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8 12:00:40瀏覽3911|回應6|推薦100 | |
天寒秋暮,總質詢接近尾聲。 記得去年約莫這時節,闕枚沙議員在議場吟詠海明威那篇花團錦簇的文章,滿心想為台北增添人文色彩,多出一些人味──巴黎是一場流動的饗宴…。 我只記得:如果你夠幸運,年輕時去過巴黎,巴黎將一輩子跟著你…。 我年青時去過巴黎,就住在塞納河(Seine)的左岸(Le Rive Gauche)第五區‧拉丁藝術區,隔著橋與聖母院(Notre-Dame)對望著,走幾步路就到羅浮宮(Musee du Louvre)、盧森堡公園(Jardin Du Luxembourg)。 每天早上在烤牛角麵包的香味中起來,沿著塞納河到聖母院,那是平反聖女貞德的地方,羅浮宮(Louvre)那是感性浮華的藝術中心,蒙那麗莎的微笑原件就在德儂館(Denon),美侖美煥的香榭大道(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從協合廣場含情脈脈的一路開展到凱旋門,艾菲爾鐵塔則在夜色中如同皇冠上的鑽石,閃閃發亮…………。 巴黎的風情,沿著塞納河到處放肆的綻放…。 我一直覺得巴黎的美,美在一種文明的慵懶,起源於對生活經驗的尊重。 換句話說,美在一種人生的哲學,或是生活的方式,因此步伐不會太過急切,進步的定義,就不會那麼的功利…。 很希望台北,對於異鄉人也有一點那樣的感覺,而不只是一個令人目眩神迷,十里洋場的浮華世界,否則,就像海角七號片頭,男主角阿嘉的那句開場白── 在這裡,活著到底是為什麼? 這種氣氛,不能只是由台北人來感受,大半,是看看異鄉人在這裡,能怎麼活著。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