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 WBC經典賽》當時的當時
2009/05/13 09:15:14瀏覽4986|回應1|推薦4

把經典賽的心情做個了結,放著總不是辦法,雖然時間有點久了。

職棒二十週年,轟轟烈烈開了幕,想要掩蓋《經典賽》的哀怨。於是,周美青看球,馬英九開球,瑤瑤殺很大。

二十年前,我還是職棒元年的球迷呢!走了一大圈,又只剩四隊,只不過,當年的龍虎獅象,味全龍與三商虎早就煙消雲散,不知去向了。

中華隊兵敗經典賽的憤怒早已經被許許多多的《每日新新聞》取代,回想一下不久前的當時 ….

當時,劉揆震怒,要召開體育國是會議,振興棒球、籃球與撞球;

當時,中華棒球協會檢討,媒體的重點是問葉志仙,被點名的選手們到底有沒有在晚上私會美眉;

當時,沒去的一線選手說,當國手很榮耀,但肚子更重要;

當時,旅外選手說,很願意打中華隊,但老闆不點頭;

當時,體委會說,有錢才要代表國家,政府再多錢永遠都不夠。

當時,體委會又說,難道鈴木一朗不怕受傷,只有臺灣的球員怕受傷?

當時各縣市政府轟轟烈烈成立成棒隊,要振興國球。

現在呢?

阿扁又絕食了。歐巴馬百日維新成功,江炳坤到底買了豪宅沒有,馬家大小姐情歸何處?豬流感報到?五一七大遊行走是不走?誰還在關心我們國球的下一場戰役?

我有點沒搞清楚狀況,棒球啥時後成了國球了?我完全沒感覺棒球受到國家級的待遇啊,但他們必須做到國家級的成績,也只有在拿冠軍時,我們才覺得那是我們的國球吧!

冠軍,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要振興的,是棒球的風氣,是基本功,是你應該用什麼態度去打棒球,是拿出我們要怎麼做的辦法。而不是如此粗糙的增加成棒的隊伍,這樣子去成立的成棒隊,到底可以撐多久?縣市政府很有錢嗎?基礎建設都快拿不錢來了,還養球隊?我真的不相信這一招有什麼用。

結果,聽說二十年老字號職棒隊兄弟象也萌生退意。這很正常啊,虧了那麼多錢,企業家真吃飽撐著嗎?誰知道這一波金融風暴要到什麼時候,誰知道豬流感會擴散到何種程度。

體委會競技處長吳哲俊說:「經典賽並非目前體委會認定國光獎章條例的比賽,就算打到冠軍,也是沒有獎金的。如果運動員所有事情都只是向錢看,有錢才要代表國家,政府再多錢永遠都不夠。 各參賽國的大聯盟球員,難道他們有政府的獎金嗎?他們會在意大聯盟的獎金嗎?完全是一股為國家拚戰的精神。 」

國家?國家是什麼?

講的很慷慨激昂,如果是二十年前,我就熱血沸騰,但我現在這個年紀,倒是覺得,不能說錯,但是,話真的不是這麼說的,怎麼可以一干子打翻一船人。

不屬國光獎章條例,那就趕快修法啊,重新評估哪些比賽符合國光獎章條例,該編預算編預算,該給錢給錢!比起來,這算什麼錢?還比不上我們前國母那一小袋裸鑽的價值吧!很銅臭嗎?但沒錢真辦不了事。

是,其他國家也許沒有國光獎金一說,他們的文化也讓他們可以披起國家戰袍,勇往值前。但是他們棒球市場機制我們能比嗎?人家棒球場多少個,業餘球隊多少支,全年比賽多少場,企業界每年扔多少錢?政府又是怎麼在支持棒球運動的。而我們呢?什麼都沒有,政府動動手,多給點獎金怎麼了?需要講的這麼痛苦不堪嗎?

我們的社會本來就病了,價值觀不再是光陰的故事,那簡單的快樂、簡單的理想、簡單的衝啊、簡單的中華隊加油加油加油!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交征利,電視台不論色彩,天天討論著洗錢,一洗大半年,結果錢依舊不知去向,然後愈洗愈多。我們又怎能怪球員向錢看?這是現實啊,他需要工作、他不能離開他的崗位。如果說,他的老闆說, 「 如果你要代表中華隊出去這麼長的時間,那麼請你先辦留職停薪,等你回來時,還有沒有這個位子不知道。 」那麼,球員該怎麼辦?現在不比以前了,國家一句話,大家可以管他的,拼了。現在政府一句話,我們可以頂上十七八句話,誰甩他啊!

何況,曾經當過臺灣八年總統的人,都要巔覆這個國家了,我們還能要求這群選手揹著國旗出賽嗎?當我看到 2008 兵敗紫禁城時,陳金峰說對不起國家、洽洽說對不起國家、張泰山說對不起國家,林致勝說揹著國旗出賽那是一種責任,我都有一股今夕何夕的滄涼感。

應該是國家虧負選手比較多吧!光是人力、物力、財力、心力的付出,我不認為選手有什麼好對不起國家的。

我記得我看公視棒球的紀錄片,當年不成氣候的榮工棒球隊為了網羅蕭長滾長期在台北練球,不懂棒球的白髮嚴孝章一句話,一週的時間,球場就等在那兒。那是何等的熱情、何等的氣魄,那又是何等意氣風發的年代。

對,就是熱情,誰還有對棒球的熱情,有的只是對名次的激情吧。我也莫說別人,我自己也是!

林華韋說,此次中華隊失敗主因,在於年輕球員的應變能力及抗壓性不足。葉志仙也持同樣看法,「選手的守備、攻擊方面也許有缺失,但落敗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選手的比賽成熟度不足。」

這我完全同意,但是,我們不是棒球新興國家耶,我們是很有傳統的亞洲棒球王國之一,我們多少次逆轉勝,多少次跟老韓、老日纏鬥十幾二十局,不認輸就是不認輸。怎麼會現在來討論選手應變能力與抗壓能力呢?這些年,臺灣棒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都去國外了嗎?這好像也不是很好的藉口,老球員都不打了嗎?沒有陳金峰押陣,中華隊就不叫中華隊了嗎?

要打亞錦賽了吧?棒球協會在幹麻?我很好奇。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hming&aid=294386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在等待
2009/05/14 09:29

說得很好!

我們很容易遺忘,越是紛爭的事件,越容易遺忘,因為一個頭裝不下那麼多思維。。。。特別是體委會!

世運及聽奧,大概就讓他們難以分身了,我也在等待,如何面對亞錦賽,特別是這個骨家到底要往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