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的猶佛現象
2008/11/22 22:23:05瀏覽4258|回應0|推薦0

貝卡托波(Becca Topol)客廳的祭壇立有一座佛像和一造景石,石上髹上希伯來字shalom,意為和平


四月時,托波用帶有『禪意意味的逾越節』家宴來請客,~這是一種將猶太法典出埃及記的傳奇故事,用以附合佛教從苦諦中得到解脫,二者對比,以慶祝猶太人的逾越節

『我是猶太人中的佛教徒~一位猶佛『JuBu』』,37歲的托波這樣說,
奉行佛教讓我變為更堅強的猶太人

”佛教豐富了托波的猶太教信仰,讓他得到更深層的靈性體會~但這也混淆了跟隨『猶佛』的戴維·格羅泰爾。戴維·格羅泰爾41歲是 一位擔憂猶太教禁止崇拜偶像命令會被打破,他說『我是猶太人,我也有禪坐室,但我不會淮許佛像設立』

這兩人雖都是加州聖塔摩尼卡的禪佛教中心的同修,也是『猶佛』,但顯然兩者存有不同觀點

新一代的美國人正盛行將佛教混進他們生活中,尤以大部分猶太人信徒為代表

沒人確知在美國有多少『猶佛』,最接近的報告,是政府機關在1970年代所做調查,那時佛教徒有300萬大部份是亞裔,其他非亞裔的佛教信徒中,估計有30%是猶太人(比較,美國猶太人有600萬)(按最近美國基督教的民測中心pew機構,針對全美民測,顯示信佛教的族群已重大改變,有1/3為亞裔,其餘2/3為本地人)

”曾研學佛法十載,後來做為猶太教拉比的『艾倫·柳』說,在美國能將敬拜一神的猶太教與沒有上帝觀念的佛教,二種互斥的主流宗教結合,是一種豐饒又美麗的創造工作

洛山磯的一非營利佛法組織負責人『邁克爾 喜福門』說『大多數人並不是要深研佛教,他們只是想要獲得好感受; 你能既是猶太人卻不信神嗎?這是一個好問題; 或許其他人會說,那也要看個人怎樣去定義神了!」

『基本上佛教是以緣生法與智慧和慈悲
去建立唯一與單獨能脫離苦難而過著道德生活的道路!』

『經由每日的禪定完成覺醒,無須教條,佛教不須依靠或拒絕任何事物~即使神的概念』

誠如上述所言佛教是極其不同於依靠儀式,律法與禱告(為亡者祈禱以連繫神明)為主的猶太教,

那為何猶太人會被佛教所吸引呢


『戴維·戈特利布』在他的~『給信佛教的猶太人』自傳書,提及『苦難是問題的重心』,提到學禪的猶太人應為解決自已雙重身份而奮斗; 他說猶太教徒最樂觀的人,是能擁抱苦難,而最差勁的人是只銘記苦礎;反之佛教是明確去終結苦難,而不去是只願回顧過去的苦難!

59歲的『李羅森塔爾』則發現佛教大魅力,當他從越戰歸家時,他剛生下的兩個小孩不久就死了,太太也得癌証

『我不能接受教會裏的人對我兒女去逝的說詞; 後來我有幸讀到佛書,它告訴我藉由技巧與看法,誠實面對,就可解決傷痛問題』

『替代被包覆的情傷; 佛陀清礎的解釋為何有苦痛~生命本就是有苦有難;它也明示苦難人人可避開,也可處理。』

達賴啦嘛可能會這麼說『如果事情本就不能解決,憂慮有何用呢?如果事情能解決?那更加不應擔憂;如能如此理解就能安於現狀,讓我們分享這道理!』

李羅森塔爾後來成為佛教牧職,幾年後在一次令人心酸的相遇,她才知媽媽‘羅沙利,竟也支持他

『我媽患有阿茲海默氏失智症,一直認為我是1950年代住在下條街的別人家小孩,有一天我問她,『‘羅沙利』,你的小孩在幹什麼? 她突然從輪椅站起來,然後露出自豪的眼光說『他是佛教教牧』


『我當時熱淚滿眶』

佛教是由釋迦牟尼在西元前六世紀在印度所創,然後開展至中國、日本、韓國、西藏和東南亞,19世紀時跟隨亞裔移民來到美國,在1950~1960年代由禪師鈴木大拙,作家 Alan Watts和『猶佛』披頭詩人Allen Ginsberg推廣而大眾化。

傳統上長期保持政策中立的美國佛教中心正加入一些以重視家庭生活、公民權利、救濟安排、提供住房和教育窮人為優先的那些經常不受拘泥,受過高等教育、和政治上活耀的猶太份子

現領導佛教雜誌的~三輪車(Tricycle):佛教徒評論雜誌,的董事會主要成員,也是猶太人;

