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體不滿足
2013/05/01 21:52:11瀏覽112|回應0|推薦0

人是主觀的,而一般正常人更習於用自己的觀點去看所見。正因此五體不滿足一上市造成絕大的迴響,其內容不過是生活點滴,也許也曾發生在自己身上或周遭,卻如此轟動。很簡單,原因只有一個:我們不曾去想像如果我是一位如乙武般的天生殘缺者,所看到的世界、觀點和感觸與現在有何不同。乙武透過他的自述成功地將他的生活展現在這本書中,帶給讀者們一個新的思考空間。人們受主觀性的思想侷限,又不願輕易地接受他人的看法,但在面對一位如此特殊的作者,帶著幾分新鮮幾分好奇的心情,不存成見。於是,作者筆下的一切,是如此平易近人而取得認同。 

翻閱這本書時,乙武天性的樂觀和溫暖溢滿文章。我被感動了,從一開始作者自述生平、及母親遲來的認識,沒有出現失望這個字眼。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希望,人要樂觀進取,活在當下,肯定自己的生活價值。生命要靠自己來創造,而不是可憐的靠別人替你安排,作者自身的樂觀元素豐富了本書的生命,亦豐富他自己的及我的。 

《五體不滿足》這書名取得真好──「有些人雖然生來四肢健全,卻過著昏暗消沉的人生,而乙武即使身體重度殘障,卻可以活得快樂自在,因此,『五體是否健全,和人生幸福與否根本毫無關係』,書名清楚地告訴大家乙武的生命姿態不僅樂觀進取,更顯現了自在和睿智。」 

「即使身體殘障,我還是每天都很開心。」翻開這本頗具衝擊性的書,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外表的殘廢,容易讓人沮喪,因而意志消沉,但是身殘心不殘的乙武卻能化阻力為助力,發揮最大的想像力,充分運用有限的條件,盡情享受生命的不完美,展現其又帥又酷的個人風格,令人讚佩。這種瀟灑的人品,並且對生命充滿樂觀、熱愛與勇氣的正面形象與特質,對於現今社會提示「即使五體不全,也可以有幸福的人生!」這是一本勵志好書。《五體不滿足》是乙武洋匡以輕鬆筆調敘述自己從出生、上幼稚園、進入小學、中學、高中,到目前大學生活的自傳。乙武遇到困難勇往直前不退縮、對自己所作所為負責任的態度以及視「殘障的身體」為「為達成上天使命的賜予」的樂觀、豁達與瀟灑,在在值得我們學習此振奮人心、鼓舞生命向上的力量。 

這本書一再提醒我們的是「心的有無」,有心人如乙武之不以殘障作藉口,勇往直前「為自己出征」;而無心的人即使四肢健全,卻不加珍惜、得過且過。我則對封面上的話特別有感覺「奇妙的身體,是上天送給我最有創意的禮物。」讓我覺得作者是一位很樂觀、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更不會因為身體的缺陷而頹喪的人。有一本書《生命追尋愛》中說到「每個人的背景、環境、外貌、心智……皆有不同,如果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那麼失敗是必然的;相反的,不在意自己先天的劣勢,執著於既定的方向,大步向前邁開,終將撥開烏雲,尋得一片清清朗朗的晴天。」這大概在描寫作者吧!在書中第二百二十二提到,如果有孩子知道乙武的故事,也許就沒有孩子會想自殺了,我們應該覺得很慶幸,而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五體不滿足》做了最佳的註解,不錯,「珍惜自己、活在當下」。各位,把「心」找回來,放在該做好的事情上,重新審視你的人生,就是這本書給你的啟示。 

但是身心障礙者仍是社會上被忽略的弱勢族群。雖然有殘障福利法等保護他們,各機關也或多或少有殘障設施,有些社會團體也積極的為殘障者提供服務,但家有殘障兒童的父母往往為逃避社會異樣的眼光而故意的隱瞞或放棄養育,讓其自生自滅的現象仍然存在著。為了使身心不健全者能立足於社會,除了殘障者及其家庭要有健康的觀念外,學校、社會、政府皆需扮演有力的推手來關懷這少數的一群。 

一位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的殘疾,稱之「五體不滿足」而心理健康的男孩,能夠在其家庭與學校教育中過著「正常」的生活是非常不簡單的。他從進入幼稚園開始後,小學、國中、高中、大學都在普通學校接受普通教育,除了本身及父母有著健康觀念及父母有著無限的愛心外,學校能接納他,讓他與一般學生一樣的接受正常教育是主要因素。 

身心障礙者能酷愛生命,充滿勇氣過著「平常」的生活,其本身、家庭、學校、社會的互相扶助與善意,才能造就殘障者健康的人生。書中著者所描述從他出生到大學的點點滴滴及調皮的生活,對殘障者、父母、教育者及社會大眾皆有所省思的。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a4567&aid=756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