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興亞人:自作孽不可活
2015/06/09 17:04:09瀏覽1941|回應0|推薦0

羅興亞人:自作孽不可活

5月6日,聯合國難民署發表聲明,對幾天前在泰國南部人口偷渡營地發現幾十具羅興亞人偷渡者屍體表示嚴重關注。在此前後,「羅興亞人難民潮」也成為許多國際組織、國家和媒體熱議的中心。

羅興亞人難民潮

引發全世界關注的羅興亞人難民潮,究竟到了怎樣嚴重的地步?

聯合國難民署和國際移民組織(IOM)的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從緬甸、孟加拉國兩國出發成為國際難民的羅興亞人總數估計達到2.5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近一番。

這些羅興亞人偷渡主要循海、陸兩條路線,海路直接或間接從緬甸、孟加拉國乘船出境,目的地是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或任何願意接納他們(不論合法或非法 身份)的國家,陸路則由緬甸東南部克拉地峽上的德林達依省偷越緬泰邊境,進入泰國南四府(宋卡、也拉、北大年、那拉提瓦)地區,再由那裡向南進入馬來西 亞。還有些難民走的是折衷路線,即先從海上逃到泰國南四府,再從陸路偷渡去馬來西亞。

歷史上羅興亞難民大多選擇較為安全的陸路,因為泰國南四府是泰國的穆斯林地區,且治安一向混亂,而穆斯林佔多數且經濟較發達、社會較安定的馬來西亞,則一 直是許多羅興亞人心目中的「樂園」。即便走海路的難民也常常把南四府當作中轉站,或從孟加拉灣海路抵達這裡然後循陸路偷渡馬來西亞,或再根據「蛇頭」的安 排,搭乘「大船」偷渡到其它目的地。

但近年來泰國政府、警方和軍方開始加強對「蛇頭」的打擊力度,邊界管控明顯加強,南四府這個至關重要的羅興亞難民中轉地,許多「蛇頭」和偷渡網絡遭到查 處,這給漂泊中的羅興亞人帶來了更多的災難,文章開始提到的那幾十具羅興亞人難民屍體,就是循水、陸路偷渡入泰國等候中轉,卻遭到「蛇頭」虐待的不幸者, 有目擊者稱,他們中許多人的確死於毆打和飢餓。

死者已矣,仍然活著且漂泊在海上的羅興亞人卻需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沒有國家願意接收他們。

印尼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日前該國海軍明確表示,不歡迎這些穆斯林,將驅逐非法進入本國水域的羅興亞人船民,不允許他們登岸;馬來西亞雖未明確這樣 表態,但已有報導稱他們事實上打算甚至正在這樣做,有報導稱,馬來西亞執法船在對待羅興亞難民船時遵循「只搭救可能沉船遇險者」的「潛規則」。

一些國際組織稱,如今棲身難民船、掙扎波濤之際的羅興亞人達數千甚至數萬,他們的人數無從統計,許多人已在海上渡過數週甚至數月之久,不少船隻有過被多國執法船驅逐或拒之門外的經歷。

事出有因

羅興亞人是公元7-8世紀起在孟加拉形成的,系阿拉伯、波斯商人和印度、緬甸各族居民不斷融合而成的混血民族,信奉伊斯蘭教。19世紀,大批羅興亞人因饑 荒、戰亂等原因從孟加拉侵入今緬甸若開邦阿拉干地區的貌奪、布帝洞地區。在當時,緬甸和孟加拉同屬英屬印度殖民地,這種人口遷徙屬「境內移動」,在法律上 並沒有什麼問題和障礙。

但到了上世紀20-30年代,由於羅興亞人越來越多進入緬甸,羅興亞人素質低,好吃懶做,再加宗教原因,不被認同, 且生育率明顯高過當地信奉佛教的緬族等各民族,矛盾變得十分尖銳,一些緬甸人將許多社會和經濟問題歸咎於「印度人(當時對羅興亞人的稱呼)搶走了屬於我們 的東西」,其高潮便是1938年7月的緬甸宗教大衝突,當時共導致1227人死亡。二戰期間緬族民族主義者一度試圖依靠日本人驅逐英國殖民者,而部分羅興 亞人則站在英國一方,試圖借此驅逐緬族,奪取他們的土地和財富。二戰結束後緬甸獨立,獨立之初羅興亞人曾力圖阻止緬族人返回若開邦,雙方積怨更甚。

