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三重空軍一村將來的空間可能時,許多專家學者都給了很多很好的意見,我不敢說話耽誤時間,可是我還是寫了一封信給主辦的董俊仁先生,除了謝謝他主辦這次會議,也提出我一點想法。我知道不成熟,可是相信一定有高人可以把它變成很棒的企劃。最重要是能夠實現。
晚上跑去金瓜石吃飯,然後去九份逛逛才回家。
本來希望照的照片,要有悲情城市裡歧路徬徨的感覺,後來覺得有點像是秦淮河畔的柔靡,不管啦,已經照好了,就這樣吧。
董先生
謝謝這兩天舉辦的研討會,我很感動你和夥伴的付出,相信終有一天,你們的理想一定會成功。
我有一點小小的建議,純粹野人獻曝,提供大家創意發想。
空軍一村跟光興國小非常近,我想,不知道可不可以跟學校合作一些校外教學或是園遊會等活動?
因為講到眷村文化保存,保存,究竟對誰比較有意義?如果只限於我和家父這一輩的情感和記憶,可能只是會更撕裂族群,但是如果把視野拉高一點來看,三重一村的歷史意義,不只是眷村而已,它的地址是日據時代的砲台掩體,在這上面生活的人,當初負有保衛橋樑、捍衛國家的任務,他們遠從海峽另一邊渡海而來,不論原因是被迫或是自願,都是戰亂流離的一代。
下一代的孩子,其實根本不認識戰爭是什麼,在三重生活的小學生也可能校外教學的地點也很少在自己家園附近,但是如果鄰近的空軍一村就是教學的地點,就是很在地化、很生活化,除了可以解釋這一群人在這塊土地生根的過程,還有村內的自然生態:小葉圓榕、龍柏,每根樹都是有感情的,也都有故事,還留住在村內的爺爺奶奶,也可以協助講解或是說說當年的故事。
在電影街頭日記中,艾琳‧古薇爾老師面對150位來自美國中下階層家庭、在街頭成兇鬥狠、自暴自棄的學生,她帶領他們閱讀安妮的日記,認識戰爭的殘酷,成功藉由閱讀寫作改變許多學生的命運。我們都不知道今天為孩子做的事情,哪一天會開花結果?但是種子播下去,有一天一定就可以看見。
三重地區政治生態,相信對眷村並不友善,可是這是可以跨越的,做這樣的事還有一個更有意義的目的,就是教育孩子尊重公民社會裡的「他者」,有些人就是永遠不會變成我們或是你,就是永遠的他者,面對他者,未來公民的胸襟和想法應該有更多的彈性和包容。
相信在這樣的前提下,整治村內環境和樹木的經費撥給,里長、甚至立法委員都不會拒絕。至於商業服務,我實在很陌生,不過我曾經去市民大道旁的「陸光」吃過麵,滷味和麵條很有眷村的風味,店內的佈置就是我小時候村子裡每家的樣子,有照片、獎狀、電視、電風扇,連房間牆壁都是綠色的,吃著吃著,眼眶不由得紅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