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31 11:33:19瀏覽1000|回應0|推薦39 | |
咸豐3年(1853)鳳山縣治正式遷至埤頭街(今鳳山區),是為新城,而左營興隆莊原本的縣城遂成為舊城,因而左營城隍廟又稱為「舊城城隍廟」。舊城城隍廟位在左營區店仔頂路1號,從康熙43年(1704)開始就守護著南台灣,為台灣歷史上第二悠久之「官封」城隍信仰,僅次於台灣府城隍廟。現在的舊城城隍廟是於民國57年重建完成,時間不算久,表現出的卻完全是傳統廟宇古色古香的建築藝術與裝飾之美……
離開東門之後往店仔頂路而來,來造訪一座歷史悠久的城隍廟,鳳邑舊城城隍廟,也就是左營城隍廟。
正殿的兩側各有一座亭閣,亭閣外各築了一道城牆,城牆外觀做成石砌的樣子,再加上城牆上的雉堞,有古城牆的味道,也符合「舊城」的情境。
三川殿的兩側各有一座門,紅色門柱上寫著金色字的對聯,門柱外的牆壁部份則漆成亮綠色,淺綠色淺得發亮,和古意暗色的三川殿成了強烈的對比。
踏上階梯,走近三川殿,三川殿中門二隻石獅子立於門柱前,石獅轉頭向中而相望。
石獅子下的基座寫著民國五十三年,所以這石獅子也是城隍廟最後一次重建時所建置。
三川殿牆上石雕多而豐富,古樸又精美的石雕,為三川殿帶來一股古意盎然的韻味。
由三川殿的側門走進廟裡,側面的牆上一座大石碑,石碑兩側有幅對聯寫著「沿歷春秋一新廟貌,革除罪惡大顯神靈」。石碑內容為舊城城隍廟沿革,立碑日期為民國六十五年。
舊城城隍廟不大,但拜殿和正殿上的龍柱卻很多樣,其中一種雕刻的龍柱,經過長期的風化和煙燻,雕刻的圖案已經很不明顯。
另一種漆成黑色底色、刻上金色字對聯的柱子,可能是維護保養上比較容易施工,則還有著亮麗的外觀。
另一種彩繪龍柱,一般的廟宇較少見。第一次見到彩繪龍柱是在台南白河的大仙寺,而左營蓮池潭畔的元帝廟裡也有彩繪龍柱。
還有一種紅色柱子刻著金色字對聯,這種形式的柱子則較為常見。
城隍廟不大,但廟裡有股正義凜然的威嚴氛圍,深獲信徒的信賴,來到正殿上虔誠祈求的信徒絡繹不絕。
城隍爺日理萬機,總是要有一群得力的助手來幫忙才能竟其功,而在城隍廟裡,總是不缺范、謝兩位將軍的身影。
城隍廟主祀城隍爺,大紅色的神龕加上周圍略為暗的燈光,散發著威嚴正氣,令人不由的心生敬畏。
據說清朝時期孔廟和城隍廟都屬官廟系統,因而凡是縣城所在地一定有孔廟和城隍廟。而城隍神本來是主宰祈雨、求晴、消災等等事項,城市形成後,逐漸轉變為城市的守護神,掌理人間善惡。
城隍廟裡主祀城隍爺,城隍爺左側殿裡配祀著註生娘娘。
城隍爺右側配祀福德正神,城隍廟香火鼎盛,神龕上方「福德正神」的扁額受到煙燻,已經幾乎變成黑色,不過約略可以看出上面的落款日期為民國六十七年。
正殿的近屋頂處懸掛著一只大算盤,算盤上方寫著「自問心」,意思是讓來廟裡的信徒捫心自問,凡事應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則將來難逃大算盤的清算。
正殿屋頂高處除了算盤之外,還有「福佑善良」和「驅邪顯佑」扁額,扁額和大算盤一樣,外觀幾乎都成了黑色。
正殿的兩側各有一座神龕,神龕裡各供奉著一排神像,這應該算是城隍的下屬辦公室,而這些都是屬文官,不知是否有誤。
太歲殿位在正殿旁的廂房,外觀上只是一般的建築,而不像正殿般的講究華麗。
參觀太歲殿之後,也結束舊城城隍廟之行。離開城隍廟後,往眷村文化館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