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醫事件
2010/04/22 02:01:25瀏覽676|回應0|推薦2

高醫事件

從高醫畢業後我也投身在醫院服務過一段時間,雖然目前不在線上,儘管不曾在母校工作,至多有時在公務場合同師長再會,但我從沒有一天有做過犧牲病人權益的事,也從沒有此想法,即使離開半個台灣遠,我始終奉行在高醫所學習的,勵學大樓的日內瓦醫師宣言是教大家做事憑良心,雖非醫學系畢,從臨床醫療工作中早已對醫療這件事本身的複雜矛盾與混亂辛苦親身經驗,請外界有心人士和做錯事的主角不要給高醫莫須有的罪名吧!你們不殺高醫,高醫卻因你們而亡,這還有正義嗎?

敏感時刻誰又想起SARS艱鉅時期捐軀的學長也是出身高醫?現在卻徒留名聲的抹黑,身在醫療界也知道到處裏子都有些什麼事,又何嘗不是官僚政治與健保點數代償制的惡性循環欺凌所致?真要清算起來這點事件之於全台不過冰山一角見怪不怪,人球案那些要不要來清點?今天對高醫開槍的無知者,請問你又知道醫療類的產官學是怎麼運作?上下交相賊,只是苦了病人,不當醫療處置的確可惡至極,但該被處罰贖罪沉入海的是當事人而不是破壞高醫這艘大船!「高醫」不該是眾矢之的。

好了,現在要回頭講高醫這問題。

發生這樣的事,當然院方是難免道義責任,因為沒有督察好所雇用的醫師,但是醫院不可能從門診到檢體到診斷及醫令處方都另設把關,這樣要兩倍的人員,而且其中一半是審查員,這牽扯到給薪編制等等問題,醫院是不可能有這樣精微的監察階級配置的,臨床事務瞬息萬變,非但不能控制時間也無從劃約尺度,所以才有醫倫委員會,才會從學生時代開始就三令五申「作事要憑道德」(什麼是醫者精神?要是還有疑的醫科人麻煩去讀一下《大醫精誠》這篇文章或是去背一遍日內瓦宣言還是南丁格爾誓言之類),要從醫者必須自己管好自己,因為大家專業分工不一樣,沒人會在旁邊拿把刀監視著不准犯錯,但不代表可以對自己睜隻眼閉隻眼、用不純正的心思操弄別人的生命和權益,尤其還是急迫地有求於自己、付的是自己的薪水。

縱然到了現在這時代,社會編制下,醫療體系也是一種付費換取服務的等價交易,甚至於它也不是等價的,因為生命於每個個體而言是無價,各種疾患的處置在實義上沒辦法用金錢數字來換算,詐領健保費是很差勁,但遠不及喪失醫德來得可恨,真是人人得而誅之,至於詐領等情事,恕說道德正義和不當得利永遠都相對,各類保險都有所謂的黃牛,不止健保,勞保也有,雖不知道這件事裡到底有否,但只要是能玩錢競差價的地方,就有抬價的掮客和作黑的莊家,只是在醫院,賭的不是房子車子,是健康與性命,所以人們會用最嚴肅的角度並且用顯微鏡來看它,放大到比放大鏡更大,這絕不是第一案,也不會是最後一案。

日本有藥價黑洞、美國看病要排隊、英國的家醫制度也經常有拖延醫療的嫌疑,那些以私人各類保險做為醫療體系金額流動的三方循環比起台灣的三方設定複雜更多,而且醫事人員的臨床研究量也沒有設立實心門檻,台灣在這部份有一些軟標準,也關係到醫療人員的執照時效及內部升遷等,當然在這種玩法下也會因此產生後續的問題,不能就這樣認為外國的醫師有沒有醫術要碰運氣,絕不全然如此,但是目前全民健保制的確能嘉惠病人,卻使長期以來台灣社會賦予高社經地位、菁英印象的「醫療從業族群受到前所未有的擠壓與挑戰,因為要修正過去類似私醫(不是密醫)制度的紅包、收費不一、偏遠地帶的醫藥貧瘠沙漠化、國民病等問題,從建立各縣市署立醫院直到私立醫院林立、企業增設等,負債和空窗壓力下,健保必須使用點數制,引進日本的兌點換算法,就好像用實際金錢買了遊戲代幣,然後在遊戲中進行的交易和行為,要再透過刷帳號轉回實體金錢,所以可能隱瞞實況而點選較高點數的指令,換取高額的回流,因此不論疾患難度,拿到的總不會完全是公平符實,每日還有像ATM一樣有最高交易上限,醫師們的收案數也開始要考慮,開出醫令也要考慮健保給付與否,因為在一個病人上消耗太多看診時間,業績就會減少,繼而科系之間的競爭也白熱化,這時候,醫德雖是義務,但醫護人員們下班後也是普通人,要他們怎麼不去想?何況醫院內部也存在升遷制等其他因素,把醫療這件事變得根本不再單純,但還是會自我要求任何不滿和壓力都要止於自己,再怎麼不滿意,病人何辜?雖然脫下白袍也還是醫護,技術不會忘記,我們是責任制,時刻在為病人奉獻,打卡的八至十二小時都是底薪的範圍而已,至多有一些加給的加班鐘點費,但很多醫科人不在上班時間,心裡還會想起病人的事,下班時間後留院拼命的查資料,擔心自己判斷錯誤、要正確解除病人的痛苦,我們不能踏出工作場所就快樂的去逛街喝茶、吃飯約會,難道這些尊重生命的無私付出也要被一個惡質醫師的錯誤行為就抹煞嗎?日本國寶級的醫師說現在台日的醫科學生都不夠用功,是,我們要反省自己技術是否不精,但我相信不是每個都敢隨便妄下判斷,甚至於扭曲檢體。

越是經濟不好的時代,人民越需要全民健保,但是全民健保已經明著要砍醫護人員,現在考進醫大讀醫療相關科系早就不是金飯碗,很多老人家還有著日治時代的印象,因為那時候台灣人要出頭只能當醫生,現在去當政客、法官豈不更快?即便如此,醫科還是保有收取名列前茅學生的標準,權因為醫學的資料經驗都相當龐大複雜,變化細微,性命可貴,不容許粗心大意,所以會選擇高分數的學生,相對的社會給予高地位的尊重和中高薪作報酬,可能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以高薪為目標的人從業,然而越聰明所能犯下的錯就越不可收拾,乃至於有今天這些事,但大部份的人也是保持著救人如救火的初衷不是嗎?就算沒有如是強烈的歸屬感,至少會安份守己的在其位而謀其政,明知道會被健保制度所犧牲,卻沒後悔過自己不去做那些沒有良心的事,也沒後悔過讀醫科出身,甚至甘願兩袖清風的人也有!過去我的工作夾在中央監督單位、政府及地方行政單位、病人或病人受雇的資方、醫院臨床之間,算起來自己雖然醫科出身卻站到尷尬的位置,經常有被擠扁的感覺,次代健保就是繼續把醫護變相逼上百口莫辯又無從解釋的夾心餅乾位置,雖我有自己的理由不繼續從事這一行,可是我要說,這裡面的事,外面的人真的不懂,請不懂的人不要再看熱鬧,整件事情只需要釐清正義和公理,處分該被處分的對象,盡量做最適當的裁決。

不完全無妄的無妄之災是最有傷害力的吧?高醫的非戰之罪,祈禱它快點過去。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exiel22136&aid=396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