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6 02:00:15瀏覽4218|回應20|推薦83 | |
新聞閱讀:
最近有兩則與高等教育(即大學及研究所)的學費有關的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則是在台灣,監察院王院長說大學生翹課打工,『笨死了!』,引起網友廣泛討論;另一則在英國倫敦,學生上街抗議國會立法通過調漲學費,與警察發生衝突,並且還攻擊查理王子與妻子卡蜜拉的赴名人宴會的勞斯萊斯座車,嚇得車窗洞開的卡蜜拉花容失色。這使我想到之前聽友人說,澳洲在七〇年代時,無論是本國學生或者是外籍學生,在澳洲讀大學,全部都是免學費的。可惜,八〇年代末期,我以外籍學生的身份來澳洲唸書時,這項學費全免的政策,剛好剛剛被取消,本國學生有聯邦政府補助學費,而外籍學生就必須付全額學費。於是,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澳洲高等教育的學費歷史沿革。 ○○○●●●○○○ 背景:澳洲人口約有兩千兩百萬,與台灣的兩千三百萬相近。台灣有150所大學(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在1980年之後設立的),有三分之一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佔三分之二。澳洲共有42所大學,有百分之九十以上(38所)是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僅有4所(其中兩所是澳洲本地的私立大學,一所是英國某大學的分校,另一所是美國某大學的分校),私立大學是少數。 澳洲的中、小學是由各州的教育部管轄及支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經費。澳洲的大學高等教育則是由聯邦政府補助經費,管理則是由各州教育部及獨立專業組織核准、認定課程內容;即使是私立大學,聯邦政府也有補助經費(外國大學在澳洲的分校除外)。這點與私立中、小學也同樣接受州政府的經費補助是一樣的,只是公立學校所受的補助比私立學校多。 澳洲的第一所大學創始於1852年,一直到今天大學辦理約有160年的歷史中,只有1974 - 1988這短短的十四年大學高等教育的學費是全免的,完全不收一毛錢!但是七〇年代澳洲的所得稅率也比現在高很多。不知情的人猜測是因為那時澳洲沒有人要上大學,所以政府必須花錢請學生來上大學。這完全是無知的誤解!事實上,當時高等教育免費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政府及教育人士認為,提供免費的教育是確保學生的受教育的機會不會因為個人及其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而受到歧視。而實施十四年之後,又發覺免費的教育是齊頭式的平等,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公平與正義。原因是,免費高等教育實施之後,仍然是家庭社會、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唸大學的比例較高,因為家庭社會、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必須負擔起個人或家庭的經濟的担子,所以即使是免學費,仍然必須放棄唸大學的機會,投入薪資較低的就業市場。然後,社會經濟條件也無法提高,惡性循環。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都不乏類似的例子。 1989年起,當時的教育部長開始實施一種與畢業後就業所得相連結的助學貸款,等於是政府投資在學生身上,等學生畢業後,進入就業市場開始繳交所得稅,就是投資的回餽。這種助學貸款叫「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HECS-HELP,政府補助每一位本國大學生,包括公民及取得永久居留權非公民的大學生,約三分之二的學費;其餘約三分之一的學費是學生必須繳交的學費。