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14 03:27:26瀏覽2306|回應1|推薦5 | |
取材1950年代美國電視真實事件,Robert Redford(1936-)導演,細緻重現當時生活樣貌,節奏穩穩當當,並不乏味,劇本、演員皆具水準,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導演、男配角(Paul Scofield)、改編劇本。 1956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益智節目「21」(Twenty One),廣受歡迎,晚間時段吸引全家大小坐在電視機前等候播出,連修女也按時收看,每集題目鎖在銀行保險箱,派警車護送至NBC電視公司錄影現場,主持人介紹兩位參賽者,揖讓而升,各自進入隔音玻璃室,透過耳機、麥克風,選擇不同範圍(歷史、文學、理化、電影、時事、..)分數題,接受主持人Jack Barry(Christopher McDonald)提問,答對得分,且繼續選答,看誰先累計至21分獲勝。 當時衛冕者Herb Stempel(John Turturro),猶太人,天文地理博聞強記,除累計獎金數萬元,也成鄰里驕傲。但廣告獨家贊助商(Martin Scorsese)不滿意他鏡頭前表現,嫌他外型平庸沒有魅力,又自以為是愛插話,以致產品銷售量無法提升,要求電視公司另找一個順眼的參賽者取而代之。 節目製片人Dan Enright(David Paymer),正愁何處能尋有觀眾緣的新參賽者,一眼看到來電視公司參加另一問答節目面試的Charles Van Doren(Ralph Fiennes),此君溫文帶書卷氣,現職哥倫比亞大學講師,更驚喜的是,他出身文學世家,爸爸Mark Van Doren(Paul Scofield)是著名詩人兼文學教授,母親、叔叔亦是知名作家。 一旦相中這個人,怎麼看他怎麼喜歡,怎麼回答都滿意,即使Charles並無自信參賽,遑論取得衛冕資格,但製作人力勸他不可妄自菲薄,運動界有棒球明星狄馬喬(Joseph Paul DiMaggio,1914-1999),知識界也需要明星,更認為他堂堂英美文學碩士,當講師週薪才86元美金,實在太委屈,不如來節目當明星領獎金。 製作人這廂找到新人,回頭要求不上相的衛冕者Herb主動放棄,並可領走一筆錢。Herb當然不同意,但他能衛冕數周,實因製作單位事先告知題目答案,若不走人,又斷絕事先演練,後被挑戰者打敗,一毛錢都沒有,衡酌再三,領錢划算,同意走人。 惟讓Herb難堪的是,製作單位要他在節目中選擇電影題,故意忘記195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馬蒂」(Marty,1955),這麼簡單的常識題,電視機前觀眾都忍不住幫他回答,在他假裝遲疑30秒後,卻答「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1954),讓挑戰者Charles輕易取得答題權,進而後來居上,拿到21分獲勝。 一夕之間,Charles家喻戶曉,成為偶像明星,觀眾信件紛至,課堂學生爆滿,製作單位要保住他衛冕資格,也開始讓他預習題目,進而預知答案,Charles深覺作弊不妥,製作人搬出似是而非理由:Gregory Peck不會開飛機,仍可演「晴空血戰史」(Twelve OClock High,1949)空軍英雄、艾森豪總統(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講稿都是請人代筆,最重要的是,Charles身陷名利雙收誘惑,只好擱下道德良知。 國會監督委員會調查員Richard Goodwin(Rob Morrow),懷疑節目比賽有弊,多方查證後,國會要求前後衛冕者Herb、Charles出庭作證,Herb還是不討人喜歡,講到最後,只覺他患重度躁鬱,為錢胡亂指控;Charles則是反求諸己虛心認錯,得到所有人掌聲諒解。 結果,Charles為作弊付出代價,丟了講師教職,寫作賣文維生;製作人出國避風頭,1970年代重回電視圈;NBC電視公司、廣告商,從頭到尾置身事外,繼續賺錢。 本片令人想起以前老三台製播的問答節目,像傅影主持台視「分秒世界」、劉墉主持中視「分秒必爭」、李景光主持中視「挑戰」,那時沒有電腦,所有知識常識,都靠所學記憶,看主持人提問,觀眾興趣盎然,即使在電視機前回答,仍有成就感,若衛冕者不討厭,那就更引人入勝。 所謂作弊事件,如今習以為常,娛樂至上,誰還當真節目不能有劇本,但1950年代美國,甚至1980年代台灣電視只有老三台時期,觀眾相信比賽憑真本領,優勝者是真有學問。 編導熟悉電視製作環節,意在揭露媒體百般愚弄社會大眾,劇中每個角色都是真實人物,Robert Redford(1936-)導戲風格,向來溫文不張狂,藉故事推展,帶出1950年代服裝器皿,(lodge鑄鐵鍋經久不敗),還有彩色電視,生活水準跟21世紀相比,沒甚麼差別,何況,那時社會富而好禮,公民素質從裡到外都比現在高出甚多。 男主角Ralph Fiennes(1962-),扮像年輕有教養,不過,即使衣著乾淨、談吐溫文,總看他有股妖媚不厚實感,反倒是這幾年,人過半百,頭髮少了,還比較吸引人。戲裡真正加分是男主角的好家世、好爸爸,不只電視製作單位想找體面人提高收視率,調查員、觀眾也不由得嚮往高尚環境,家族飯後餘興是吟詩、接龍莎士比亞劇作對白,出身這麼良好,讓人不忍見他一敗塗地。 Paul Scofield(1922-2008)詮釋父親正義道德形象,非常自然不費工夫,這個爸爸不是棒打出孝子,從未疾言厲色,而是以身作則,言教身教,期許兒子不辱家門名聲。得知兒子衛冕獎金累計逾10萬元,直言這種錢來得太快,生命意義何在;等家裡有電視後,看到兒子答題,也跟著緊張焦躁,甚至抱怨製作單位不公平,覺得兒子選到的題目特別偏頗,最後乾脆關掉不看,免影響情緒。可惜劇本沒給他更多篇幅,全片最好看就是他與Ralph Fiennes幾場對談,他的不疾不徐、不離不棄,讓片中兒子壓力有所釋放、做錯事有所支撐。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