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26 21:20:08瀏覽4493|回應1|推薦21 |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需要三股力量---家庭、教育、以及相關的專業,這三股力量是相互合作而且均衡的。』 『在我們陪伴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我們遇到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父母並沒有樣育孩子的自信。』 身為投身在基層醫療的兒童職能治療師,陪伴家庭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充權家庭是我們的第一哩路,也是最後一哩路。 我很喜歡用這樣的一個故事來開始--- 庭庭是一個就讀於國小三年級的女孩,人見人看、也十分有禮貌,當庭庭來求助我們的當下,我們並無法推論為什麼這樣一個孩子需要協助。是成績不好嗎?情緒不好嗎?注意力差嗎?還是…,這樣的貼標籤的過程無疑的就是臨床工作的第一步。然而,庭庭並不符合這些普遍的猜想,庭庭的母親在雙薪家庭的生活方式之下,十分注重自己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會帶著庭庭來求診是因為「她覺得庭庭怪怪的」。花了幾次的晤談,我們從媽媽提供的資訊之中大約的發現一些情況。 首先,雖然庭庭品學兼優,但是卻在三年級應該發展較為深層的人際關係時,沒有辦法建立姊妹滔的朋友模式。班上沒有人討厭她,但是庭庭卻老是一個人坐在教室中渡過下課時間。再者,庭庭的母親指出,庭庭沒有辦法在不服扶手的狀況之下下樓梯。從庭庭很小的時候,家裡的大人就不准庭庭在地上爬,所以延誤了孩子的動作發展。 依靠這樣的資訊,我們可以猜想孩子的困難可能來自於動作的能力跟不上環境要求、以及無法回應團體生活的需要,所以導致在正常健康的孩子身上出現這些母親所謂的怪怪的地方。此時,或許已經有許多人想要大肆撻伐庭庭的家人不應該在庭庭年幼的時候力行嬰兒不落地的政策。 然而,這樣的推論觀點以及將育兒標準化的方式,無疑的是將我們對家庭應該提供的幫助變成指責。醫療的專業是一種祝福,我們必須相信每一個家庭已經在自己所能及的部分為孩子提供最適當的資源。而當這樣的狀態失衡時,醫療的專業就是用來增加家庭支持的後盾。 對於庭庭來說,醫療就是這樣的支持。因為,庭庭的家是『鐵工廠』。 而當我們了解家庭的現況、孩子自身的期待、以及母親的想法後,我們才能提供適當的協助。雖然母親覺得庭庭是因為沒有爬行才有這樣的影響,但庭庭自己認為是因為她每次寫字都很慢才無法下課,反觀庭庭的父親卻認為女孩子文文靜靜的很好,因為爸爸完全不希望他在處理材料時有人在旁邊蹦蹦跳跳。 這樣的案例其實並不少見,與庭庭不同的是大多數的家庭會在孩子年幼時就開始尋求幫助,但不諱言的『家庭充權』並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選項。通常我們會犧牲一個家庭成員的時間以及生活平衡,帶著孩子東奔西跑的逛醫院。雖然我們會用盡渾身解數的為孩子提供適當的幫助,但在現行的體制之下孩子能有機會接觸醫療相關資源的時間平均約佔總體時間的2%,如果剩下的98%的家庭時間沒有延續介入,或是在沒有足夠的溝通之下,我們無法適當的提供在家庭中可用的介入。當家庭無法經由相關的兒童發展專業獲得充權,我們就可以很直觀的預期我們失去幫助家庭以及陪伴孩子成長的能力。 我曾經用過許多型式提供專業的支持,希望能幫助家庭獲得養育孩子的自信。因為我認為庭庭這類的孩子是因為「發展需求」所以需要協助,這樣的孩子所需要的是讓家庭獲得相關的資源,由家庭作為育兒的過程中的主角。而「醫療需求」的孩子們就可以在現行的醫療體系之中獲得足夠的資源,不會因為資源必須做分配而受到排擠。而身為醫療人員,我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讓需要我們的孩子以最適合的方式成長,而在進行專業暴露的過程之中,我嘗試過網路資源、諮詢服務、活動建議,甚至我嘗試過較為陌生的教材編撰。