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1 01:05:43瀏覽6535|回應10|推薦20 | |
新科導演戴立忍日前在第五十三屆亞太影展一個座談會上,用很大的聲音說… 「臺灣影視產業想升級,不能沒有政府;再不振興,不出五年,只能淪為大陸電影的三流代工。」 其實,說真的,戴立忍講再大聲都沒有用。這整件事要靠政府運作,是不可行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按照現今的政府體制或者上位者的腦袋來講,都是Impossible。 講難聽點,就算換了政黨執政,他也做不了。 幾個問題,第一,電影在臺灣是否形成一個產業? 講現實點好了,他每年為臺灣帶來的GDP是多少?創造的經濟效益是多少?再講稍微有氣質一點的,他為臺灣帶來多少正面的形象?沒有!這幾年就是個零字。所以政府怎麼可能幫你做什麼呢? 而且現在要政府跳出來的《事業》可多啦,還有個淹淹一息的職棒等著馬英九表態呢! 臺灣是以經濟起家,你以為是文化起家嗎?當然啦,四、五十年前的那個環境,我可以理解。現在為了民生大計、失業率,唉,我也可以理解吧!都什麼年代了,電影還歸《新聞局》管,而不是文建會。所以搞清楚,政府根本不認為他是文化事業。 發展文創產業不是喊的滿天做響嗎?之前劉內閣不也選出來幾大文創產業,電視電影還排第一名呢!然後呢?然後政府打算怎麼做呢? 我們主管電影事業的單位叫《新聞局》,他的工作執掌是什麼知道嗎?政府的化妝師、宣傳單位,他光去解釋馬英九說了什麼、去了哪裡,就焦頭爛額、解釋不完了。還管你電影拍什麼,賣座多少?我只怕他們連戴立忍是誰,演過哪些角色都不清楚。每年送幾部電影輔導金之類的,就很對的起電影人了,不然你要他做什麼。 今天是國民黨政府也好、民進黨政府也罷或者,共產黨政府好了,都不會把發展電影當做是項了不起的事業在看待與發展。 除非他們要利用電影語言,執行他們想要達成的政治目的。但這件事情在臺灣二十年前就已經做不下去了,因為連看電影的都不多,何況是看政治、軍教或是愛國電影。 大陸勉強還可以,所以他們現在還可以拍拍《建國大業》這種電影。然後陳坤還要以電影男主角來台宣傳,我看把李連杰、梁朝偉、張藝謀一起找來宣傳都沒用,臺灣人不會看這種電影的。 第二,電影處一年預算四億四千萬,這個錢應該還包括單位人事開銷吧。好,就算這個錢全部花在補助臺灣電影好了。算起來不到一億人民幣,美金不過一千三百七十五萬元,勉強可以拍個中上規模的電影。 戴立忍說這個錢不過是吳宇森《赤壁》的零頭,《赤壁》的製作預算是七千五百萬美金,二十四億台幣啊,還不含行銷費用。戴立忍說對一件事,「大陸市場龐大,影響國際影視版塊,好萊塢、香港都向他靠攏,臺灣想當代工,還要排隊等上二、三輪。」 確實是,所以好萊塢願意把錢投在吳宇森身上,光中國十三億人口,就可以收多少錢啊!他何樂而不為。澳洲不也是嗎?他這幾年投資的華語片,或是跟中國有關的電影就好多部耶,為什麼?市場。 電影《2012》裡的最新諾亞的方舟,還得Made in China,這都是現實。而臺灣想當代工,莫說等上二、三輪,七、八輪都有可能。 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都不適合讓政府公權力介入太深。我也能夠明白新聞局一百萬、二百萬,或是一千萬丟出去當輔導金的用意。又是預算法、採購法、圖利啦、主題啦,一堆問題,又何必去碰呢。 我同意戴立忍所說,在這非常時期,政府跳出來確實最有用、最快,但怎麼跳、怎麼幫,絕對不是叫他去投資拍片吧!或是把四億四千萬調成四十億四千萬就可以完事了。大家都知道要振興電影,但怎麼去振興啊!你要現在這個政府幫你想出來可操作的執行方法,慢慢等吧!就算馬英九、吳敦義聽到戴立忍的吶喊,說真的,他們也束手無策啊!丟錢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但真的丟錢就有用嗎?我不這麼認為。 我們先看看我們自己的基本面長成什麼樣子?有幾個導演?拍什麼樣的電影。我們有多少上的了台面的演員?我們的劇本,我們的剪接師、攝影師、音效師、美術設計、服裝設計、配樂,真有人才嗎?人才都在哪裡。 吳宇森講的很好,而且講的很含蓄,「臺灣電影應該包容各類型電影…,若想打開國際市場,必須找到適合不同地域文化、廣大觀眾都能認同的電影語言。」 