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7 05:26:12瀏覽4100|回應18|推薦74 | |
在雪梨市中心的地鐵上下穿梭算一算也有十幾年了。地鐵出了站之後的地下街,自有地鐵近百年以來,在雪梨市中心的地下像章魚的八爪,更像蜘蛛的網絡,在藍天和鏡面高樓辦公室的底層建構成另一個地下城市。這個地下城市是有機的,它隨著地上市區的翻新也跟著翻新,所以有的區域充滿了最新的潮流名品店、飲食街,有些角落則是陳舊的不起眼。大體上算是清潔、安全的環境;是那種過了子夜從酒館或party回家時不必擔心要去地鐵乘火車的那種國際都市的地鐵。這個地下城市不但是雪梨市區上班族每天進出的地方,更是上班族中午出來午餐、逛書報攤及緊急採購家中剛喝完的牛奶、剛吃完的吐司和起司、年輕小姐們到一件5元的成衣店翻撿當季流行服飾、頭痛的上班族到藥房買止痛藥、傷腦筋的職業婦女到party用品專賣店為週末兒子的生日轟趴準備party bags、、、,總之,地下街是應有盡有,而且多半和上班族一樣一週開店五天,週末進城到地下街,因為許多商店不開門,反而缺少了平日上班時間的生氣。 在雪梨市區上班大不易!距離市區約20公里的郊區,開車只要20分鐘就進城了,但是一天的停車費要40-50元澳幣;如果買一週的地鐵票或公共汽車票,要三十幾元澳幣。最近市區與郊區之間特別做了自行車專用道,每天早晚騎二十幾公里上下班的上班族越來越多了;我的辦公室裡就有好幾位同事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雪梨地型多變化,上坡、下坡讓我連要換擋的手排車都不予考慮了,騎自行車上下班是絕對不在我的考慮之內的,因為本人有自知之明,如果我騎二十幾公里去上班,那麼一定一整天打瞌睡,班也甭上啦!午餐外食也花費多多。十年前平均一餐外食午餐只要花澳幣5元,現在至少得花澳幣10元,即使最便宜的麥當勞大邁克Big Mac meal套餐都得花7、8元澳幣。但是,在雪梨市區混久了,地頭蛇當然知道哪兒有經濟實惠的午餐美食。 上個星期五,忽然嘴饞,決定去雪梨市區Hunter Street「獵人街美食區」去吃午餐。「獵人街美食區」有中國南方、北方、新疆料理、韓國料理、日本料理、馬來西亞料理、印尼料理、印度料理、越南料理、黎巴嫩料理、土耳其料理、英國的炸魚和薯條Fish & Chips、德國麵包三明治、澳洲的肉派meat pie和香腸捲sausage roll、、、等等,充份反映出澳洲多元的飲食文化。前往「獵人街美食區」時,在雪梨Wynyard地鐵出口不遠的地下街,經過了一個不起眼的賣舊幣、舊鈔的小店Wynyard Coin Centre。 位於地鐵出口通往Hunter Street的地下街老區的舊幣店Wynyard Coin Centre,外觀很不起眼,是那種一般人多會匆匆走過而無視於其存在的小店。仔細瞧瞧,其實小店還頗有台北以前的中華商場的味道。小店裡有兩名年輕小夥子店員,但是進來的客戶幾乎都是中年以上的老頭子。呵呵!只是敘述事實,可沒有歧視喔!歐巴桑我一踏入店裡,頓時引來在場的其他客人的注目禮,也頓時『年輕』了好幾十歲。店裡除了那兩個年輕店員和新款紀念金幣、銀幣之外,大概都有一段有趣、待人發掘的歷史吧!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每天面對著教室前方黑板上方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照,算一算整整有12年了。不記得大學的教室裡是否也掛國父遺像?如果也有掛,那就整整看了16年了!難怪經過這舊幣店時,讓我驚鴻一瞥,不覺駐足觀賞。 櫥窗裡,1923年的10元孫中山與2007年的20盧比甘地排排坐;還有1942-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第三帝國的紙鈔、2008年非洲辛巴威的一張100 Trillion的紙鈔,數字大到連翻成中文都不知道該用什麼單位和一張2005年的10元澳門幣。 跟金髮藍眼的小伙子店員說想買櫥窗裡的那張1923年的中國紙幣,小伙子店員拿出一張用毛筆簽有兩個中文名字(見上圖)和一張用鋼筆簽有兩個英文名字的同款紙幣問我要中文還是英文簽名的。我心裡納悶:從來沒有看過中華民國的紙幣上有簽名的,而且還是兩個人的簽名!正在考慮時,小伙子店員又拿出店裡收藏的『中國錢』讓我挑選。怪怪!有好多各省的地方鈔票,還有偽滿洲國的,都是統一幣制前各地所發行的稀奇古怪的紙幣,有的一張面額不大的就要價好幾百元澳幣。