表面還可能會有膨脹、像是火山爆發的情形。這是因為肥皂在皂化的時候,溫度越高,膨脹的程度越大。
除了溫度高這個因素之外,手工皂龜裂、火山爆發的現象又特別容易出現在硬油比例高的配方上,例如椰子油、棕櫚油、乳油木果脂、可可脂…等。
還有添加物也是原因之一,手工皂配方中含有糖份的添加物例如糖、蜂蜜、牛奶、母乳…等,在皂化過程會讓皂液的溫度劇烈上升。
如何補救
膨脹、裂開的手工皂其實還是可以用,但如果想要將裂痕修飾掉,可以在剛做好、已經降溫的肥皂表面噴上酒精、蓋上保鮮膜,然後輕輕地搓揉皂體表面,將膨脹、裂開的部分推平,這樣可以將裂開的肥皂黏合起來、縮小裂痕的面積。
如何避免
只要避免皂液溫度過高,就可以預防皂體火山爆發。硬油比例偏高、含有糖份添加物的配方(尤其是牛奶皂),打皂可以在室溫下進行。入模後,若皂液溫度過高,不需要特別保溫,將皂模放在通風的環境下即可。
速T、結塊
發生速T 或是皂液結塊的現象,最常見的原因是添加的精油或香精所造成的。
結塊現象是當精油(香精)倒入皂液中,碰到皂液中的油脂,跟硬油所含的成分相結合,於是形成了許多米粒形狀的小結塊;速T 則是當加入精油(香精)後,鍋中的皂液就迅速的 trace,並且很快達到無法攪拌的程度,在鍋中就變得濃稠、凝固,導致皂液無法順利入模。
如何補救
發生結塊現象時,繼續攪拌可以把米粒狀的結塊攪散,但要注意這時皂液已經接近 trace 的階段,攪拌的動作要記得在 trace 時停止。皂液如果速T,便不會再變回液體狀,只能在這個狀態下入模、盡力補救,入模時可以分次將濃稠薯泥狀的皂液倒入皂模,並用刮刀修整形狀順便將空氣擠出,完成的皂有孔隙、氣泡是正常的。
若覺得結塊、速T 補救過後的皂坑坑洞洞的不好看,使用熱製法也是補救方法之一。
如何避免
使用不適合打皂的精油(香精)是造成結塊與速T 最主要的原因,要避免這些現象,在購買精油(香精)前,先確認賣家的香氛是否通過打皂測試。通常販賣皂材的賣家,會先試用自家的精油(香精)來打皂,確定不會造成結塊、與速T 現象,如果賣家未提供測試結果等資訊,記得先詢問賣家。
氣泡,小坑洞、凸起
使用攪拌器打皂,會讓皂液出現許多小氣泡,這些氣泡會停留在皂液中,在這樣的狀態下入模凝固後的手工皂,切皂後會發現皂體上有很多細小的坑洞與凸起(像粉刺一樣),這是打皂時留下的氣泡造成的。這些小坑洞與凸起雖然不會影響手工皂的品質,但是不美觀。
如何避免
出現坑洞與凸起的現象,除了整塊手工皂用熱製法重製之外,沒有補救的方法,只能在打皂的時候避免氣泡產生。
要減少氣泡的產生很簡單。若是使用攪拌棒打皂,攪拌棒要傾斜插入油中,直到鍋子底部後,稍微輕拍、搖晃攪拌棒,確認金屬頭中的氣泡都跑出來;在倒入鹼水時,沿著攪拌棒的金屬部分,慢慢倒入鹼水並攪拌,避免皂液噴濺;打皂的過程中,攪拌頭不能超過皂液表面;並避免將攪拌棒頻繁的拿進拿出;攪拌棒每次放進皂液都要記得斜插並將氣泡搖出。
準備入模時,先切換成手打,用打蛋器慢慢、仔細地將皂液攪拌均勻,讓皂液中的氣泡浮出。入模後,將皂模拿起敲打桌面,讓可能殘留的剩餘氣泡浮出,並用刮刀清除皂液表面的氣泡。
甘油河
剛做好的肥皂會出現甘油河,通常是因為冷製皂入模時,溫度過高。因為油脂與鹼水混合後開始皂化,過程中會自然產生甘油,而在皂液凝固時,甘油因為高溫的關係,凝聚起來並受到推擠,而在皂體形成了稍微透明,像裂痕、河流一樣的不規則紋路
除了高溫這個因素,配方中添加了粉類添加物(例如珠光粉、二氧化鈦)的手工皂,也較容易出現甘油河的現象。
如何避免
如果配方有添加母乳、牛奶或糖等容易升溫的添加物,打皂在室溫下進行即可油脂與鹼水不用特別加熱;如有添加礦粉、二氧化鈦等粉類添加物,可以先與超脂油品攪拌均勻後,再入皂;稍微減少配方所需水量(10%),也可以避免甘油河的出現。
鬆糕、一捏就碎
冷製皂在晾皂後,有時會發生皂體變得像鬆糕一樣,摸起來乾燥、鬆散,而且一捏就碎的現象。發生鬆糕現象時,首先可以測試肥皂的PH值,確認是否過鹼。如果PH值在安全範圍內,那鬆糕現象就有可能是因為打皂溫度過低造成的。
