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2 22:03:31瀏覽1356|回應8|推薦37 | |
參見新聞: 聽聞作家張曉風女士最近上書「報告總統 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更不惜向民選總統下跪請願,真的是為這位以蒼生為懷的作家不捨! 感覺上,在台灣,每每有土地釋出開發時,總是以這樣的劇碼上演:土地開發計劃不聲不響的就決定了,等到大眾知道時,生米已煮成熟飯,然後就引起各種勢力的抗爭。在中國,這樣的劇碼改成是:世界知名的建築設計師在崛起於世界地圖上的中國大都市裡,用前衛的設計為歷史城市換裝,傲視全球。這,據說是以成千上萬被驅走的原住戶的悲劇換來的光鮮亮麗!北京奧運如此,上海世界博覽會如此。 土地開發計畫是不是一定要以鬧劇或悲劇收場呢?可不可以演一場喜劇呢? * * * * * * * * * * * * * * * * * * * * Barangaroo (發音 ba‧'ran‧ga‧roo,見下方我用「愛瘋」的傻瓜相機拍的照片)是我每天中午上班午餐時間健走的地方。人上了中年,多吃是白吃,運動不可少!在這兒,每天中午都有人來健走,更多在市區上班的年輕俊男美女來此慢跑、騎腳踏車。還有辦公區裡的健身房教練帶領上班族男女會員到這裡做戶外訓練,所謂的Boot camp。有的肌肉碩健的男生、不在乎路人眼光的女生,更乾脆脫了剩短褲在港邊曬太陽,令人見怪不怪!我通常來回走一趟,共約三公里,四十分鐘;走完,流汗,全身舒暢。否則,坐一天辦公室,這把老骨頭受不了啊! Barangaroo是雪梨港灣剩下來的最後一塊空地。總共有22公頃。2006年本州政府決定重新開發此塊土地,將其與雪梨市區連結起來成為雪梨市及本州的休閒、娛樂、住宅、辦公、商業、觀光、綠地、、、新地標,讓所有的澳洲人及觀光客都能享用這塊地。Barangaroo自始以來就是貨船上、下貨物的碼頭,有The Hungry Mile之稱。因為十九世紀末,貨船在此靠岸,尋求上船打工的勞工就在此列隊,任船東挑選,身強體壯、運氣好的,被挑上船工作,隨船出海去,就不會餓肚子;運氣不好的,被迫留在碼頭上,沒工打、沒錢賺,就餓肚子。這個景象我沒看過,倒是我經常在25樓的辦公室裡,看見這塊碼頭有貨船卸下成千上萬的進口車,高級車是全車以透明塑膠保鮮膜封住,由機器送上拖車,一般車則由人工一部一部開上拖車,送往本州各地的汽車經銷商。也經常在25樓的辦公室裡,看見豪華遊輪在此碼頭靠岸,有國外旅客在此下船遊覽雪梨的達令港Darling Harbour;本地人則是登船到下一個港口當外國遊客。每次在25樓的辦公室裡看到船上的旅客在游泳池畔喝著雞尾酒,就恨得牙癢癢的直嚷著也要渡假去!這麼大的一塊碼頭空地,也是2008年全球天主教青年大會的會場之一。那時,梵諦岡教宗乘船到此,在搭建的講臺上對與會的天主教青年講話時,我也在25樓的辦公室裡看得一清二楚,還有同事拿相機瞄準教宗呢! Barangaroo開發計劃的第一步就是由州政府都市計劃處設計一概念計劃Concept Plan,主要是規劃綠地、海岸線、公共空間、商業、住宅等等空間的比例。同時開放民眾將此塊地命名,Barangaroo一名最後奪魁。Barangaroo一名是來自於本州早期知名、有貢獻的一名土著婦女﹝見Barangaroo, a woman worth remembering﹞,她的先生也是本州早期知名、有貢獻的一名土著名叫Benelong。而今天雪梨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 所在的那片港口小半島,就叫作Benelong point,可與Barangaroo小半島,夫妻兩邊相望,成為雪梨港的兩大地標。 開發計劃的第二步就是根據概念計劃,向國際招標,吸引了139個國際都市設計案。整個Barangaroo 發展計劃 全部都公開在網路上,有影音說明,有電郵可發表意見,有Facebook可隨時得知最新新聞、活動,只要你想了解、參與或表達對此一塊地的開發計劃的意見,有太多的管道可以利用!(唯一沒有用的管道就是向總理上書!呵呵!) 上網看了一下Barangaroo的開發計劃,才發現,這塊空曠的港灣碼頭地,將於2014年完成第一期開發。這22公頃的空地,將來會發展成三部份:南端與達令港碼頭相接觸的一部份,將發展成商業、住宅、娛樂區,會有500戶平價公寓、一國際旅館、吸引國際公司當區域總部的辦公大樓、超市、零售業、農夫市場、劇場、圖書館、、、等等。中間的部份,會將現有加蓋水泥除去,露出原來的兩個小海灣,會有一個浮在海面上的戶外游泳池、、、,這會是水上活動一區。北部一端,則會在除去水泥蓋之後,露出自然的海岸線,再以南端建大樓挖出的土石填海,擴大土地面積,成為Headland Park綠地公園。網路上的電腦模擬,已可清楚的讓市民及所有有興趣的人看到Barangaroo的未來,真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前景。我可以想像到時候我中午健走時,所看到的景物會比現在的空曠無一物,有趣得多! 整塊地的開發,有專門立法行事、監督;更有公民組織專門監督整個計劃以能使大多數的人受益。經濟效益、環境及生態評估,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份條件;可持續性的發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將人文、社會因素也考量進去,讓未來所有的子孫及其所處的環境,都能沒有負擔的和我們這代人一樣享受這塊公共空間,才是再開發的重點!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