吳努時代,佛教被定為緬甸國教,只佔總人口比例不到10%的穆斯林被分為四類(羅興亞人、緬族穆斯林、印度穆斯林和印緬混血穆斯林),人口最多的羅興亞人地位最低。

1982年,緬甸軍政府推出《緬甸公民法案》,規定只有緬族和其它被證明1823年第一次英緬戰爭前就定居在緬甸的其它族裔才能享有「完全公民」 (full citizens)待遇,1823年以後來緬但出生於緬甸的則只能算「非完全公民」(associate citizens),出生於國外但移民後入籍的則為「歸化公民」(naturalized citizens),其權利逐級降低,而羅興亞人甚至連「歸化公民」都不如,他們沒有國際,甚至不被承認為一個民族,在緬甸官方文件中被稱作「孟加拉 人」。軍政府時期對羅興亞人嚴厲打壓,製造了20萬以上難民,但由於政府的高壓措施,教派間的衝突被勉強壓抑,很少發生大規模暴力事件。

2010年緬甸當局實行改革,在引入普選時向羅興亞人等不被承認的民族居民發放「白卡」,算是勉強承認其合法居民的身份,此後在當局推動下,緬甸國會通過法令,允許「白卡族」獲得選舉權(但沒有被選舉權)。

在當時「白卡改革」得到政府、反對派和許多政治團體的支持,但2012年起的一系列教派衝突導致形勢急轉直下。

2012年3月28日夜,3名羅興亞人在公車上搶劫並姦殺一名若開邦緬族婦女,導致族裔間衝突加劇,但當年6月3日一群佛教激進分子卻以此為由襲擊當地一 輛公交車並殺死10名羅興亞人,雙方隨即展開「以血還血」的循環報復,導致180人死亡,逾10萬羅興亞人淪為難民;2013年3月20日,緬甸密拉鐵市 一間穆斯林金店爆發佛教顧客和羅興亞人店主間爭執,佛教顧客被毆打,聞訊而來的佛教激進分子搗毀了金店和附近的羅興亞人店舖,當晚羅興亞人激進分子殺死一 名僧侶作為報復,結果再度引發循環暴力,後來又有一婦女小販無故被穆斯林淋汽油而燒重傷,這次席捲緬甸腹地的教派衝突導致43人死亡,逾1300間房屋被 毀,1.2萬人淪為難民。

這僅是教派衝突中最激烈暴力、傷亡最慘烈的兩起,規模較小的教派衝突則頻繁發生。

自作孽不可活

緬甸政府在2012年後愈演愈烈的教派衝突中表現軟弱,引來許多質疑。但吳登盛當局也是有苦說不出。

因為此前軍政府的高壓政治引發國際間廣泛批評,並導致緬甸長期被孤立和制裁,吳登盛上台後努力推動改革,希望借此改變執政形象,爭取打破國際孤立,獲得更多投資和援助,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便不敢採取過於強硬的手段彈壓雙方的激進言行。

以昂山素季為首的全國民主聯盟等反對派在羅興亞人問題上也長期保持低調和緘默,因為他們需要爭取佔全國人口70-80%的緬族,和90%以上的佛教徒選 票,而「969運動~佛教徒不買穆斯林商品」等佛教僧侶激進團體,更曾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今年10月緬甸將進行立法選舉,一心借選舉上台的民盟當然不 敢輕易去做被當地政論家形容為「宛如政治自殺」的事——要知道反對派也有派系之爭,被扣上頂「穆斯林支持者」的帽子,在這樣一個佛教徒佔絕對多數的國家可 不是鬧著玩的。