但在七年的時間裡,多方的嘗試還是必須接受方式的失敗。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建立太多的專家、太多的說法,過多的資訊充斥讓家長更無法獲得育兒的自信。過去努力的結果只是讓更多家長想將育兒的權力給我們,即使我們努力了這麼久的時間,當我們聽見『治療師,您在哪裡上班,我帶孩子過去找您』,我們可以確定我們在充權家庭的過程並沒有做好。 很幸運的在最近我接觸到自造者的運動,這群人樂於分享跟連結。所以,我開始分享我們在臨床工作之中會自行製作的一些小工具或是輔具,因為這些方式具體而且非常的直觀簡單,所以令我十分驚奇的是我得到許多正向回饋。其中,最令我興奮的是家長願意嘗試這樣的方式,利用自己可以製作的小工具自己教導孩子、自己陪伴孩子學習生活中的活動。仔細的回想,遊戲、玩具、日常生活本來就比文字更容易引導家庭獲得自信。 所以,現在我所努力的目標是利用具體的遊戲或是玩具,甚至與家庭分享時間規劃或是空間切割,來讓父母了解當家庭與孩子有相互影響以及相互調整的能力,配合上孩子相關發展的需求以及家中成員的生命脈動,我們才能真實的將醫療視為祝福。 兒童職能治療師的養成及進修,在近幾年與時俱進已經將『以家庭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鑲嵌在臨床工作之中。面對孩子也面對家庭,同時更連結於教育。我們長期在儒家思考的浸濡之下,我們淺意識的就認為努力一定會成功。再加上對於孩子的愛沒有適當的壓力舒緩出口,家庭常將孩子要面對的困難是為父母的責任。如此非理性的循環,家長很容易犧牲自己的健康、無視家庭的需求,努力的跑醫院、爭取資源,卻無力將對孩子最重要的家庭時間加以規劃。 在此,我必須強調『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而孩子的醫療診斷或是發展需求並不是父母的原罪。我們曾經看過先天缺陷卻生活精彩的孩子,也見過四肢健全卻無法好好享受生命的例子,而職能治療以及家庭的合作就是為了讓孩子以及家庭可以正向增益、相互成長而存在。當我拿著玩具與孩子遊戲時,我更希望與孩子遊戲的是家長。當我建立治療室的規範時,我更期望家長能運用這樣的方式建立孩子在家中的生活常規。我們必須擺脫『都是因為….,所以孩子才會….』的想法,真實陪伴孩子的成長。因為,就如同我在一開始所引述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需要三股力量---家庭、教育、以及相關的專業,這三股力量是相互合作而且均衡的。』所以,假設您是庭庭的父母,當有人說「不會爬,那回家多爬」時,請找回您的權利。 我們希望在實現家庭充權的過程之中,可以像是現在很多的美妝節目一樣,大家在接受到相關的資訊後會在依照自己的膚質及生活作息條調整。當我們提供專一的相關資訊給大家時,大家可以充分的依照自己的情況庭整,找出最合適的方式。同時,配合外在的情況也不會一成不變。如果,我們對於看不見內容以及複雜的化學保養品作用都可以這麼有自信的主導。那我們一定也可以利用具體的遊戲、玩具、日常生活活動,來找出孩子及家庭最好的平衡。 醫療專業需要家庭的參與才能發揮,沒有家庭的參與,醫療人員所具備的單就只是書本上的教條。而父母必須有別於「熱心的路人」,必須時時吸收對孩子以及家庭有用的資訊。我們在專業暴露的過程之中,和家長一起經營孩子的治療時段是我們的第一哩路,藉由實際的參與可以讓家長獲得自信,並且更能期望在家中我們可以能有活動參與的延續。打破專業人員才能專業介入的迷思,讓家長也能成為專業的實現者。 「養兒沒有100分的方式,但是有多1分的方式」我們努力的為孩子多1分,就可以開啟正向互動。當正向互動開啟後,健康的家庭互動就可以為父母以及孩子帶來更好的成長基礎。當我們剛始了充全家庭的的一哩路,在真實實現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讓家庭完全的展現能力就是我們的最後一哩路。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