我認為他非常清楚臺灣電影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是什麼,沒有多種型態的電影,或者這麼說,電影幕前幕後各方面的人才,都非常欠缺。這樣怎麼可能做成一個產業呢? 當然啦、沒錢、沒人、沒技術,也只能拍拍穿著自己的便服就可以上戲的電影啊! 《不能沒有你》這部電影對我最大的震憾,不是故事感人,也不是戴立忍代表百姓控訴了什麼,或是官僚殺人,要內政部要好好反省檢討。而是他整體所表現出來的電影成績,讓我看到戴立忍真正的文化蘊底與潛在爆發力。他的故事簡單,但格局並非四百萬或是六百萬小製片。我喜歡他的攝影、我喜歡他的音樂、我喜歡他的運鏡手法。所以我認為只要再給戴立忍一個更大的平台,他跳上去,就是國際的咖了。這當然要看他未來的機運,跟命好不好了。 「台灣有什麼?臺灣有創意,我們要開發開創台灣品牌,從自己的文化、土地發掘;做什麼樣的影視產品,才能受到重視。」(戴立忍) 其實我不是那麼介意要做什麼樣的影視產品,才能受到重視。我認為每一種產品,都有感動人的力量;每一種產品,也都會做出爛片啊!這沒什麼好去深刻討論要去做什麼樣的產品啊! 而有時候,真的,文化不在他的形態。難道說,一定要講台語,拍很鄉土,很苦難,才能代表臺灣,或是才能讓人覺得那有文化與土地的力量嗎? 民視系統的本土劇,真的代表臺灣文化嗎?臺灣文化是動不動要乎巴掌,拿槍出來恐赫,搶人丈夫,強調婚外戀的涵構嗎? 所以根本不用去想什麼類型、什麼臺灣文化之類的,每個作品都代表臺灣啊!是悲喜劇、是動作還是愛情片,看你怎麼拍啊!侯孝賢籌拍武俠片《聶隱娘》,說真的,我好期待、好期待! 我同意臺灣有創意,可是我沒在臺灣電影圈看到什麼創意啊!當然啦,因為沒錢,天大的創意都是屁!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臺灣有創意,但必須遇上更有創意的老闆與投資人。不然創意有個屁用啊,在審預算這一檔事上,就碰碰兩聲,出師未捷身先死;在拍攝中間,改劇本、換人演的事情層出不窮。 而在投資人的立場來說,不能量化去計算效益,怎麼會有人願意投資呢?而多年臺灣電影的市場蕭條,投資人看不到前景,也不能怪他們不肯把錢丟在電影事業上。李安在台灣都找不到資金,何況其他。 大家都對戴立忍拿這麼多獎很爽,《不能沒有你》二度上映,又創造了多少票房呢? 大家想過一件事沒有,現在的電視愈賣愈大台,音響也愈做愈好,沒有太多本錢的電影,就做不出去撼人的聲光效果,那是不是在家看DVD一樣OK呢?我許多朋友,文藝片絕對不上電影院看,覺得浪費錢。我相信與他同樣想法不在少數,他還會去租DVD,有些人根本就天天down高清電影,大道理他講的比你還深刻,so what,電影照down。 最沒有辦法用市場評估與調查這事來衡量產業走向的,就是影視產業。有多少電視劇引領風騷,跟市場走向有關嗎?沒有啊!拿《光陰的故事》來講,有個編劇想寫她小時候的感動,有個製片想做他小時候的故事,他們都想為自己人生、父母那一代留個紀念,兩人一拍即合。用他們最大的誠意與心意來做這件事,結果眷村文化就在臺灣紅紅火火燒了起來,包括眷村菜也紅成臺灣的一種菜系。什麼叫眷村菜,不就是剩菜剩飯發展出的另一種創意料理。現在想吃,還得去買老油條、隔夜蔥油餅,不是很好笑嘛! 「痞子英雄」也是阿?蔡岳勳的作品有重複過嗎?沒有。他認為他現在成熟到可以拍這樣的警匪電視劇了,所以就拍了,紅了一狗票人、還紅了高雄市。最重要的,我覺得好看! 結果新聞局電影處長說明年要成立《趨勢研究院》,研究什麼題材的臺灣電影能反攻大陸。 我可以舉手發言換掉這個腦袋有問題的電影處長嗎?重點不在題材,也不在能不能反攻大陸好嗎?自己的電影作品如果都不能感動自己人,還掛念著是否反攻大陸,會不會想太多了,真不虧是新聞局的! 講了半天,說了等於沒說。或者,經濟部不是要設立什麼文創貸款嗎?我認為設個給錢的機制,其實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政府生不出演員,也變不出劇本,更不能強迫大家去看電影。李安建議中興新村蓋影城,唉,蓋好可能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只有好的電影才能創造市場,給錢,是我想的出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其他的,要電影人自己努力啊! 臺灣電影加油!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