而這必須繳交的學費,學生可以在每學年初一次繳清該年的學費(視所唸的科目收費),可享20%折扣;也可以視個人需要申請全額「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等到畢業後,找到工作,就業有收入了,而年所得扣除哩哩拉拉的扣除額後的應稅所得,如果超過澳幣三萬八以上(目前匯率約A$1 = NT$30,這基本收入標準會依整體就業市場的薪資水準調整),國稅局會自動從每月的薪資中,由雇主代為扣除應償還的助學貸款的本利給國稅局。有一點像在償還房屋貸款,只是利率非常、非常低(但是有隨每年物價指數調整喔!)據友人唸會計及資訊雙學位,並考取會計師執照的兒女計算過,這筆貸款的錢如果放在銀行定存,所生的利息支付貸款利息綽綽有餘,所以,有錢也不必急著還清這助學貸款,慢慢還就好!(雖然國稅局有獎勵貸款人提前一次還清或者每次償還500元以上,可享20%的折扣!) 這點我倒是可以佐證。我於九〇年代初期,以永久居留身份在雪梨唸第二個學位時,就與之前以外籍學生身份唸書時的學費差很大。而且我那時也有利用「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後來就業之後,才陸續還款;因為是從薪水中稅前就扣除還款,所以毫不感覺有在還款。 八〇年代末期,澳洲大學開始向大學生收取補助後的學費,提供任何本國大學生都能申請的「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同時還提供個人及家庭經濟較差(有社會福利部認定的收入上限)的大學生社會福利金,可以支付學生很基本的生活費,以排除其因經濟因素而必須放棄讀大學的機會。從那時起,澳洲的大學高等教育就採取這種國家補助,助學貸款和社會福利,三管齊下的方式,來確保每位想上大學的學生,不會因為家庭社會及經濟因素而被排除在外。對於不到總人口數百分之二的原住民上大學,有更優惠的資助。 這樣三管齊下的大學高等教育的學費及支援模式,實行二十幾年以來,到目前為止社會及朝野兩黨都尚沒有覺得有修改的必要,雖然仍然有極少數的左派人士,對於大學高等教育抱持崇高的理想,認為大學 University 是思想自由、社會改革的原動力,仍然鼓吹類似歐洲社會福利國家的由國家全額支付的免費教育,這在可預見的未來,以澳洲現有的稅制是不可能實施的。 ○○○●●●○○○ 大學高等教育的公平與正義,牽扯的領域其實非常廣泛,例如:該國是大政府制,國家向人民徵收高稅率,提供人民絕大部份的福利與服務;還是小政府制,人民繳交少少的稅,以維持最基本的政府結構,社會機制多仰賴民間私人供給,使用者付費。這牽涉到稅制、所得分配及社會福利支援。如果整個社會的機制無法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光是討論學費的多少,只能治標,影響畢竟有限。另外,大學的進入門檻的評鑑、多重申請資格方式(高中畢業生與成熟年紀社會人士有不同的申請標準)和普及度,也影響其公平與正義。本文僅僅就其中的部份因素,閒聊澳洲的經驗。 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即使如澳洲這樣三管齊下的方式,每個學年度之初,學費調漲仍然是社會及朝野熱烈討論的教育、政治議題。原來公平與正義的追求,是一個移動目標,沒有止境!而建立一個靈活的改革機制的重要性,應該不下於短期目標的達成。 至於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打工?我想,每個社會的狀況不同,每個人的經濟條件也不同,當然是各自斟酌囉!根據此地的經驗,這裡是「由你玩13年(基礎教育:幼稚園一年加上12年級)」,上大學進去容易,出來難!大學部的功課,不會比研究所輕鬆。當初來澳洲唸書時,很大的一個文化震撼就是多數澳洲學生是大學畢業就加入就業市場,很少有在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情形下繼續唸研究所的。研究所多數是有幾年工作經驗後,有需要、有興趣才會繼續深造。當然,也有走學術研究路線而一直留在校園裡的。 這與我二十幾年前在台灣的職場上(跨國公司),擁有碩士學位被錄取的機會較高、升遷機會機會也較高,是很大的文化差異。如果以人口數及經濟體的大小而言,台灣就業競爭的壓力,應該與澳洲相去不遠吧?這一點是我比較想不通的。而以我在澳洲職場的觀察,文憑只有在出校園時應徵第一份工作時比較有影響,接下來就完全憑本事及在地工作經驗表現了。因此,此地的大學生在校時,如果就開始到與自己所學的相關的產業見習、打工或是社會服務,對畢業前的校園招募是絕對有幫助的。 ○○○●●●○○○ 參考資料: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