在打皂過程中,如果皂液溫度太低(低於37度),就容易發生白粉現象。白粉現象通常只會發生在皂體表面,但是當皂液嚴重失溫,白粉現象擴散皂體內部,就會演變成鬆糕現象。
如何補救
變成鬆糕的手工皂,如果沒有過鹼,可以正常使用。或是用熱製法處理,將鬆糕皂用電鍋加熱或是隔水加熱的方法,融化再入模,就會變成所謂的熱製皂(重製皂)。
如何避免
打皂前,將油脂與鹼水的溫度至少加熱到 40 度以上,可以降低鬆糕與白粉發生的機會。但請注意,硬油比例高或是含有牛奶、糖、母乳等添加物的手工皂配方,不用特別加熱。
白粉
有時候剛脫模的肥皂,在靜置一段時間後,表層會出現由細小白粉形成的白色區塊,看起來像是發霉一樣,這就是所謂的白粉現象。這是因為有時候皂體中,含有沒參與反應的鹼(氫氧化鈉),當這些微量的鹼接觸到空氣,便會和空氣中的二氧化鈉結合產生白色的結晶,這些結晶就是造成白粉現象的主因。
手工皂上的白粉其實用水沖一沖就會消失,對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辛苦做好的肥皂卻出現影響美觀的白粉,是會讓人沮喪的。
如何補救
要讓白粉消失,最直覺的方法就是用修皂器,把皂體的上層有白粉的部分削掉,但這樣手工皂的外觀就被破壞了,比較可惜;另外一個方法是用蒸氣,將手工皂有白粉的部分蒸到白粉消失,但注意不要蒸過頭,變成熱製皂,剛蒸過的肥皂表面會有是濕黏狀態,可用紙巾稍微擦乾水分並修飾皂體表面;沖水也是一個好方法,先將手工皂沖過冷水後,使用尼龍材質的布料,沾濕後將有白粉的部分反覆擦拭,直到白粉消失,再將水擦乾、泡泡擦掉。
如何避免
若您知道某個手工皂配方,成皂脫模後會出現白粉,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幫助避免、減少白粉的產生。
- 出現白粉最主要的因素是溫度,要避免白粉現象,打皂前,油脂與鹼水溫度盡量保持在50度左右。
- 減少水量也是一個方法,在計算好手工皂的配方後,可以將所需水量減少約10% 左右,來避免皂體出現白粉。
- 皂液 Trace 的程度也是因素之一,打皂時打到皂液 Trace 後(用皂液在表面畫8後不會消失),繼續攪拌讓皂液更濃稠,達到濃T 的程度,也可以降低白粉出現的機率。
- 最後是手工皂入模後,靜置約 15-20 分鐘後,在皂液表面噴上濃度 99% 的酒精,重複 2~3 次後,將皂液表面用保鮮膜覆蓋,再將保溫箱的蓋子蓋上,妥善保溫。這個方法也可以大幅改善白粉出現的情形。
出油、起油斑,有油耗味
當手工皂製作好之後,還在晾皂期間、或是還沒過保存期限時,肥皂上就出現黃色的斑點、油漬或出油,而且有股難聞的油耗味,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起油斑。
手工皂在還沒過保存期限之前就起油斑,通常是因為配方中的油脂,使用到過期的油品,成皂後過期油品開始酸敗所造成。每塊皂起油斑、出油的程度不一,輕微的情況也許只有一小點,嚴重的話油斑可能是不規則的分佈在整塊肥皂上面。
如何補救
手工皂出油斑雖然還是可以用,但因為有油臭味,不建議當作沐浴皂使用,把它當作家事皂用就好;若肥皂出現油斑的範圍不大,可以將出油斑的部分切除後,繼續使用
如何避免
要避免手工皂起油斑,請盡量使用新鮮的油脂,開封後的油品要儘早使用完畢,用不完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另外,配方中超脂的比例過高也可能導致出油斑的情形,一般建議超脂比例在 5% 以下。如果是超脂超過 5% 的手工皂,請在晾皂後妥善保存或是儘早使用完畢。
最後,保存手工皂的環境也很重要,若您居住在潮濕、濕氣重的地區,晾皂與保存肥皂的環境請使用除濕機控制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