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3 22:38:11瀏覽538|回應1|推薦2 | |
因為有了在苗栗的工作經驗, 讓我對客家的人事物更多了一分親切與貼近感; 周遭只要發現一些與客家相關的題材, 都會特別留意。 最近的史實電影「一八九五」描述客家三傑抗日的故事。 在苗栗工作期間, 因為頭份鎮設置徐驤紀念公園、 我又親身採訪榮興客家採茶戲年度大戲「乙未丹心吳湯興」, 算是有點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因此,當「一八九五」繼海角七號之後, 再度掀起國人關注時,我也相當注意; 在網路上,搜尋了許多有關吳湯興、徐驤、姜紹組的資料, 也擴大閱讀了許多以前曾讀過、不曾讀過與甲午戰爭相關的史料, 那個悲痛的歷史、悲痛的年代, 讀起來,很傷心! 今晚,到舊書店逛時, 看到畢珍寫的「甲午戰爭」, 這本書,在圖書館流灠過, 描述西元一八九四年甲午戰敗, 中國失去了朝鮮, 也在任人宰割的條約中失去了台灣, 翻到最後第十二章, 講的就是台灣抗日的過程, 新竹北埔的姜紹祖散盡家財募義勇抗日, 第一次被俘時, 他的家人為讓他繼續抗日, 堅持冒充姜紹祖的名字, 被日本人拖出去槍殺。 可敬、可貴的是, 當時一同被俘的人, 有人認得姜紹祖, 但沒有人吐露風聲; 姜紹祖當然沒讓他的家人鮮血白流, 繼續號召抗日, 也死於沙場。 銅鑼的吳湯興也是散家財、聚眾抗日, 打過幾場大勝仗, 但仍敵不過日軍的精良裝備和後援, 最後在彰化八卦山被日軍砲彈擊中身亡, 他的妻子投河自盡, 後來絕食以死。 客家三傑最後一人徐驤繼續到台南抗日, 書中描述他最後中彈, 臨死前大喊「大丈夫為國而死,值得。」的話, 令人動容。 連橫所撰的台灣通史卷三十六.列傳八中, 主寫丘逢甲列傳,及吳.徐.姜.林列傳, 在提及徐驤抗日的最後階段,有以下的記載: 那種激戰中傷到最後, 仍挺起最後一口氣, 奮起高呼:「丈夫為國而死,可無憾」!的場景, 想來就令人激動。 台灣先民抗日的歷史, 距今103年, 他們的後代子孫仍在, 而這段歷史,在陳述著過去那段傷痛的歲月, 不只是客家人,包括閩南、原住民, 所有當時生活在台灣的人, 那些社會底層展現愛鄉愛國的情操, 千古永傳! 此時,更期待觀賞「一八九五」了!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