過去40年來掌管舊金山禪坐中心的,十個佛教住持中有一半都是猶太裔

相反的愈來愈多的猶太教堂採用來自佛教啟迪的禪修課程,其中之一是拉比Lew; 他最近在舊金山建一藍色木頭架構的禪屋,有些小門可通達到相連的守舊的宗教團體的Beth Shalom(大屠殺紀念館); 木屋裏面有一整排飾有太衛之星的坐墊,正對前面的框架圖,圖內有希伯萊代表寂靜的字Aleph.
他說「我們從這裏起身後,然後步行直接經由小門到猶太教堂,代替佛經我們讀Torah (西伯來 詞意思 "指示")經文。』


『禪坐在猶太社會真得很普及,我有長期進行的課程表,當我談及禪坐技巧時,猶太會堂雖只有50張椅子但總有300多人出席!』


大多數自稱『猶佛』的,都是1960至1970混亂又重實驗年代的嬰兒潮所出生,他們的家庭對宗教較不注重,不然就是對教義心存不滿

他們和其他的男女追尋靈糧,最終皈向佛教; 而這受歡迎的禪修,一向是有文化污點的基督教與回教所欠缺的

就像住在灣區的 已是佛教教牧的Alan Senauke,發覺佛教與猶太教很容易結合,就像自已的宗教一樣

雖然他除了逾越節之外不再慶祝猶太人的任何節日,但他說我的猶太教與佛教兩者已如蔓藤一般纏繞再也分不開了!


他面露微笑的說『因為我有猶太人本質所以我跟佛教徒一樣都會有缺點,又因為我已是佛教徒,故不能完全奉行猶太教,我很滿意這種關係!』


『你們看,我彈南方音樂已45年了(他是著名的鄉村吉他手)但我不會變成南方人,我還是紐約的男孩;但這音樂屬於我,引起我的共鳴,我會盡可能的彈他!』

佛教的興盛也讓一些猶太教的領導人懷疑他們如何能為人民做更好的服務!
猶太人與猶太教團體的教士(拉比)『本辛雷非滋』說『我豉勵人們追尋更多靈性』

『但我也醒悟,他們沒能在猶太教中發現靈性!也許我們不曾讓一般猶太人接觸到猶太教中的神秘教!』

1989年三藩市眼科醫生『馬克·利伯曼』安排猶太領袖與達賴啦嘛的對話!名叫『猶佛現象』,是一個『又舊又好美國新事物』的好例。

他說『我現是猶太教與佛教中健康的馬賽克(分不清礎的意思),這不是對兩者都好嗎!這就是我想要的』

「我的猶太人身份,一定會產生種族識別~一種痛苦與苦惱和傳統上的榮耀與高傲的認定合一,但我的佛教徒身份,會尋問『一定要如此排外嗎?』

這些宗教間觀念的衝突,如何影嚮『猶佛』呢?以『柳』和他的好友『春諾曼·菲舍爾』走過的路來說; 1970年代他們住在佛教修道院並跟隨伯克萊猶太裔禪師Sojun Mel Weitsman學習


他們的朋友都認為『柳』這人,是一向憑慣性行動的知識份子,將成為佛教教牧,而『菲舍爾』』一向是猶太教拉比寵愛的好學生,日後必將成為拉比學者


雖然後來相反的事發生了,但他們在神學上靈性領域競賽中,也學得許多『猶佛』的:『互相纏繞與可作雙重解釋的特性』

如『柳』說『我不信一個人能是猶太人又是佛教徒,你的立場必須清礎;個人而言,我的佛教徒的根基比猶太人多,但我的精神信仰歸屬猶太人,我堅信神』


但對佛教教牧『菲舍爾』而言,則提議一個人可能是猶太教信徒,卻也能奉行佛教』

貝卡托波一定會同意『菲舍爾』的觀點

她強調他在與自已原有信仰和協的『聖塔摩尼卡禪中心』渡過六年的佛教訓練,不僅加深了他的賞識更也尊敬自已猶太教之根源」

我學習佛教而打破我過去固定的信仰與概念,所以我更能用新眼光去看待猶太教


對『貝卡托波』而言,這意味聖經中有關神介入人間事物的描寫,不只是照字面的歷史,而且是能為處理每日生活的禪坐工具和靈性指示

在星期天早上的佛教徒敬奉後,從靜坐坐壂起來,她說『我甚至去看舊約,如摩西與神的對話,就像禪宗的印心; 那就是如把『訊問與指示』的事,當作禪坐的訓練,如問『單掌拍手聲』是什麼一樣!』

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有些『猶佛』正預測將會出現特有的美國式佛教


『猶太人特別重視教育、工作努力、創新、家庭觀念重,這些特質都將會在美國佛教中出現,賓夕法尼亞大學宗教研究教授『查理斯雷必機 』說『你將進入混合互融的宗教內』

    自稱是猶太裔佛教徒的他又說『這變化將繼續下去,我希望很多事物終結時,我還能活著看到』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2408567