不僅如此,近年來「969」等佛教僧侶團體不斷發起政治抗爭,由於佛教和僧侶在緬甸社會的特殊地位,不論政府或反對派都不敢輕易批評他們,國際間也有許多 對這些僧侶組織的同情之聲,原本2012年推行「白卡」時,曾表示「3年為限」更換正式身份證,但今年2月11日,緬甸僧侶在著名僧侶活動家威拉圖率領下 發動「反白卡投票權」示威,迫使政府和議會取消成命,如此一來,本就是「四等非公民」的羅興亞人不但換不成身份證,甚至連「白卡」都自3月底起過期失效 了。

在這種情況下,危機感日益強烈的羅興亞人開始大量加入難民行列,據稱過去3年逃離緬甸的羅興亞人逾12萬,而2012年人口普查的結果,當時緬甸羅興亞人總數不過80多萬。

然而羅興亞人並非僅僅是緬甸的棄兒。

首先,緬甸羅興亞人的故鄉——孟加拉國拒絕接受他們。孟加拉國人口壓力沉重,境內不時發生土地、資源爭奪衝突,當然不願這些羅興亞人來「添亂」。

其次,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等出於各種原因也不願接手這個「燙山芋」:泰國的南四府地區本就有嚴重的穆斯林建國造反間題,當局懷疑羅興亞人捲入其中;菲律賓南部和印尼多地也有大同小異的問題,他們也不願「引火燒身」。

原本是羅興亞人「樂園」的馬來西亞如今也漸漸變得不那麼「慷慨」:這個國家非法外勞人數已逾450萬,超過本地第二大民族——華人總人口,其中許多都是羅 興亞人,儘管在聯合國難民署登記的、居住在馬來西亞的羅興亞人難民有4萬左右,但近幾個月就湧入至少1.8萬,且至少仍有4、5萬難民未曾登記,對此馬來 西亞感到不勝負荷,國內不滿的聲音也在增加。

現狀和出路

去年11月和12月底,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和聯大相繼通過決議,呼籲緬甸政府給予羅興亞人公民權,今年難民被「踢皮球」事件曝光後,許多國家、國際組織和重要國際傳媒先後發表聲明,要求緬甸政府放棄歧視性政策,並認為惟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羅興亞人問題。

這種思路從原則上講無疑是正確的,但如前所述,緬甸教派衝突事出有因,且羅興亞人的遭遇並非僅系政府迫害所致,佛教激進團體的民粹運動,羅興亞人自身的 「以血還血」都是重要原因,在目前的選舉氛圍裡服用給予羅興亞人公民權的「猛藥」,或許反倒會激起緬甸佛教民粹組織的憤怒,並在短期內造成更嚴重的教派暴 力後果。

國際社會的另一個呼籲,是希望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網開一面」,這在原則上當然也是正確的,但如前所述,上述國家各有各的難言之隱, 這些顧慮固然不應違背人道原則,卻也並非沒有道理,僅僅施壓而不提供足以幫難民接納國分憂的幫助,恐怕是無濟於事的。

目前究竟有多少羅興亞人處於流離失所中?聯合國難民署等機構稱至少有300人死於飢餓、脫水或毒打,在海上被「踢皮球」的船民則在6000-20000之 間,棲身於緬甸境內難民營的則據說有至少14萬人。相關國家打擊「蛇頭」的行動取得一定效果,但也產生了意外的副作用——因為不再有利可圖,「蛇頭」開始 拋棄這些偷渡到半途的羅興亞人難民,並任其自生自滅,有分析稱,前文提及、那些死於泰國的羅興亞人,就很可能是被「蛇頭」拋棄的。

在最「慷慨」的馬來西亞,4萬在聯合國難民署登記的羅興亞人難民暫時不會被驅逐,但大馬並非《聯合國難民公約》簽署國,這些難民既不能合法工作,也不能讓子女上學——哪怕出生在當地的孩子也不例外。

一些組織試圖讓羅興亞難民在其它願意接納的國家得到重新安置,但這項工作同樣是緩慢的——活動人士估計,截止目前,成功獲得這種異地安置的難民只有約1000人。

近日,東盟各國將在泰國舉行會議,專門討論羅興亞人難民問題,或許此舉能多少改善一下羅興亞難民的處境,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僅憑一國、甚至東盟各國自身的努力,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從根本上解決羅興亞人這些無國籍「棄兒」的出路問題。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2422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