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的舊時書
2010/05/28 20:21:55瀏覽329|回應0|推薦5
最近用圖書禮券買了三本新書,因為金額不高,所以挑定後的書也多以早期寫作的書為主,分別是「永是有情人」、「老舍的幽默小品」、「朱自清全集」,價格比一般新作的書籍低了許多,「老舍的幽默小品」只要一百二十元,而「朱自清全集」的只要一百五,價格雖不高,但內容卻是紮紮實實的,尤其「朱自清全集」,裏面有散文 ,小說 ,國學常識,還有詩集,厚度本來就比其它二者高,加上字體比較小,所以裏面的文字洋洋灑灑數以萬計,翻開始中扉頁,竟看到小時候,國中教科書中曾摘錄的「父親的背影」、「匆匆」、「春天」,對這些內容本已淡忘,但再次略讀,猶如老朋友喜相逢,竟有「舊時卯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現」的驚喜,沒想到讀這些文章的少年時代竟是飄忽廿餘年前的事了。
老舍先生悲歎時代變遷下,中國人的敦厚儒雅不再,以諷刺,帶笑的筆調寫下自己對現實的感慨,另外文中有提到自己生活的一些隨想,當中的「戒菸」事件,最讓我印象深刻,文中作者自己的一言一行,讓讀者如親眼目睹老舍先生的可愛。我是一個憎恨菸味的人,卻無法討厭老舍這位老菸槍,看他嘗試戒菸的心歷路程,表面上雖是嘻皮笑臉,骨子裏卻是認真嚴肅的。
老舍先生寫與家人的相處,為維持柴米油鹽生計,雖有幾分無奈,卻有更多對家人的慈愛與容忍(尤其是對一雙可愛的孺子),老舍對家庭生活的描寫,使我想起了子敏先生的「小太陽」。
至於「永是有情人」,是我最喜歡的散文作家琦君寫的,書前的緒文告知琦君女士已於兩年前過世,讓人不禁感歎,惋惜,原來「永是有情人」是她老人家的最後一本遺作。在最後的著作中,琦君揭露一個事實 ---在琦君作品中常提及的母親,其實並不是她的生母,而是伯母,伯母對琦君的視如己出,讓她視其為親娘。琦君的「母親」對於琦君的慈愛呵護,是綿密無所不至的,正是傳統東方慈母形象的最佳寫照。雖然我對琦君母親的面貌沒有印象,但在琦君的筆下,伯母的「母親」形象感人至深,每每思索琦君母親是何容貌?腦中出現的就是那一團抽象,迷濛的慈愛。
記得第一次讀琦君的散文,是國中時期兄長買的「此處有仙桃」,文中琦君不只緬懷過去大陸的生活,也寫出對臺灣深刻的感情,字裡行間充斥著人我之間的美好互動,她不僅是活在過去的人,更珍惜現今擁有的。
琦君的文筆真摯,結構完整,是我們這樣亂敲鍵盤,胡言亂語遠遠比不上的,她能有這樣的功力,是因為有著深厚的國學素養的關係。琦君文章中信手拈來的詩詞,讓我開始對古代文學產生了一些好感,讀她寫的「詞人之舟」時,以淺顯文字,情境式的引導,引領讀者走入詩詞的殿堂,因為她的帶領,解釋,讓我不再視背誦詩詞為畏途。
琦君作品中總是不經意的冒出一些與文章相得益彰的詩篇詞句,古文學在她淺顯易懂的散文中,不但不顯突兀,反而有互相映襯之效,像「三更有夢書當枕,一花一草皆溫存」;像「林間絮語風吹去,明日尋來盡是詩」,它們總是適時在散文體中佔領絕佳的位子,散文與詩句的映襯,是詞意的最佳譯釋與情境感受的最好引導。
琦君一生飄泊,生活的歷練鍛就了辭情並美的好作品,就像她自己說的:「國家不幸詩人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文學家的落宕生涯,竟成孕育文學作品的最好環境。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uan171&aid=407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