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16 08:47:35瀏覽2666|回應6|推薦36 | |
回到一八四八年,那一年歐洲大陸遍地烽火,每個國家都在革命;那一年,時代轉捩,潮流遞嬗,騷動不安從西方開始向東方蔓延……。 我為什麼對一八四八年印象深刻?因為那年馬克斯在巴黎發表共產主義宣言。從那年開始,工人一躍而為世界舞台的主角。 二00七年四月十一日,第一屆勞動台北金像獎評審團在勞教中心張主任及同仁的努力下正式成軍。記者會由羊曉東、董智森、何戎、許博允、鄭火賜、廖文瑞、康凱與我一齊主持,五一勞動節,台北將正式宣佈金像獎得獎作品名單。 在這個無法逆轉的潮流中,短片有它無法取代的地位,有時候,一個影像勝過千言萬語,但是真正的問題是,怎麼看待? 我常想: 一個想法一個世界 一個念頭一個天堂 隨便舉個例子─ 在西藏,唐卡是修行的基本配備。 什麼是唐卡?藏族大部份信仰喇嘛,藏民或喇嘛習慣把佛、菩薩畫在卡紙上隨身攜帶,以便在靜坐時可以對之冥想:觀想佛、菩薩的慈悲莊嚴,印記於心。 這類似於現代婦女懷孕時,喜歡張貼健康寶寶的圖片在眼眸所及處。對腹中的嬰兒如此,對己尤然,這就是為什麼,林肯總統會說四十歲以上的人,就要為自己的相貌負責。 想法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就像雕刻一般,會一刀一劃,在生命的歲月中,累積沈澱,烙下難以抹滅的痕跡。 所以,你我或許素昧平生,但當看到彼此的面目,又有另種難以理解的熟悉感。 屬於勞工的台北金像獎就是基於這種想法,同仁把它叫做「創造性的民主」,用「創造性的民主」理念來輸導或取代「抗爭」的概念。把歷史解釋權重新由政府的手裡拿回,以工人作為主體,試著由他們自己的眼中,透過鏡頭,重新來定義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那將會是一個有意義的想法,有可能透過這個想法所建構的短片,也會是一個可以溝通的平台,讓勞資雙方、人民與政府、白領與藍領,甚至不同族群、不同國籍的人,可以透過這個平台,相互對話、互相分享。 為了讓它變得更容易、更貼近工作與生活,所以評分標準中,專業性的技巧只佔20%,訴說的故事則佔80% (其中包含主題性50%,獨創性30%),希望鼓勵勞工朋友主動去詮釋並且賦予他的工作一個更積極的生命意義。 評審團將近三十人,含括各界的精英,儘量關照到每一個角落。滿心感激的是,他們能在百忙中熱情參與,更希望的是勞工朋友,也能透過鏡頭,甚至只是手機,為自己的生命寫歷史。 我始終相信,那樣做,所形成的寬濶視野,才是豐沛當今台北多元勞動文化的泉源。 就像宋朝.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