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8 02:21:07瀏覽414|回應0|推薦0 | |
《夜讀史記雜感》一、史記集序 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成書後於五經、山海經、尚書等,故繼孔孟、蹈黃老、入荀韓,並諸子百家之說,列諸國信史誠然,陳豪紳世家之偉功奇事,兼物事及人之興衰輕重,起於上古、終於西漢,編記有章法,取材不離社稷風土乃至國運敗昌,行間存公道,尤太史公之評斷,蓋果敢超然。 上面這一小段,是我為《史記》這部書所寫的簡單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其珍三鏡,銅鏡扶正衣冠、史書鑑古知今、觀人能顯是非,史書更是學子必讀,甚至於飽含帝王學的基礎。我手上這本是乾隆年間所修訂的史記,乃是乾隆帝命親王監修,召翰林大學士、太傅等飽學之士校注辨偽而成,因無白話解,只有大字間的並行小字,手邊這本五南出版的國語活用辭典略顯不足,坦白說若無更博深的字典輔助(如康熙字典之類),就如半本天書。 集儒校史,必經辨偽別異的過程,史料斷簡殘編之餘,更有抵捂,真偽舛雜,或有忽加穿鑿,難允物情。這浩大工程,歷時數年,鎔經鑄史,實是盛世才辦得起的圖書事業,無怪乎獻這篇表的學士稱「喜值文林盛事,渾忘素業辛勤」了。 集序中讚揚撰寫《史記》的司馬遷不愧為一代史學大家,繼孔仲尼之後再度編史,集序裡也提及《史記》本身的本紀、章表、世家列傳等是採用師法何部前人史籍,指出《史記》此書於記敘鍛鍊、縱述評議,兼記敘與論說於一書,眾鴻儒稱自己為偉大史家司馬公編修是:「嘒星之繼朝陽」,謙稱如沙塵與泰山之不可比擬,此書奇偉可見一斑。 《史記》之文史價值洋洋灑灑可以寫一大篇,然簡要說來,有以下幾點貫古通今之文學價值,歷代皆指為仿傚: 一、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此當指《史記》成書內容及概觀浩繁。反映作者的取材及統整能力極好,雖後代文人不是非作史書不可,然編寫物語、集纂丹青、讀書作文悉應以深廣全觀為要。寫作的功夫更在書本外頭,「文學或國學的知」對於文人來說並不難;然而自然萬象、科技采風,更需詳加理解,方能縱橫敘事而不流於幻,孔子要他的兒子讀詩(經),因詩中含天文地理、花草萬物、人情義理,是古代最好的自然教科書,做為文人又豈能只埋頭於古籍舊典之中? 二、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司馬一族世代為皆史官,當時史官之職為世襲,因此司馬遷從小即接受經史子集的灌溉沐浴,為成為太史令做準備,文筆自不消說是極受磨鍊的,然而文章應當善陳事理、敘述不工花巧、白描事實卻不流於粗鄙,在此非指大巧不工一類的觀念,而是邏輯精闢準確,需要安靜沉定的作文態度與對文章結構的緊實掌握;敘事陳理不多言混淆,言之有物,明白行文分寸次第,提綱挈領地承續骨幹氣勢;最後即便脫去修飾,以文字拿捏得當之高妙,仍不落俗陋,在在明示,文章要得體可取,必經泛讀、苦思、多寫。 三、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這裡提到一本優秀史籍的典藏價值,司馬遷行文有這四大特色,其文耿直而不矯飾橫生,不雜添私人見解而胡攪蠻纏,不言過其實;其敘事直指核心,前因後果俱在數行之間,因果相銜而理自見,不旁生枝節;其詞藻不華麗虛浮,王安石所謂「若有經世用,不必巧與華」正是如此,但更深入一些看來,不如說是注意文詞與文章需求必須合拍一致,不可詞過於情;最後,針對一本史書的作用,它必須不隱藏真相,不能充篇美善而摒除髒惡,這也說明了文章寫作取材不必只取正面,但反面題材不易掌握,所謂讚譽易,毀謗難,難就難在評論是否在理、中肯與正確事實,作出一篇批評應當有的嚴肅謹慎,遠超於歌功頌德,決計輕率不得,更不可譁眾取寵。豈不見放諸網路報章之上,口誅筆伐、喧囂譁然,不論古今,批判易起禍端,輕則招怨、重則誅連,因而困難,所以能「不隱惡」地還史全貌才更加可貴,而司馬遷的作法非但是儒家所言的正義,更體現了黃老的道之構成──世事乃正反並存,不能獨立亦不可獨觀。其立場當如首段所述:果敢超然,今著書為文,莫不三思。 四、於文無所滯,於理無所遺:此讚美司馬遷的全書觀來,其行文之文氣暢行無阻,沒有贅述拖欠,於道理事竟推衍,沒有遺缺漏失,並之前述三項,鮮有偏頗、彌綸集成,堪稱鉅作。 針對曾益寫作能力的面相來看,在寫作的路上,不斷地反思、反芻、反省、反證,我覺得非常重要,反思自己行文的目的,來面對字裡行間的文句章法是否紊亂煩雜;反芻自己不斷吸收的知識與過往讀過的文章典範,用以面對筆下文詞是否合於實情而非浮濫不實,並做深入淺出的發想;反省自己過去寫過的文章與取材,是否妥善或有需修改增減之處;反證自己所根本的邏輯事理與感受,不論在大道內外,形於文章之具理與否,若無法循序堅實,則文章將一發不可收拾,便不是文思泉湧,而是無可名狀的張狂濫情。 妙筆生花並恣情揮灑固然可慶可喜,然帶有內斂的含英咀華,我認為更好,能夠發揮能力是一件好事,但能夠控制能力並判斷該施用幾分能為,文筆燦爛、章成斐然,需要非常的磨鍊,司馬遷一本《史記》,煌煌乎長輝、金石兮璀璨,忍辱於牢獄之災而成此書,可見文章要流傳千古、擲地有聲又豈在一朝一夕之付出。 願在夜讀中勤耕智識、在冥思中反省堅定、在作文中力求修行與超越。 與君共勉之。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