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12 04:50:52瀏覽2087|回應35|推薦76 | |
今年五月曾經寫了一篇有關本州(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教育部在十所小學實驗教學,以評估在現有的選修的各宗教課程之外,另外提供「道德倫理」教育的可行性(詳見:澳洲小學裡的道德倫理教育)。上個月(十月底),實驗教學的報告出來了,學生、家長及老師的反應都非常正面。目前州政府教育部正把實驗教學評估報告公佈在網路上,以接受各方面的意見。預計本州的小學將會於明年第二學季(2011年四月)開始在小學裡教授「道德倫理」課程。原有的各宗教課程仍然維持自由選修。 十週的「道德倫理」實驗課程是由非政府的民間機構St. James Ethics Centre與多位澳洲大學裡的哲學博士設計的以情境討論為主的道德判斷架構。直得一提的是,此「道德倫理」課程的構想七年前由本州的「家長與公民協會」(Federation of Parents & Citizens' Association of NSW)提出,並且與St. James Ethics Centre聯手向教育部提案,有一個在我看來很有趣的成案原因,那就是:依照本州的教育法令,學校必須提供各種合適的宗教課程,家長有權選擇讓小孩上或不上宗教課。對於選擇不上宗教課程的學生,學校有責任安排合適的活動讓學生參與,而這些活動一般都是讓學生自習、看課外書、看電影、、、等等,並沒有特殊教育的意義。因此,不上宗教課程的小朋友被認為是被教育體制剝奪了瞭解如何營造一個美好的道德層面的生活的權力(What it means to lead a morally good life),而有被『歧視』及造成精神傷害之嫌。這個「沒有能力營造一個美好的道德層面的生活,足以造成精神傷害」的說法,對我來說蠻有震撼力的,我從來沒有作此聯想;不過,仔細想一想,道德判斷力對一個小學生未來的一生,真是太重要了! ○○○●●●○○○ 此地的小學,經常有東亞國家新移民來的家庭的小朋友插班,常聽其家長以不屑的口吻說澳洲(其他西方國家也一樣)的小學數學程度比東亞國家的小學低。但是,以我的觀察東亞國家的小學數學程度可能在補習、考試制度之下鍊就了一身好功夫,但是碰到這種表達觀念的討論課程就變成啞吧一樣,很難與本地成長的小孩相比。就連我二十幾年前初來澳洲唸書時也是一樣,倒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從小的教育模式就沒有道德判斷這樣的訓練。中、小學時的教育就不用說了,即使上了大學,在商學院有「企業道德」Business Ethics或「勞工關係」Industrial Relations之類需要以社會價值觀與原則做是非判斷的課程,幾乎全是與現實脫節的老師在台上照本宣科,學生在台下打牌、吃雞腿、讀小說或準備其他主科的考試、、、消磨時間。等到考試時,再背教條和幾篇八股文,大概都能過關。蓋「營養學分」也! 對照我小時候在台灣的教育模式,我是非常羨慕此地的小學生的學習環境的。看到電視上播映≪Religion in the classroom≫(見下方連結,附辯論影片)邀請參與「道德倫理實驗教學」的小學生、家長代表、宗教界、課程設計的學術界及教育界針對在小學內增加「道德倫理」教育做辯論,我實在對此地小朋友的道德推理及表達力的成熟度印象深刻。 ○○○●●●○○○ 最近,台灣社會看到法官判頗好政商共舞此道的前總統一票人馬,假金融改革之名,暗地收取不當利益鉅款,全部一審無罪;又看到號稱擁有第四權的媒體名人,以自我的意識形態凌架於事實基礎的方式,在選舉造勢場合中,以罵粗口凝聚群眾的支持。不久之前的選舉,還演出醫生集體公佈某候選人的病例資料,凡此種種,真是令人瞠目結舌。整個感覺就是「亂」!讓人感到台灣的社會價值觀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中快速流失。也許這是選舉到了的「蝴蝶效應」吧! 台灣每逢選舉造勢,就經常聽到候選人、助選人甚至少數選民鼓吹『有比道德更高的價值』,以為自己的自私自利的行為找合理化的藉口。『有比道德更高的價值』這句話的邏輯誤謬在於:道德是基於價值觀的判斷。價值觀是個人深信不移,放諸任何情境皆準的觀念。如果說『有比道德更高的價值』,那麼鼓吹這種說法的人,只有兩種可能: 1、根本不知道自己信仰的價值是什麼;或者, 2、根本在做違心之論。(只能二選一) 在選舉的氛圍緊鑼密鼓、漸上塵囂之際,檯面上的大人們猙牙舞爪的賣力演出,家長們心急如焚的擔心要怎麼教育自己的小孩。也許回歸基本的社會價值觀來檢視每一個人、事、物,做理性的道德判斷應該是維護社會基本運作架構的底限吧! ○○○●●●○○○ 參考資料: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