這才發現,我不僅對民國初年的歷史模糊不清,連那時流通的貨幣也一無所知。欣賞完那一大本民國初年一直到1960年代兩岸的紙幣,好像快速流覽了中國的近代史,腦中一片混亂,便跟小伙子店員說我得回家研究一下那些紙幣的收藏價值再決定,今天先買1923年的孫中山!要中文簽名的。 這張印有國父孫中山像的中華民國12年發行的10元紙幣,我用三塊半澳幣買下來,對於我這個什麼都不蒐集的人來說,想到能擁有一紙中華民國88年前的歷史,就覺得真是太便宜了! 紙幣的正面印有流水號碼A128770、『拾圓』、『中央銀行』、『通用貨幣』、『中華民國十二年印』、『美國鈔票公司』,兩個中文簽名分別是『鄒敏初』(右邊)和『周斯銘』(左邊)。紙幣的背面印有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Ten、10、1923、Ten Dollars、American Bank Note Company和流水號碼。 上網查了一下,辛亥革命后,“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仍沿用舊名。“中國”和“交通”二行在民國初年,被定為國家銀行,繼續發行兌換券。后因袁世凱稱帝,而引起了討袁戰爭。接著各地軍閥進行混戰,財政狀況極為惡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兌現,引起了糧食和各種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使勞動人民蒙受了很大損失。1923年孫中山於廣州就任陸海空軍大元帥後,籌設中央銀行,1924年8月15日正式開幕,為中華民國有中央銀行名稱之始。所以我買的這張應該是中央銀行設立之後第一批發行的紙幣。 很好奇民國12年時,中央銀行難道沒有印鈔票的技術嗎?為什麼這張紙幣上印著是由『美國鈔票公司』印的呢?我記得以前在台灣時,新臺幣上都印著『中央印製廠』。照理說紙幣的印刷技術應該要比澳洲已經全面流通有二十多年的塑膠防偽鈔票的印製要簡單多了,更何況中國還是發明紙和印刷術的老祖宗呢!網上查了一下:十九世紀後期,資本主義國家入侵中國,紛紛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銀行、發行紙幣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這些銀行發行的紙幣都是在外國印製的雕刻凹版鈔票。1905年清政府派出人員去曰本戶部銀行學習印鈔技術,1908年在北京建立印鈔廠,並請美國雕刻專家海趣雕刻大清兌換券,這是中國第一塊用鋼版雕刻的鈔版,雕刻十分精美,頭像是攝政王的像,可是還未正式發行,1911年清政府就垮臺了。至今這塊鈔版還保存在北京印鈔廠。一直到1923年中華民國印製鈔票的技術仍然很差,所以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都是由美國鈔票公司印製的。這在今天看來,真是不可思議! 既然紙幣是由外國印的,那麼得如何控制流量哪?網路上一時也沒找到為何民國初年的紙幣都有簽名這回事。這讓我大膽、合理的假設:紙幣上的簽名是用來控制流量的;而兩個簽名是為了防作弊。 紙幣上的兩個簽名,鄒敏初是當時的中央銀行的廣東省行長,周斯銘則是當時的副行長。讀了網路上有關鄒敏初的一些記錄,他應該算是民國初年的貪官污吏之一吧?!雖然是清末秀才,又留過洋,但卻在國家四分五裂之時行賄、擾亂金融,差一點在南京被槍決,最終在抗戰期間病逝香港。 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業,其實在辛亥革命之後才真正展開。民國初年的混亂局勢,我從一張『流落雪梨地鐵的孫中山』十元舊鈔以一紙窺歷史,真是令人感嘆啊! ○○○●●●○○○ 後記: 民國十二年成立的中央銀行的壽命很短,到1929年民國十八年北閥成功,全國統一之後就壽終正寢了,與中華民國在台灣發行貨幣的中央銀行完全沒有關係。所以要找這張民國12年的十元紙幣的來籠去脈,還真不容易,因為手邊無法取得比較詳實的資料,只能靠網路,因此許多資料都是取自中國大陸的網站,特別是來自舊幣古玩收集的網站。希望中華民國的國史館有詳盡的資料保存,否則歷史記錄零落至此,也滿令人感嘆的! 參考資料: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