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盼到了水,熬著疫情
2021/06/08 15:44:01瀏覽30|回應0|推薦0

1.4月中的水情警報,6/7解除了

這兩天周末的雨下得很大,人都懶得出門了

有些地方還淹水

最扯的是台北信義區居然淹水,那裡是天龍國中的天龍國耶,台北最精華的地段

中部二個月供五限二的日子結束了

日月潭水位上升了,快乾涸的德基水庫又有水了

水太重要了,除了民生與工業用水,還有發電用

2.三級再延到6/28,大學指考都延後

這幾天台北. 新北每日人數有壓下來

但是苗栗.新竹的外勞卻出現群聚感染,那裡都是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鏈是台灣的經濟命脈,真的斷貨,不是台灣經濟差,而是更多需要晶片的國家都會受影響。

這些科技產業自立自強

中部限水的時候,台積電熬過缺水問題

現在爆發群聚感染,一邊篩檢,一邊趕工作進度

真的很強

也因為台灣的產業特殊,不可能封城的,成本沒人承擔得起

但是做生意的餐飲業.零售業就會受影響

最近開始出現家庭群聚感染,一人中,傳給家裡老人,很快就走了

台灣的死亡率偏高

希望早日熬過

3.最近大家火氣大

政治在吵疫苗的問題,慢慢發展吧,急也急不來

目前只能管好自己,自求多福。

還有就是大S和汪小菲的新聞

雖然那是他們的私事,兩岸吃瓜網友倒是很起勁

江宏傑.福原愛 也是這樣

撇開什麼血緣.祖宗這類問題,也無關統獨政治問題。

兩岸差異越來越大

雖然對岸也是講中文,但是兩岸分治七十幾年,思維.用語都不太一樣了

我自己在看大陸綜藝.大陸時裝劇,常常有種【很難融入】的感覺

例如:不知笑點在哪?我這麼愛笑的人,居然有許多難以理解陸綜的笑點

大陸時裝劇很難入戲,但是日劇韓劇沒問題,哈,這就表示和語言無關

馬來西亞華人也是如此,雖然也是講中文,但用語真的有差

那種感覺,很像我2017去大馬參加 師尊法會

謝師宴,同桌有幾位馬來西亞奶奶輩師姊,她們是客家人,都是祖先來自廣東梅縣

雖然我也知道她們都用客家話聊天,但是和美濃客家話感覺差好多

同樣都是來自廣東梅縣的客家人

她們早就逐漸融入馬來西亞當地文化

我也曾經在大陸尋奇看過介紹廣東梅州

看那裡的當地美食,呵呵~沒一個是美濃客家人現在有在吃的

這就表示,早就各自發展自己的特色了

兩岸通婚,我在YT看過一些陸配分享,準備資料多,耗時久,只能說真愛才可能這樣走完全部流程,光聽肚子都飽。

先撇開政治問題,我發現能融入台灣的陸配,或是融入大陸的台配,都有個共同點【尊重配偶的家鄉】,肯定要一個人【願意離開自己的原本家鄉,適應.融入另一半的家鄉】

大S和汪小菲的問題就是

大S住在台北

汪小菲兩邊跑

兩人的確獨立,很有各自空間,但是肯定沒有融入對方生活,至於兩岸網友都把她們的婚姻問題上綱到統獨問題,感覺就是火上澆油。

我看一些YT的路配,真的比我還要懂台灣,哈

知道哪裡有好吃好玩分享出來

有些地點我還真不知道

同樣的,在大陸結婚.求學.工作的台灣人,都很能融入大陸

甚至台灣口音都改了,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和尊重另一半,才不會東嫌西嫌

融入當地】是真功夫,要不然你永遠都覺得這裡差.這裡爛.這裡不習慣

要離開自己習慣的地方,重新適應新地方,只能說除了真愛,否則不可能!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ko610&aid=16363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