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3 16:40:03瀏覽845|回應0|推薦2 | |
片名:所羅門的偽證後篇:裁判 / Solomon's Perjury II: Judgement 上映日期: 2015-04-17
★ 國二男生離奇死亡,引爆校園醜陋真相!校內公審,震撼開庭!
我想應該會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討厭看完了一部片卻沒看到結局,所以,如果你的娛樂預算不多的話,建議可以直接看後編,這是當我看完七分鐘的前情提要後的感覺,但我可不是精算出來的,是開始後到後編開始前,我看了一下時間,七分鐘~ 除非片頭廣告超長,否則就是七分鐘啦~
↓ ↓ 我是防雷線~~ 我會暴雷,如果不想被我雷到,就快走吧~~~ ↓ ↓ ↓ ↓ ↓ ↓ ↓ ↓ ↓ ↓ ↓ 在學生時代,年輕的學生們總是很需要朋友的友誼,很需要同儕之間的認同,總會為了博得朋友之間的好名聲,而做出許多違背自己意願的舉止,這在年輕時會覺得是合理的,但是這真的合理嗎?看著女主角的母親對她說,這不是你的風格,女主角衝著母親說什麼是我的風格?這真的讓我心有戚戚焉,回想自己當初學攝影,拍得還算過得去,當時不小心得了學會年度第二名,學會問我要不要參加全國聯展,我只回個人不想參加一年一度全國大拜拜,但是沒想到應該自由參加的活動,竟然變成學會會員投票表決我要不要參加,當時心裡超級不爽的,後來我仍然堅持自己的自由意願,選擇不參加,但是後來也和那群朋友漸行漸遠,這難道也不是一種霸凌嗎?而母親所說的一句"這不是你的風格”,何嘗又不是一種語言暴力,只是語氣溫和了點,但骨子裡的精神是不變的。 這個世界上向來有一種人,要求別人要一視同仁對待所有人,但是自已卻用更惡毒的語言向別人施壓,片中的死者就是這樣的一種人,隨著審判的過程,真相逐漸的清晰,到底什麼樣的狀況才叫霸凌,或許我們會認為被暴力對待的人很可憐,但是受害者同時也有可能是加害者,就像那2個女生指控"看起來"像是壞學生的男同學是凶手一樣,她們是受害者但同時也是霸凌事件的加害者,就像死者壓迫別人去做一些無益於他人,但也違背自己意願的事一樣,這也都是一種霸凌,所以死者真的可憐嗎?要為他討公道嗎?隨著審判持續進行,也讓人漸漸明白,忽略這些事件也是一種霸凌,所以霸凌這種事說起來也是很廣泛,每個人很有可能隨時都在霸凌其它人,這可不是無限上綱,是無線上網,咦~~哈,打太快搞笑了... 霸凌其實無所不在,不光是校園,還有職場,現在又多了個網路,還記得多年前的玉女紅星阮玲玉嗎?再看看現在的新聞"蔡桃桂"的自殺事件,同樣都是因為人言可畏,這一種披著正義外皮的語言霸凌最可惡,但是台灣的社會能夠容許這樣的"所羅門的審判"嗎?會不會又讓人像cindy一樣,承受壓力到達一個臨界點後,選擇了輕生,所羅門的審判又真的公平嗎?對被審判者來說會不會又是另一起霸凌事件?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又有多少人以自殺為手段,逼迫他人配合自己的行為,看看許多的社會事件,有多少女性同胞認定自己處在弱勢,而以自殺為手段,逼迫她的男友或丈夫不得離開她,用自殺的方法硬把2人綁在一起,這不也是一種霸凌嗎?再來看看靠北部落客事件,當霸凌成為一種習慣,人生還剩下些什麼?只有霸凌別人,和被霸凌嗎?
雖然這部片的寓意深遠,但是仍然是一貫的日式風格,而且居然拆成上下兩篇,真心認為,濃縮一點拍成一集就好,這部2個半小時的電影,我有一半的時間在放空,有一個小時的時間睡著了,但是居然還能看得懂,真的有必要把戰線拉得這麼長嗎?
看這部電影時,我熊熊想到以前曾經讀過一本書《2隻老鼠》,同樣是在講述霸凌,也同樣都演變成了命案,或許這樣的故事不會是個案,也有助於讓人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究竟是不是因為人類的劣根性造成這些不斷發生的事件,還是我們故意視而不見,放縱這些不公平的事件一再的發生?任何事情都會有源由,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很有可能引發極大的反應,影片到最後,現任的校長說一直不明白為何在這所學校,會完全沒有霸凌事件,現在終於明白了。我看到這裡心裡的OS是:校長你想太多了,人的記憶是會淡忘的,何況是後來入學的學生,有些人就和校長一樣根本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能說這種"烏托邦"世界,或許有,但我根本不知道它在那裡啊?這是否就像我們印象中的桃花源呢?也許,所羅門會有答案吧....
後記:有朋友問為什麼片名叫所羅門的偽證?凱撒不行嗎?屋大維不行嗎?呃~你書讀到那裡去了,因為所羅門王是聖經故事中提到的人物,傳說是上帝指派的最有智慧能斷定是非對錯的人選,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二個母親爭奪一個小孩的故事,但那不是重點,重點在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如果,最聰明的所羅門王說謊了呢?他說謊,又有誰能判斷出是與非呢?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