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將圳之歌》/文 雲天 讀詩感
2008/01/24 14:54:57瀏覽671|回應1|推薦19

《道將圳之歌》/文 雲天  讀詩感

簡政珍教授在《台灣現代詩美學》一書曾對長詩下過一句評語,個人非常認同,引用至這裡與大家分享『有時,長詩的敘述,是以意象的環鏈,彼此呼應,彼此映照而推展』(343頁)這首詩透過一個「是誰」帶出地球上兩個不同時間相同地點的對照,另一個「是妳」可以解釋是當前的道將圳,也可以是另一個想像或是回憶的「你」(即創作者本身),敘述的本身不是說故事,隨著時空自由的聯想,也因為這種飄移的感情,反而使得這首讀起來格外的抒情韻致。水的意象引用在詩中,不論是何種型式、樣貌,它是牽動敘述的環鏈,表象是點點滴滴的時間之流,事實上道將圳每一處的流動,讓讀詩人聽到歷史的迴響,跨越著時空,過去與現在的道將圳同時出現在詩的同一空間,這也是詮釋當下的一種感情。

連著「是誰」的三次設問讓人目不轉移的投入詩文,接著以「我的夢裡/我的眼眸/我的耳翼」從虛幻到實物真實的出現,在一段早已熟知卻不易想起的「諸羅佳話」,隨之而來的呼應「是妳」將道將圳一點點的從自然的角度,「最難割捨的第一滴水聲」呼之欲出,以不同面貌呈現在讀詩人的想像中,如「蒼穹下的一泓/綿延不斷的活水源頭/蜿蜒的風姿」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顯著的標的物踏著歷史的餘跡,將道將圳在時間與空間之中源源不絕的存在證明著,如「古代的糯米橋/百年的龍眼樹/土地公廟的奉茶亭」。

最後以「傳說」一代傳承著一代口耳的方式,跨越著自然與人文的結合,也縱橫古今的時空,提醒著生命不曾消逝,消逝的也許是眼前的你我,而存在的依然存在,如同北緯2327分的回歸線。最終是抱持懷思敬畏的心,如同對母親的尊敬,永恆而不滅。

 

                                張晴淺讀,盼海涵     

                                初稿1/21   修繕1/23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gnes0512&aid=1564329

 回應文章

雲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她一點一滴心得的累積,是我一點一滴創作的感動
2008/01/26 09:33

張晴賞析詩文的方向,與讀詩的角度,總能令雲天讚歎

她一點一滴心得的累積,是我一點一滴創作的感動

我非常欣賞張晴,因為--
她的賞析包含著一般讀者寬容的心思,與專家學者探究學問的認真與執著

感謝張晴

雲天敬上


聶魯達說:「在詩歌的堂奧內只有用血寫成並且要用血去聆聽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