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笨港回鑾時三媽愛撩溪
2020/06/01 20:19:45瀏覽1157|回應0|推薦70

16世紀台灣還是處於很原始的島嶼‚彰化這邊在1638年之前都還是半線平埔族巴布薩族的居住地‚但自從荷蘭人於1639年納入版圖之後就有所改變‚每年平埔族獵鹿就逐步的增加‚那都是賺入金錢的首要工作‚然後各社又有集會長老的權勢指揮‚所以那時候的半線山下族群生活是有所改變。自從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之後‚逐漸地開墾‚將彰化這邊的區域納入天興縣管轄‚由於鄭成功的軍隊龐大‚每天還是得吃三餐‚所以屯田兵制就開始地在地執行耕作‚一方面防守一方面種稻自給自足

剛好半線族群和大肚族群都很不合群‚使得鄭經氣呼呼地‚毅然派遣左武衛劉國軒帶領軍馬浩浩蕩蕩來到半線屯田墾荒‚一方面鎮壓此地的平埔族‚以及兇悍的道卡斯族群都被劉國軒整理得有點駭然‚所以不敢貿然出草。因此劉國軒就奠定了漢人開始來半線定居的始祖。然後康熙22年施琅攻台‚翌年將台灣納入清朝版圖‚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下轄台灣、鳳山、諸羅三縣‚直到雍正元年1723再增設彰化縣。

那個時候就有很多漢人來台灣開墾並娶妻平埔族‚真是艷福不淺啊!那時來自東南沿海的大陸居民紛紛來此開墾定居‚他們大致上都從鹿港或塗噶窟港(麗水港)上岸然後到半線生活。當時雍正年間‚半線就有瓦窯莊在製作陶器或瓦窯的公司‚那麼住在笨港的楊謙就想要來半線打工賺錢‚於是到笨港天后宮參拜之後求得香火帶在身上‚就坐船或走路從那邊來到彰化的大埔這邊當瓦窯工人

每當晚上休息時間‚他身上的香火就掛在工寮內‚晚上就會發光‚五彩繽紛的色彩讓這邊的居民嘖嘖稱奇‚相信那是神光普照‚於是不久的時日這邊的士紳發起建廟號召鄉民共襄盛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雕刻媽祖神像‚還未建廟之前將媽祖神像放置在附近的福德廟這邊供奉‚於是瓦窯莊製作瓦窯的陳姓老闆就捐地‚起初才建立十坪左右的小廟‚後來村民膜拜都有靈感庇佑‚所以後來又擴建‚正確的大廟沿革史是清乾隆3年1738年創建。

然後又有十個媽祖會。老大媽會、新大媽會、老二媽會、興二媽會、聖三媽會、新三媽會、老四媽會、聖四媽會、老五媽會、老六媽會。每年都會到笨港或北港進香‚最早一次進香是在嘉慶19年1814年到笨港徒步進香人數記載為42人。爾後都會有民眾到笨港進香‚到了日據時代還是有在進香‚直到中日戰爭爆發才停止‚台灣光復後又開始進香囉!近年來都有南下進香的習俗‚像三媽愛撩溪‚是從刺桐鄉那邊進入濁水溪然後撩過溪州鄉的潮洋村這邊的溪畔上來就進入潮洋村路上再到潮洋國小的前面側門左彎就是南天宮了!在此駐駕‚隔天再起駕緩緩地到各友宮廟宇進香.最後再回來彰化安座大吉利。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jbgtyhn&aid=13751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