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29 00:01:00瀏覽115|回應0|推薦0 | |
這電影看得好煩,「Susan」這角色不討人喜歡,女主角Joan Crawford(1906-1977)也不對戲路。 簡單講,自私無腦美國紐約長島有錢人Susan(Joan Crawford),不願也無法處理自己婚姻問題,所有時間及興致都投入出外旅行、管別人閒事,她丈夫Barrie(Fredric March)因此藉酒澆愁,最無辜的是他們17歲女兒Blossom(Rita Quigley),平常唸寄宿學校,寒暑假去營隊,長年被自私父母冷落,仍非常善良懂事,渴望與父母一起生活,享受家庭溫暖。 至於Susan與上帝有何關連,因為去歐洲一趟,接觸特殊基督教團體及教義,回國後迫不及待對朋友宣傳,對別人生活下指導棋,自己得道也就罷了,最怕擾到全家雞犬不寧,若結局Susan離家出走宣揚上帝,反而令人佩服,偏偏她最後還是不捨得丈夫離開。 改編自1937年百老匯舞台劇,米高梅電影公司買下版權,屬意Norma Shearer(1902-1983)出任女主角,據說她不願意緊接「火之女」(The Women,1939)再演媽,尤其孩子一部比一部大,其實她應該比Joan Crawford適任此角,表演可能自然一點。 Joan Crawford演正劇或許可以,喜劇完全讓人笑不出來,尤其演一個沒辦法處理自己婚姻,想躲又躲不了的矛盾有錢人,從頭至尾都覺得裝模作樣,無法博取任何同情。 這電影問題真是出在Susan這角色,為人妻失職,為人母更失職,在外絕口不提家人,新朋友甚至不知她有女兒,久不見女兒,一見面只會批評她眼鏡牙套,女兒抱她還面露嫌惡,覺得弄縐她衣服,擠歪她帽子。 也許是Susan太不討人喜歡,相對而言,丈夫Barrie、女兒Blossom,以及暗戀Barrie的 Charlotte(Ruth Hussey),都非常善良理性,都為成全Susan,犧牲自己幸福快樂。 劇中Barrie覺醒長久以來夫妻不和,以致疏於關心女兒,他力圖振作,懇求Susan回家,重新建立夫妻感情,給女兒完整家庭溫暖。但Susan大半時間根本冥頑不靈,等Barrie真被氣走,又開始想他。 其實完全看不出Barrie與Susan互相愛對方甚麼,反觀Barrie與Charlotte,從外形到個性、到對話,都非常合適投契,Charlotte無論胸襟、人格及智商,遠遠高過Susan,卻必須忍痛拒絕Barrie求婚,成全這對夫妻。 Fredric March演得很好,醉酒狀態向來拿手,與Joan Crawford對話,都是起先耐著性子,越聽越氣,越來越兇回她話,從頭至尾都像忍到極限,隨時都會狠揍這女人一頓,如果全劇有任何所謂喜感,應該就是他被Joan Crawford惹毛後反應。 但這部所謂諷刺有錢人喜劇,除了明星表演讓人好奇外,內容真是乏善可陳,不知這群人經濟來源,從頭至尾不需工作,華服一套接一套,尤其穿插宗教聚會來家裡彈琴唱歌白吃白喝白拿,看著劇中Fredric March身為男主人跟著一群人入鏡,實在為他睽違兩年重返影壇轉型中生感到委屈。 導演George Cukor(1899-1983),在同一年度另有同質性很高的上流社會諷刺劇「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兩部電影評價天壤之別,問題還是出在人物設計及演員戲路。 附帶一提,Rita Hayworth(1918-1987)是片中朋友群成員之一,沒甚麼特色可言,不過,片中借用March之口,誇讚她一句:「妳很漂亮」,同時拍拍她肩膀,算是製片團隊有注意她的美貌。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